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原料紧张 涨价潮向下游传导的趋势已形成

建材 2018-10-28 06:04:14 来源: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

  2016年至今有机硅价格的一轮暴涨至今仍在持续,虽然仍然面临着对本轮涨价潮能持续多久的诸多质疑,但就在质疑声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再次普遍上涨了8%-10%,让此前还有点观望情绪的吃瓜群众大跌眼镜。

     不仅仅是原料,下游市场也开始主动带点被动的参与到这股涨价潮中。随着春季建筑行业开工高潮的来临,建筑胶行业普遍开始酝酿涨价,主流厂商报价涨幅8%-15%,平均涨幅10%左右。 此前一直苦于价差较小的混炼胶行业也于春节过后开始陆续提价,截止3月初悄然上涨至21000万元/吨,且排单较满。厂家普遍在上调价格的同时以现金交易为主回流资金,表现出对本轮行情的格外珍惜。      到底有机硅的价格能不能稳住,会不会继续涨?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到大背景下分析这轮上涨的逻辑。全国硅产业绿色发展战略联盟白洪强秘书长曾在近期的几次分享会分析过他对本轮价格上涨动力的看法:      首先,这次有机硅涨价潮背后的主要逻辑在于2015年的“330新政”,在“330”之前几年,新一届中央政府把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期望寄托在“新常态”、“三去一补”等政策代表的“供给侧改革”,确实减少了刺激,但当实体经济持续下滑,GDP增速从10掉到8,7 甚至6,并且影响到就业的时候,中央不得不开始重新启动大规模刺激政策,通过房地产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再次拉动经济,所以从2015年330新政为信号,各类刺激政策陆续出台,再经过近1年多的传导酝酿,终于使房地产在2015年底重新恢复火爆。以房地产投资和房屋新开工面积为例,2010年后均呈现连年下滑走势,至2015年降至近年最低水平,这与有机硅及所有基础原料行业的不景气时间上高度契合,但2015年中之后,房地产投资和房屋开工面积就一路攀升,2016年全面房屋新开工面积增加8.1%,2017年1-2月房屋新开工面积8.9%。就是在这个时间段,以钢铁、水泥代表的金属和建材行业率先大幅上涨,煤炭、有色金属、玻璃以及烧碱、PVC等基础化工产品紧随其后,在拉动整个国民经济从谷底攀升的同时,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将房价推上了此前难以想象的新高。建筑行业目前约占有机硅消费30%以上,这一轮房地产投资潮直接带动了建筑胶等有机硅下游终端行业的消费;      第二个逻辑在于汇率,由于信贷增量、货币贬值导致汇率下降,也由于政府提前释放美元加息的风险,一年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欧元都下跌了15%左右,使得以人民币计价的商品具有了一定的价格优势,2016年有机硅行业净出口约2.6万吨,较2015年的约0.7万吨增长近4倍;      第三个逻辑在于库存,由于2010年-2015年市场持续低迷,有机硅产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都经历了比较痛苦的五年调整期,活下来的企业大部分都被迫节流开源,回笼资金,一些企业则被迫关停。行业有效产能下降,导致市场后期整体的库存量很低,客观上起到了优胜劣汰、降低投机的作用,但社会库存实际是有一些市场调蓄功能的,就像一些湖泊水面,洪水来临的时候可以分流调蓄一些洪水,降低灾害烈度,但是因为连年干旱,大家把这些湖泊水面填埋建了房子,建了花园,可是洪水突然来了,没有地方分洪,最后只能泛滥成灾,小灾成了大灾。大家都知道去年有机硅涨价的导火索是华东华中部分省份的环保核查,但背后再深一层的原因是低库存,一旦有原料企业停产,市场马上缺货,而一旦涨价很快传遍全行业,这也是一个很客观的原因。      那么回到现在,有机硅市场下一步会怎么发展呢?      按照以上逻辑,从需求层面,只要投资拉动的政策环境不变,建筑和基建领域对有机硅的消费就会保持增长。近期一些一线城市陆续出台房贷收紧的政策,综合分析来看,这些政策的出台目的是控制房价的过快上涨,速度降下来一点,不要太快。而且从房地产库存来看,目前都处在比较低的水平,如下图。所以传统需求层面来看,近几年内都是比没有什么问题的。      从汇率和出口层面来看,2015年以来的影响汇率的因素至今都没有太大变化,唯一的变化是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把美元加息、吸引资金回流,企业减税刺激再工业化这些政策用的更足,甚至超过了美国人自己的预期。从2015年开始,中国的外汇储备连续大幅度流出,而中国政府已经选择了保房地产、保房价,在汇率方面就很难再两全,因为要保汇率就不能再放水刺激,不放水房地产下来,就不能保经济,牵涉到的社会稳定问题更严重。出口方面来看,由于欧盟及美国有装置由于成本压力陆续关停或压减有机硅产能,国外需求温和增长,但供应实际上却在减少,所以2017年1月份有机硅出口继续增长40%,由2016年的1万吨左右达到1.44万吨,考虑到汇率可能再下滑,有机硅净出口今年可能会达到5万-6万吨,比2016年再翻一番多。由于有机硅历史上一直是欧美日向中国出口,突然逆转成中国净出口这么多量还是很震撼的。      此前唯一的变数在于下游库存方面,也就是近期大家质疑的上游涨价但下游涨不动的问题。涨不动的原因应该是下游流通慢,库存高,所以上游上涨给下游带来了额外压力。而随着2015年价格的明显提升后,市场惜售行为增加,市场上去年开始流传出华南地区部分贸易商囤货的传闻恐怕属实,由于上游行业集中度提高,龙头企业占比扩大,近期有机硅供给端协同提价效果较好也就可以理解了。而价格是行业的风向标,很多市场变革都是最先从价格反映出来,近期建筑胶、混炼胶行业在普遍酝酿的涨价潮流,事实上已经部分的回答了大家此前的质疑,随着房地产新开工、基建、家电等行业迎来上半年的小高潮,建筑材料、电力电子材料市场采购有所增加,库存持续消化,有机硅产品向下游传导的趋势在一年多的僵持后终于确立,这是近年以来市场整体趋好的迹象,也是形成上下游共赢局面的开始。      近期另外一个重要动向,就是中央环保督察组启动对京津冀周边“2+26”进行空气污染为重点的督查,环保部4月起将对湖南、安徽、新疆、西藏、贵州、四川、山西、山东、天津、海南、辽宁、吉林、浙江、上海、福建等15个省进行环保督察,部分省市为了提前应对,在督查组来临之前已经启动自查,如山东省环境保护督察首批5个督察组3月22日开始将陆续进驻淄博、东营、潍坊、济宁、泰安、日照、莱芜、聊城、滨州、菏泽10个城市。受此影响,许多位于化工原材料大省的企业恐怕多有波及,如山东、浙江、天津、河北、山西、上海、新疆、四川、辽宁、吉林等等,一些化工基础原材料,特别是集中度很高,只有三两家在生产的小品种原材料影响会更大,特别是一些产品装置停产而导致供需不足恐怕会很快成为现实。具体到有机硅行业,由于山东、浙江、四川、新疆等都在核查范围之内,这些省份都是氯碱、硅粉及氯甲烷、氯硅烷等重要础原材料的供应基地,其供应未来可能受到较大影响,位于以上省份的大型单体企业中已经有企业表示将利用核查时机安排检修和搬迁,有企业表示改造中的装置要重启时间要延后至核查结束,甚至交联剂行业也有龙头企业因原料价格、供应被迫停产检修。由于5年来的市场考验,有机硅企业特别是上游原料企业数量减少,客观上现存的大企业的市场份额都提高了,他们的装置波动必然影响到下游,客观环境使然,市场很大概率会继续水涨船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