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带岀两家世界500强,全中国也只有他

建材 2018-10-28 06:03:51 来源:华商韬略

      温和是宋志平最大的性格特征,然而在市场倒逼下,他风驰电掣般收购了上千家企业,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重组,把两家资不抵债的央企,推进世界500强之列。

      世界水泥大王

  2007年4月的一天,杭州西子湖畔的汪庄饭店内,有几位茶客从早晨喝到晚上。

  攒局者是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被请者是占据南方水泥市场半壁江山的浙江水泥、三狮水泥、虎山水泥和尖峰水泥的负责人。

  茶客之意不在茶。彼时,这几家企业为求生存竞相降价,拼得你死我活。而初涉水泥产业,欲借大规模重组迅速崛起的中国建材在南方尚无布局,宋志平要借机“虎口拔牙”,重组这4家企业。

  然而它们都已找好了下家,尖峰水泥甚至第二天要去马来西亚签协议。紧急关头,宋志平摆明利害,“竞争同归于尽,联合皆大欢喜”,最终化解了几个大佬的“恩怨”,让他们甘愿交出“兵权”,赢得了这场改变中国水泥以及世界水泥发展格局的战役。

  由此,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库中,也多了一个中国企业的成功故事。

  “汪庄谈判”后,宋志平继续率领中国建材南征北战,风驰电掣般重组了900多家水泥企业,作为混合所有制的先行者,组建了中联水泥、南方水泥、北方水泥、西南水泥四家大型水泥集团,成为拥有4.5亿吨产能的世界水泥大王。

  在宋志平掌舵的10年间,中国建材从资不抵债的无名企业,一跃成为建材行业唯一的世界500强企业。2012年更跻身为全球第二大建材企业,改变了世界行业格局。

      置之死地而后生

  宋志平的职业生涯,始于只有几间活动板房的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以下简称北新)。

  1979年,刚从河北大学毕业的他被分配到此,遵照父亲意愿做了一名技术员。三年后,他却自告奋勇要做一名销售。

  转行的原因在于他去瑞典沃尔沃参观时,发现很多销售都是硕士,他们穿戴整齐,备受尊重。而当时北新的产品卖不出去,他觉得自己懂技术,去做销售更能说清楚。

  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0年,他更没想到,10年的销售生涯影响了他一生,让他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让他意识到温和也是一种力量。

  后来,他经历了科长、副处长、处长、副厂长的“台阶式”成长,36岁那年,他晋升为厂长,成为全行业最年轻的正局级干部。

  可这个厂长并不好当。当时的北新资金短缺、员工士气低沉。
   
    多年的销售经验让他深懂人心,他决定向人浮于事开刀,把工人们叫到生产石膏线的炉子旁,对他们说,“其实我最想点燃的是你们心中的火,你们心中的火没扔进去,也会灭掉的。”

  于是,他早上站在工厂门口迎接员工上班,5天下来,没有人再迟到。他到每个车间与工人谈心,并推行日式精细化管理。他还号召大家把家里存款拿出来,集资400万元,帮北新度过了困境。

  4年后,他带领北新在深交所敲响了上市钟,借助资本的力量和内部改革,让北新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的龙头企业,演绎了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彩故事。

  而他的管理才华和智慧让他脱颖而出,2002年,他迎来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调到母公司中新集团任总经理。

      爬出“弹坑”

  此时的中新集团风雨飘摇,几近破产,宋志平再次面对一个“烂摊子”。原总经理甚至悲壮地对他:“我从弹坑里爬出来,你又进去了。”

  一直视美国商界传奇人物亚科卡为偶像的宋志平,很喜欢《亚科卡传》扉页上的一段话:“我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付代价的午餐。我理解,不管遇到天崩地陷都要勇往直前。”这是宋志平遇到挑战时勇敢前行的力量源泉,最终他也像亚科卡一样爬出了“弹坑”。

  上任后,他收到的第一份“大礼”就是法院的传票。当时,公司账面上有32亿元的逾期贷款。因欠债过多,被要求冻结资产。

  如何让它起死回生?曾善于解数学难题的宋志平,将第一招棋落在破解债务链上。

  第一年,他四处奔波,进行债务重组。那时,财务室被贴了封条,财务人员只好晚上偷偷进去办公,白天再把封条粘好。

  通过重组和清理债务,中新集团重塑了信用,终于在一年后甩掉了债务包袱。

  可刚有喘息机会,另一个压力又扑面而来。2003年,国资委下达了命令,不能做到行业前三名的央企将被清除出列。

  不改变,地位岌岌可危。

  要在建材行业立住脚必须回归建材主流产品,其中水泥占行业GDP比重超过70%。宋志平认定,水泥行业大有可为。

  2003年,中新集团更名为中国建材,同时开始向水泥等建材行业主流回归。

  为给企业发展“输血”,宋志平陆续在全球进行IPO路演,与450多家投资机构高层会面,期间还穿坏了两双皮鞋。

  经历一番曲折后,2006年3月,中国建材终于在香港上市。

  在路演过程中,宋志平发现投资者关注的重点都是水泥,而他和团队几乎是水泥行业的门外汉,这更加坚定了他通过大规模重组发展水泥产业的决心。

  自此,他开动了收购的“战车”,6年内横扫全国,带着中国建材一路狂奔,最终跻身世界500强之列。

      踏上新征途

  2009年6月,宋志平的人生走上了另一个巅峰——以外部董事长的身份执掌了中国医药集团的帅印,成为央企中唯一的“双料董事长”。

  从建材跨界完全陌生的医药,宋志平能玩转吗?质疑声四起。

  然而宋志平无心理会,趁国庆节假期一口气读了8本医药行业的报告,又花半年时间调研了三四十个下属单位,在脑中建立起了一个框架。

  他发现医药与建材一样,同样竞争过度,遂决定把中国建材资本运营、联合重组、管理整合与集成创新的发展模式引入国药集团。

  推动国药集团在香港上市后,他旋即拉开了整合的大幕。五年间,不仅将几百家企业收归旗下,弥补了国药在研发和制造上的短板,还完成了国药、中生、医工院、中出服4家央企重组。

  除此,宋志平还将国药集团的产业链延伸至健康产业,构建了央企医药健康产业平台。

  2014年,任期届满的宋志平功成身退。“孩子已成长,该放手了。”他说。

  为了这个“孩子”,他五年内只休了两个双休日,一次是母亲生病,一次是自己感冒。

  他的努力换来的是国药集团的销售额由400多亿跃升至2035亿,并成为中国首家进入世界五百强的医药企业。

  他的努力亦赢得了国际认可,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2013年年度中国商人。

      布道

  回首来路,宋志平说有两件事让自己感到惊讶:一是在北新做了十年厂长,从没跟任何一个人红过脸;二是中国建材收购了上千家企业,至今没有一家后悔。

  他的秘诀只有两个字——布道。“文化是企业宗教,必须告诉员工要信奉什么。”

  起初,他跟每家联合重组进来的企业中层干部们交流,一谈就是一两个小时。随着企业做大,管理层级的增加,这种方式变得不现实。
   
    后来他干脆将自己的想法和集团文化写成书籍,这就是《央企市营》、《包容的力量》及《经营方略》的由来。他希望通过这些书,让新进入者更好地融入中国建材。

  这些思想的形成,源于他的勤思笃行和管理智慧,也源于他渊博的知识储备。

  宋志平是圈里有名的读书狂。多年来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娱乐,工作外的时间大多用于阅读和思考。出差时包里总会带着几本书,见缝插针地阅读。

  在他看来,中国现在已不缺乏大企业家,缺的是大企业思想家。“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下一个目标不只是创造更多世界500强,而是创造更多闪光的企业思想,能产生中国的亚科卡、韦尔奇和稻盛和夫。”他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