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向远:实现“多赢”格局 与世界共享成就

建材 2018-10-28 06:09:51 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

来源:中国建材报记者曾蕴瑶

  实现“多赢”格局 与世界共享成就——访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秘书长、中国建材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主席孙向远

  建材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结果。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不断深化,建材行业“走出去”也迈入了全方位投资、共同经营的新时代。

  在产业实力基础下,“一带一路”推动了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快了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2015年,国家提出“国际产能合作”的策略,为中国与世界的经贸关系打开一扇崭新的窗户,这对建材行业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我们通过“国际产能合作”与位于全球价值链上不同位置的国家,通过多方面的产业、资金及技术等合作,共同分享工业文明与发展的曙光。对于建材行业要如何与全球“共赢互利”,本报记者专访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秘书长、中国建材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主席孙向远,请他谈谈这一话题。

中国建材报:请谈一下怎样理解国际产能合作?

  孙向远:国际产能合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和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角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进一步阐释了“国际产能合作”的概念。李总理指出,现在正处于全球化的竞争当中,中国认为全球化,特别是贸易投资的全球便利化,是符合世界人民利益的。我们要看到,70亿人口当中,只有10多亿人口的国家实现了现代化和工业化。而绝大多数国家还处于工业化的初期、中期,需求和潜力巨大,世界需要扩大它的总需求,国际产能合作正是顺应这样的理念提出来的。要推动和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就应当强化共赢的理念。商业是有竞争的,但是合作和共赢会远大于竞争。

  我们国家的经济向外走,以前主要是靠贸易,也就是产品输出。现在,我们搞产能合作,是产业的输出,是能力的输出。在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中,具体要抓住四大合作框架、三个主体、五大要素。

  近年来,我国政府面向亚洲、非洲、拉美洲及发达地区先后提出了国际产能合作的四大合作框架,一是中国与亚太国家“互联互通”的新体系;二是中国与非洲国家“三网一化”的新框架;三是中国与拉美国家“3×3”的新模式;四是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的“1+1+1>3”的新思维,四大合作框架构建了国际产能合作的新模式。国际产能合作对于我国来说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它的主体大致可分为国家、行业和企业三个主体层面。一是国家主体,体现为技术创新能力、工业生产能力以及各种生产性要素的有效配置。二是行业主体,2015年国务院出台的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指导意见中,重点提到了鼓励走出去的12类行业领域,即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这些行业代表了中国政府最关注、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领域。三是企业主体,企业是微观层面具体的市场执行者,也是国家推行国际产能合作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国的大型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中小企业则更多的代表了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它们是最具有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一个群体。我国的国际产能合作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初始阶段,在走出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技术”、“品牌”、“创新”、“经验”、“绿色”五大要素。

  总之,我国实行国际产能合作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是中国企业进入全球市场的主要载体和通道。国际产能合作大道需要一砖一瓦的建设,我国建材企业唯有依靠自身力量,才能去打拼天下。在可见的未来,许多有志向、有作为的中国企业将在国际产能合作进程中来完成由本土企业向国际企业的嬗变。

中国建材报:请介绍一下中国建材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以及现状。

  孙向远:中国建材联合会向来重视建材企业“走出去”的工作,特别是乔龙德会长将“走出去”作为行业调整结构、改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列入了行业和联合会系统的“十二五”规划,落实到每年度的重点工作。2014年我们召开了第一届中国建材企业“走出去”大会,形成了国际合作部、“走出去”办公室、“走出去”服务产业链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努力为企业提供政策、信息、咨询等全方位的综合服务,我们在发改委等政府部门的组织下参与了一系列国际产能合作项目,组织编制了建材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规划;承接了发改委下达的中国——伊朗、中国——中东等建材行业“走出去”的相关课题;牵头落实中国——孟加拉建材合作项目;在《关于2016年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务实合作的工作方案》中,被发改委明确为建材行业项目的总牵头单位。同时,联合会还在多个层面上组织了与东盟、拉美、南亚等合作项目的对接;在体制、机制上完善了中国—东盟建材行业合作委员会;与几十个国家的驻华机构和国外同业组织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与中建、中交、北建工等下游产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等,不断拓展了工作空间。

  随着建材行业“走出去”战略布局和工作定位的日益清晰,为适应建材行业品种多、企业多、中小企业融资难、信息不对称等特点,联合会认为有必要从汇集行业整体力量,发挥行业整体优势的角度出发,组建一个建材企业“走出去”平台组织。为此,在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我们前期大量工作的基础上,中国建材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应运而生。

  组建联盟的宗旨是着力推动建材企业抱团出海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带动我国建材行业设计、施工、产能、装备、技术全方位走出去。联合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各类建材企业提供政策、法律、金融、信息等全方位服务,同时通过中国建材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这一平台,进一步规范建材企业境外经营行为,推动建材领域国际产能合作健康有序发展。目前,联盟会员企业已达到150多家,不仅涵盖了建材行业各个领域,而且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机构、咨询机构、相关国外同业组织等都成为联盟的重要成员。

  为了加快联盟内部的正常运转,我们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形成秘书处、会员部、信息部、项目部以及金融服务专业委员会、装备合作专业委员会、标准与认证专业委员会、培训专业委员会等多维度支撑的工作格局。工作部门设在联盟本部,各专业委员会则依靠有着较多资源、人才优势的联盟成员单位特别是副主席单位来承担。当前的主要工作是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一是充分发挥联盟平台优势,进一步整合行业内外资源,构建与重点国别地区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和与第三方的市场合作网络;二是继续完善建材“走出去”数据库,并延伸相关信息和数据的作用;三是建立建材企业“走出去”评价体系,为政府部门在政策、项目、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四是加快建材标准国际化推广和认证认可国际互认进程;五是发起建材“走出去”专项基金,为联盟成员提供金融支持;六是全力推进孟加拉砖瓦合作项目的落地。并以此推动与相关国家在建材商贸城、产业园等项目实施与落地。

中国建材报:我国建材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联盟能为这些企业解决什么?

  孙向远:当前,我国建材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普遍很高,但是我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产能合作毕竟还处于起始阶段,存在一定不可避免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地缘政治复杂,政局变化的变数较大,加之在文化和宗教上的差异,增加了中国对外产能合作的交易成本。同时“一带一路”沿线的许多国家还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制度、经济政策不够完善,政府效率低,政策调整频繁,缺乏有效监管和约束,普遍存在征收高额关税和信用体系不到位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建材行业“走出去”。二是我国建材企业自身发展不足,也阻碍了企业“走出去”。由于建材行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国际化经验匮乏,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投资环境时,由于技术水平不高、跨国经营能力和经验缺乏等问题,而致使部分项目流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国内的企业大都缺乏海外投资所需要的熟悉国际市场分析、商务规则、法律法规、投融资管理、项目管理等复合型人才,尤其是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匮乏。三是国家在支持境外投资的政策的力度、建立“走出去”的信息服务的支撑、国内金融机构的及时跟进、国内国际技术标准的对接等方面还需进一步落地。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中国建材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在中国建材联合会的指导下,一方面继续向政府部门反映企业在“走出去”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建材行业国际产能合作指导意见”的起草工作,并上报发改委,待正式批准后我们还将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力争从国家宏观政策方面为建材企业“走出去”做好工作,争取有关政策。另一方面,联盟要围绕企业“走出去”的困难和问题,优化各种公共资源和产业要素资源配置,帮助国内企业有效规避当地的政策、法律、文化等非经营性风险和劳务、税收、运输、原材料等经营性风险,推动中国建材企业抱团出海。

  联盟还将联手国内金融机构以及行业认证、标准、检测、培训等权威部门,在为企业提供共性和个性服务的同时,与目的地国有关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打造全产业链的服务模式,形成新的综合竞争优势。

中国建材报:目前我国的建材企业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呈现出什么特点?取得了哪些成绩?

  孙向远:我国建材工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随着技术装备的不断进步,产品质量与功能的不断提升,对外合作贸易得到较快发展,产品出口、技术装备和承包工程建设项目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统计,中国建材企业在境外投资已经签约、在建、建成的项目33个,涉及18家建材企业,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金额达到4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00亿元。

  近年来,建材行业的国际产能合作发展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建材领域国际产能合作项目逐年增多,不论是产品贸易,还是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都是逐年增长的态势。2015-2016年,仅水泥行业就在东南亚、东北亚、北非、南亚等区域新增了十几个“走出去”项目。二是建材走出去的合作模式逐步创新,建材行业“走出去”的方式已进入技术装备出口带动企业海外投资建厂、建立建材产业园区阶段。“走出去”的合作模式也在逐步创新,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合作方式。如为国外客户提供成套设备的一条龙服务和工程总承包服务、收购境外企业、投资建厂、电子商务平台等。三是投资主体多样化,在央企、国企发挥建材“走出去”的主要支撑作用的同时,一些优秀民营企业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成为引导民企资本抱团出海的领军者。四是企业单打独斗的局面转为集群式“走出去”,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产业链配套支撑,缺乏风险控制和投资保护平台,加上对所在国法律、文化等因素的不适应,我国建材企业“走出去”不乏失败案例。而集群式“走出去”,在东道国形成产业集群,能够增强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发挥资源共享效应,从而能够大大降低建材企业海外投资和运营风险,提升产业企业竞争力。

中国建材报:建材行业作为我国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孙向远:建材行业作为中央确定的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行业之一,首先要对在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要体现思维方式、发展方式的创新与改变。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既是“走出去”的需要,也是行业进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去产能、补短板的需要。要以国际产能合作为牵引,扩展多方合作,将“走出去”发展成为行业在国外发展的新业态。以产能合作作为开路先锋和牵引,有意识、有目标、有重点地在不同地区和国家,在原有基础上开发新的需求、捕捉新的对象,要建立和形成国际间经贸合作的新伙伴、新对象、新业务,不断扩宽新领域。其次,要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走出去”和产能合作的主要发展目标和对象,体现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提升与创新。把对建材需求相对旺盛持久,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劲相对足,刚性需求相对多的国家和地区作为首选对象;要把体现我国建材技术装备、设计、施工、产品及服务优势企业作为“走出去”的首选扶持对象。第三,抓住国际产能合作核心是产业与投资合作的关键点,体现资源组合方式的提升与效能。扩展与增加在国外的各种建材产业、矿业、加工服务业的经济投资实体;扩展标准、评价、咨询以及示范园区、产业园区;扩展产品销售、展览以及科技创业等全方位的经营活动,形成“走出去”产能合作全方位推进的新格局,带动国内建材行业改变发展方式,推动去产能、调结构和转型升级。使我国建材工业在“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