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危机或将诱发部分中小陶企倒闭

建材 2018-10-28 06:08:13 来源:中国陶瓷网

  2017年开春以来,受各地主流产区开工率不足的影响,加上在国内大通胀背景下,各行各业的涨价潮不断来袭,尤其是生产瓷砖用的原材料价格更是居高不下,2016年9月21日超载超限整治开始后,公路运费、海运价格也普遍上涨,导致大部分陶瓷企业生产成本急剧飙升,同时,各地环保开始动真格,部分厂家停窑、限产导致产能不足,还有政府环保督察力度加大、企业环保支出、用工成本增加等多方面因素的共振下,山东、江西、河南、河北、四川、广东多个产区纷纷开启涨价模式,本次涨价潮较去年同期的金三银四才启动可以说整整提前了20多天。市场对瓷砖看涨情绪比较一致,因此现阶段瓷砖产品价格的上涨也比较符合预期,五一旺季之前瓷砖的涨价小趋势在所难免。
      但是,笔者通过与较多行业人士交流发现,本次涨价潮后却大大增加了他们的经营成本及风险,不少从业者甚至悲观的表示,涨价潮之后将可能引发众多中小陶瓷企业的倒闭潮。因为,在堪称史上最无法预估的连环涨价潮刚刚开始之后,很多的危机也是应运而生的,如众多中小陶瓷企业将面临:涨价潮、原材料紧缺、环保去产能政策的不确定性、外贸环境更加复杂、新的更大产能释放等五大危机,最终或将引爆一批中小陶企的倒闭。 

    危机一,涨价潮 

  春节前后,由于原材料煤炭、釉料、纸箱、运输成本等价格的传导,市场上已经能明显感觉到涨价的氛围十分浓厚。山东、广东、江西、四川、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等不同产区的不同厂家的等纷纷发出了涨价通知,涨价幅度在5%~20%不等,涨价特点是中小陶企的中低端瓷砖产品的价格重心普遍上移。大型陶企和附加值较高的瓷砖产品价格涨幅较小,按理说,原材料上涨影响着每一家企业,要涨大家涨一样,但是为什么中小企业的的涨价幅度和大企业的涨价幅度差别那么大呢?
      原因有三:
      (1)大厂家的供应商比较稳定、固定,而中小陶企原材料一般都是现用现买。
      由于大厂家原材料需求多,单家原材料供货商很难满足其所有的原材料供给,所以,一般大企业的原材料都有长期合同,也都是提前分批采购的,即是原料紧缺,考虑到长久利益和信誉问题,供应商在供货及时、价格方面都是优先提供给大厂家,在销售向好的预期下,大企业可以在涨价潮前购买原材料供货商未来几个月的稳定原材料供给,很大程度的减少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企业的影响;而中小企业的原材料由于需求少、资金有限,一般都是现用先买,这样就导致对原材料涨价的抵抗能力很弱,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价格也必须大幅度上涨才能满足生产成本。可以说大厂家在原材料采购方面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
      (2)大厂家瓷砖附加值高,抵御瓷砖涨价风险的能力强
      这些年来,大型的瓷砖企业凭借着先进技术、高端制造掌握着中高端市场,中小陶企只能凭借着价格低廉抢占低端市场。但同一产品,其带给企业的利润是不一样的,高端产品之所以卖那么贵,是因为他们技术投入、制造工艺升级、品牌建设、市场推广、产品促销等成本投入占其瓷砖成本的重要一部分,而原材料成本所占的比重就相对较少,原材料上涨对其整个产品成本的带动上涨较小;而中小陶企的产品价格就相对较便宜,原材料成本占其产品成本比重的一大部分。所以,原材料价格猛涨,他们的价格也就被逼着跟涨了。市场需求很旺盛时,大家的日子都很好过,但一般来说,市场的调价会比厂家调价滞后约1到2个星期,如果销量跟不上,出现“我涨你不涨”的情况,率先涨价的中小陶企必定因涨幅过高失去了性价比优势。一些勉强支撑的厂家,虽然接到的订单较以往多,但利润急剧缩水,甚至亏损连连。近期就有因原材料大幅上涨,资金链断裂,好不容易熬过了淡季,却倒在了旺季的陶瓷厂。
      (3)大厂家资金充足,信誉良好
      瓷砖行业的生产厂家基本都是私企,大的厂家通过10多年房地产火爆带来的机遇,迅猛的发展壮大起来的,随便一个中型以上的陶瓷厂资产规模几十亿、上百亿的比比皆是,实力都是非常的雄厚,在资金上也占有很大的优势,银行信誉也相对较高,能够有充足的现金流应对这次涨价潮。而最近几年一些后知后觉上马瓷砖项目的中小企业,一部分是靠银行借贷建厂的,身上还背负着银行的巨额本息还款,在流动资金上相对较少。2015、2016期间倒闭的陶企大都是资金链断裂密切相关。因此,今年这次涨价潮对中小企业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一旦瓷砖需求不济,销路狭窄导致库存积压,很有可能成为促使中小企业倒闭潮提前来临。 

    危机二,原材料紧缺 

  2017年中国实行更加严厉的环保法,中小企业原材料供应紧缺的现状将会更加严重,一旦会成为常态的话,未来中小陶瓷企业就将面临着大范围停工甚至倒闭的危机。自去年以来,因环保、安检等压力关闭了大量的高污染的煤矿、造纸厂、釉料厂等建材原材料生产商。今年春节刚过,这股涨价风又继续袭来,原材料暴涨传导,各行各业涨价之声不断,行情如此虐人,很多瓷砖供应生产企业表示,有订单现在也不敢接,以后的日子不要谈价格,缺货将成为常态,你的供应商有货给你,就是最大的成功了。大企业可以通过长期合作和供货商巨头签订长期的供货合同、建立自己的原材料基地等保证自己的原材料稳定供应,而中小陶企的原材料供给却很难保证,一方面原材料供应商巨头主要供应大厂家,另一方面中小原材料生产商被大量关闭,生产能力实在有限,很难保证中小厂家这么多需求。 

   危机三,环保去产能 

  2月15日起,环保部将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有关省(市)开展2017年度第一季度空气质量专项督查。据透露,此次专项督查由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及另外四位副部长亲自带队,将采取督查组进驻地方的形式,进驻时间长达一个月!各地将再度掀起“关停整治潮”!陶瓷行业从报道的情形看山东淄博、广东佛山、河北高邑、河南内黄、山西太原、四川夹江、湖北当阳、江西高安、福建南安等等包括了所有的瓷砖主产区以及广西、新疆等边远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工晚、复产难、甚至直接被淘汰。这些产区中,存在着很大一部分高污染、高能耗的陶瓷厂,由于最近几年产能一直处于过剩阶段,企业开工率不高,导致他们盈利很少,很难筹集资金改造自己厂的生产线、增添环保设施。现在,这一部分企业已经很难从政府那里得到支持了,更别提要优惠政策了,再加上每每雾霾来袭或国内国际重大活动,逢会必停产已成为常态,前有9.3阅兵、世博会、G20峰会,今年3月还有人大政协2会、5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面对环保的施压时,这一部分企业就剩下了两条路,要么接受升级改造成为清洁能源的高新技术、高端制造的企业,要么被兼并重组或淘汰出局。 

     危机四,瓷砖出口转内销,中小陶企机会更加渺茫 

  2016年1~12月我国陶瓷砖出口数据十分不妙,海关出示的权威数据是: 出口额55.31亿美元,同比下降33.57%;单价从0.45美元/千克下降到0.32元/千克,下降了28.89%。显示中国瓷砖出口确实已经滑向了危险的边缘。不论是此起彼伏的对华瓷砖反倾销,或者是中国瓷砖在各国的“围剿”下正逐渐失去价格竞争优势,瓷砖出口对于中国陶企变得更加有挑战性。上两年瓷砖内销压力加大,导致出口端更是麻烦连连,毁约以及反倾销现象时有发生。当然区域贸易保护机制是形成如此频繁的反倾销的直接原因,然而根本性原因则是国内瓷砖的高性价比已不占任何优势,今年春节刚过,又时有消息传出下调或取消瓷砖出口退税率,那么市场的供需矛盾将被再次的激化。现在很多国家开始实行双反税率,出口型中小企业的生存将更加艰难,一大批数量可观、质量上乘、价格适中的瓷砖出口转内销,对中小陶企的冲击可想而知,自身就是中低端附加值的瓷砖出口业务的中小陶企,机会也就更加渺茫,因为海外市场的需求就是那么多订单。也就是说,涨价潮使低端产品价格和中高端价格差缩小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没有价格优势就会放弃低端产品,会多花一点钱,买中高端产品。未来中小陶企瓷砖产品滞销的可能性非常大,可以说,内外交困之下,中小陶企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很多变数,也许小小的一棵稻草,就能把它们挤垮。 

        危机五:供给侧改革,新的更大产能不断释放 

  目前看,受环保高压等影响瓷砖市场短期供给增量有限,现在行业内还有不少中小陶企的设备、工艺等仍属于行业落后产能,但不排除后续各产区收到调查报告后出台相关去产能政策的可能。未来随时都有被清理、永久关停的可能。鉴于今年开年后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瓷砖价格不断上升,不少有实力的企业更是选择发展环境更好的地方,几个月就能上马新建的产能更大的陶瓷厂,据公开报道,2017年3-5月份,江西、广西、山西、新疆等地日产5万平米以上的大中型陶瓷厂就有几十条生产线顺利点火出砖投放市场了,还有备受煎熬的淄博产区,在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的中小陶瓷厂后,新规划的生产线产能很快就要释放。未来陶瓷行业去产能可谓任重道远,也可说是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市场竞争压力仍是有增无减。历史总是不断重复并上演,只要瓷砖需求不畅,产品出现滞销,类似于去年9月份以后,市场需求忽然出现断崖式的减少,一些实力不济的中小企业好不容易熬过了淡季,却死在了旺季,这或将成为一种常态。综上所述,这五大危机严重威胁着中小陶企在2017年的生存与发展,任何一个环节发力,应对不当的话,都会诱发倒闭潮的发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