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华冠持续增强技术实力 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体系

汽车 2018-11-02 17:04:25 来源:证券日报 李春莲

  原标题:长城华冠持续增强技术实力 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体系

  10月30日,长城华冠发布的2018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在企业融资、汽车设计服务、新能源汽车整车业务、核心零部件业务及技术创新方面均按照公司战略规划稳步推进。

  长城华冠表示,公司正处于战略投入期,将依靠技术积累等优势逐步构建起“汽车设计服务+新能源整车制造+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的全产业链体系。

  持续增强技术实力

  三季报对长城华冠前三季度的主要成绩进行了总结。其中,8月份,公司全资子公司前途汽车在苏州工厂举办了前途K50上市发布会暨前途K50杯电动跑车邀请赛,前途汽车生产的中国首款纯电动城市跑车――前途K50正式上市销售。

  长城华冠表示,作为中国纯电动汽车高端自主品牌,前途汽车首款量产车型――前途K50电动跑车的市场推广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在量产车型研发方面,前途汽车以小型乘用车和中大型乘用车两大平台为基础,正持续开展后续4款车型的研发工作。

  汽车制造是一个高度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开展长期、大量的技术和实践积累。只有了解和掌握最底层的技术,才能真正了解造车的内在精髓,才能驱动产品的不断迭代和升级。

  前途汽车自创立之初,便致力于自主打造完整的新能源造车体系,从底层技术做起,以技术的不断精进和积累带动自身产品的迭代和行业的创新发展。前途K50正是基于前途汽车完备的造车体系进行正向研发的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前途汽车开创性地建设完成中国首条碳纤维汽车零部件批量生产线、中国首条全铝合金框架式车身生产线和国内最快速电池箱生产线,将国内整车控制管理系统(VCU)、可再充电能量储存系统(RESS)、新材料和轻量化方面前沿技术应用于旗下首款车型前途K50,为前途汽车后续车型的推出,打下良好的技术和制造工艺端基础。

  长城华冠董秘王立新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前途K50是前途汽车规划的10款车型中的首款,其最主要的任务是给品牌定调、定位、定空间,锚定国内电动汽车的高端市场品牌。同时,长城华冠体系内所有轻量化技术和创新工艺都在这个车型上得以落地实施。在品牌建立和技术应用上走先难后易的发展路径是长城华冠的战略选择。前途K50在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里的技术含量非常高,在碳纤维和铝合金组合的轻量化制造工艺方面首开中国汽车业先河。在汽车工业百年一遇的大变革时代,中国自主品牌更需要依靠硬科技不断涌现出敢为人先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不能总是做跟随者。”

  除了新能源汽车业务,长城华冠在电池箱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

  报告期内,全资子公司北京华特时代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工厂(华特瑞思)按计划完成标准电池箱生产,为前途汽车量产上市提供了保障。

  与此同时,长城华冠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和创新。相较半年报披露日,公司新增专利申请196项。截至目前,公司已申请专利1466项,其中发明专利646项。公司已取得专利510项,其中发明专利54项。同时公司拥有软件著作权登记11件。

  构建全产业链体系

  实际上,长城华冠从创立之初就带着技术的基因。

  2003年,经过对中国汽车行业现状的审慎思考,陆群决定携手几位长期默契合作的伙伴创立长城华冠,并担任董事长,为整车制造企业提供全流程的汽车整车设计开发和服务。

  在陆群的带领下,长城华冠成长为国内优秀汽车设计公司。2010年,长城华冠设立电动车事业部,全力攻坚电动车核心技术。 2015年2月,长城华冠成立全资子公司前途汽车,专注纯电动车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长城华冠从汽车设计公司发展成为新兴汽车产业集团。

  2017年10月10日,以前途汽车为实施主体的“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今年4月份,前途汽车进入工信部第306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增车辆生产企业名单,成为国内第6家正式获得新建纯电动乘用车资质的企业。

  按照工信部透露的数据,目前国内已经成立的新能源造车公司已经超过120家,但拿到发改委和工信部“双生证”的仅有10家,真正可以实现量产并投放市场的企业仅有7家。

  尽管目前的造车新势力如火如荼,但像长城华冠一样,从技术出发稳扎稳打的企业并不多。

  长城华冠表示,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人才密集型行业,具有一次性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公司发展目前正处于战略投入期,按规划正在后续车型研发、整车生产、品牌建设、营销网络、市场推广、专利技术、智能网联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公司凭借十五年的整车设计经验、扎实的技术积累和持续创新能力,构建起“汽车设计服务+新能源整车制造+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的全产业链体系,通过高效控制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持续增强技术实力,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证券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