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每隔七年就要全国火一把 真的是巧合?
看点一:巧合
有时候想想时间真的很像是一部异常精密、分毫不差的机器让世事万物显得繁芜有趣。作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福耀玻璃(18.160, -0.45, -2.42%)董事长曹德旺每隔7、8年都要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新闻界火一把。今天亦然。
1987年,原福耀玻璃从偏僻的高山镇搬到福清县。原因是因为之前的承包账务问题打起了官司,令曹德旺没想到的是这个不大不小的乡镇企业官司因为政策裁决问题,从镇上、县里、市里直至打到省里,最后中央出面协调才得以彻底解决。这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在那个年代一举成名,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这个生产汽车玻璃的曹德旺。人送绰号 “曹特勒”。
7年后的1993年福耀玻璃在上交所挂牌。当初福耀也有房地产、汽车玻璃、国际贸易、装修等多个领域的业务,上市后曹德旺受到启发,砍掉了所有非主业业务,专心致志做汽车玻璃。这个在当时多元化很流行的时代里独树一帜,并由此走上了发展快车道。
又过了7年,也就是2001年底,面对加拿大国际贸易法院向包括福耀玻璃在内的中国汽车玻璃行业发起反倾销调查,曹德旺成立专门反倾销应诉办公室经过8个月的艰苦应诉大获全胜,赢得我国入世后的第一起反倾销案。对于尚在摸索期、饱受倾销案困扰的中国出口企业无异于一针强心剂,一改被动挨打局面,轰动了全世界。
再过7年的2009年,曹德旺捐出本人所持70%股份折合约35亿元成立慈善基金会成为中国首善,再次轰动全国。
2016年12月又因福耀玻璃到美国投资办厂的大实话采访,成了媒体追逐的焦点,引起了社会的强大共鸣。
看点二:焦虑
企业为了“多赚百分之十”到美国去建厂无可指摘,我们需要的是正视、关注这种强大社会共鸣所折射出的焦虑。
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曹德旺算了一笔账,如果在美国投资设厂,比在中国制造出口,给通用汽车等美国本土厂商交货时,“算起来他那里比这里,总利润会差10%”。
这个新闻经过微博、门户网站发酵后迅速引起了强烈共鸣。今年早些时候杭州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和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也先后表示了类似的焦虑心情,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更是脱稿痛斥野蛮人。相比于曹德旺的大实话,那些撰文反击的学者无论是强调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还是外贸经常账户盈余数据都显得过于牵强,因为一线的企业经营者的感受无疑是最深的,也是最符合现状的,这种大实话所折射出的焦虑的确值得社会关注和尊重。
当然曹德旺大实话能引起共鸣也和近些年房地产对实业的挤压密切相关,当一些民营企业发现,自己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几十年还没有那些毫无技术含量的房地产商一栋楼纯利润高时,心态一定是失衡的。
看点三:炒作
综合而言,这是一场严肃且非常有时代意义的新闻炒作事件。因为从产业角度看福耀玻璃到汽车消费大国美国投资办厂不值得大惊小怪,媒体有过度消费之嫌。
福耀玻璃的主业是生产汽车玻璃,作为整个汽车产业链的重要配套厂家,到汽车大国美国投资办厂是中国企业正常的全球化扩张策略的一部分,也是一道要跨越的必要门槛,拿这个说事不应该。
巧合的是因为正好处在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美国制造战略”舆论高潮的风口浪尖,加上国内宏观经济下行等原因,曹德旺的美国投资之旅才一下引起了媒体的高度聚焦。客观地说,这次新闻事件中媒体关注点和曹德旺所强调的有很多错位的地方。部分媒体的标题炒作痕迹明显。但是从实际效果上看这是一次严肃且非常有时代意义的炒作,由此带来的改变和思想震动对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看点四:失衡
2016年12月16日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指出,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
看了曹德旺在记者面前算的成本账确实让人心惊肉跳。制造业成本高的原因是价格要素扭曲,价格扭曲导致了结构性失衡,结构性失衡反过来又强化了价格扭曲机制。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制造业大国,必须正视和革新这种重大结构性失衡。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在经济会议结束做政策解读时,进一步警告了这种失衡的严重性:“近两三年以来,金融业占GDP的比例快速提高,但制造业比重却在快速下滑,这种变化是不正常的。企业负债100多万亿,按照4%的利率计算,一年支付的利息就是4万亿,相当于2015年全年GDP增长总量。长期下去会掏空实体经济,提早进入产业空心化的时代。”
看点五:留心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美国制造回归”将成为其执政重点。陶氏化学CEO、畅销书《美国制造》作者利伟诚已被特朗普提名为未来的美国制造业主席。所以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两个方面的竞争:第一是制造业成本竞争。特朗普在竞选时承诺把减税作为重要工具促使制造业回归本土。除了减税还有曾为中国经济腾飞立下汗马功劳的招商引资手段,福耀玻璃在美国建厂花费了3500万美元基建投资,当地政府就补贴了4000万美元,手笔之大叹为观止。第二个是全球产业链竞争。从全球产业链角度看,高端制造业回归美国本土是一个大趋势。低端制造业产业链正在大规模转移到东南亚、墨西哥等价值洼地。如果中国制造业不能保持竞争优势,将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产业空心化之虞,这绝非危言耸听。除此之外,国内制造业还面临着转型升级之痛的难言之隐。通俗地说就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有差距,尤其是中高端消费群体的需求。这个差距的背后既有成本因素,也有全球化因素、技术因素、产业链因素、价格扭曲等。
值得乐观的是,中国制造业通过近三十年的开放洗礼,拥有了全世界最为完整的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还有一个全世界最大、最稳定的消费市场和一大批像曹德旺这样的实业报国群体。留钱不如留人,留人不如留心,通过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振兴制造业,回应制造业关切远比通过金融工具调节来稳定汇率市场重要。相信最终通过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中国制造业一定能够跨越障碍,在全球化竞争中拼出一片亮丽的天空。
本文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11227),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内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