汽车租赁业探“解困之路” 看好新能源汽车“机遇”
中新网兰州9月21日电 (史静静)随着“互联网+”全面席卷汽车行业,网络化、大数据时代的中小微汽车租赁企业如何生存,成为业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来临,给了我们最好的机遇,也是真正实现弯道超车的最佳时机。”深圳市汽车租赁行业协会副会长黄辉雄表示。
21日,在“黄河之滨”兰州举行的全国汽车租赁地方协会联席会第九次会议,专家学者围绕“共享汽车新出行”“发展网约车业务”等话题探索中小汽车租赁企业“解困之路”。
长期关注汽车租赁业现状的黄辉雄说,“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超过142万辆,截至去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达到182万辆,无论销售增速还是全球市场份额,中国均为世界第一。”
目前,全国有超过1万家汽车租赁业户,租赁车辆总数约达40万辆,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全国九成以上汽车租赁企业拥有车辆数不足50辆,属于中小汽车租赁企业。
青岛市汽车租赁协会会长杨贵军建议,互联网模式以“滴滴出行”“神州租车”为典型代表的汽车租赁市场变革,是市场从“汽车租赁”到“汽车租车”出行方式的一个变革。“中小微汽车租赁企业数量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在车辆品种、车型、服务等方面有经营特色”。
汽车分时租赁是作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一种方式,冠以“共享汽车”之称。首汽分时租赁首席营销官秦岭说,城市人口对私家车依赖度逐年降低,对公共交通及共享出行方式需求量逐年递增。如今,社会车辆绝大部分处于闲置,汽车的分时租赁可以满足共享出行和新能源挖掘市场出行需求。
兰州市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党委书记、处长张建彪表示,某些网约车平台从一开始通过大打价格战,低成本倾销培养乘客使用习惯,再到一家独大,处于垄断地位大数据“杀熟”、随意调整运价,甚至无视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纵容非法经营,长期以来对合法合规经营,加强源头安全等虚以应付。不仅损害了其他竞争者的利益,也最终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只有在自由竞争的情况下,企业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
张建彪称,中小汽车租赁企业是打破行业垄断,推动行业发展的磨刀石和试金石。中小租赁企业生产经营可以围绕“寻找市场缝隙”而展开,实施“缝隙战略”,通过专门化经营来占据有利的市场位置。“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将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简而言之,就是让创业者创业更容易,让群众租车出行更便捷。”(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