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窑协同处置助力铜陵资源城市加速转型
“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单纯依赖资源的发展模式难以长久”
——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形成多点支撑、集群发展产业格局
11月26日,记者走进铜陵经济开发区铜陵精达公司下属的精达里亚特种漆包线车间,只见一根根细细的铜线在机器上高速运转着。 “别看外观和其他产品差不多,但我们更有‘内涵’,在耐压、耐湿、耐腐蚀、耐摩擦方面是其他产品无法企及的。 ”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大的经济环境不太理想,但通过提升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公司效益逐年提升。
“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单纯依赖于资源的企业发展模式难以长久。”铜陵精达公司及时拥抱变化,加强与高校合作,引进一批优秀人才,促进铜产业的创新,把以铜为主导变为以技术为主导,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今年1月到10月,公司主要产品产量已达到13万多吨,销售收入超71亿元。
因铜得名的铜陵是一座资源型城市。铜陵市做足铜主业,不断延伸铜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铜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成为安徽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之一。仅铜陵经开区内,就设立了两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0亿元以上铜材精深加工企业超过20家。
安徽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贯彻落实党代会要求,铜陵市正摆脱资源依赖,在产业转型发展方面下功夫,以铜为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向下游延伸,向高端发展。
“以产业升级引领转型,坚持两条腿走路,既改造提升存量、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构筑转型发展的‘硬脊梁’,又培植壮大增量、加快新型产业,锻造转型发展‘新引擎’。 ”铜陵市委书记李猛介绍,目前,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电池、科技模具等一大批新产业链、产品链已崭露头角。
“我们的垃圾处理实现了吃干榨尽零排放,没有任何外排物”
——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主抓手,深入推进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等“六化”
说起垃圾处理场,你的脑海中可能立刻联想到到恶臭、污染。然而,当你来到铜陵海螺(302.56元/吨,0%)水泥公司的垃圾处理场时,这样的印象就将被颠覆。
11月27日,记者来到这里,没有闻到丝毫的异味。上到处理场的三楼,透过密闭的玻璃,只见巨大的抓斗正从堆积如山的垃圾池中抓起垃圾送往焚烧炉。
“我们研发的这套技术设备,对垃圾处理实现了吃干榨尽零排放,没有任何外排物。 ”铜陵海螺水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庆新介绍。
垃圾高温焚烧后的固体熔渣成为了水泥的原材料,一部分金属可以再利用,气体进入900摄氏度的高温分解炉完全分解为有机成分,实现无害化。建成以来,这里已处理66万吨垃圾。项目还获得了联合国环境保护“蓝天奖”。
安徽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构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围绕绿色发展,铜陵坚持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主抓手,深入推进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服务业集约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等‘六化’建设”。李猛介绍,铜陵将着力形成绿色发展新模式、生态经济新业态。
“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的项目。 ”铜陵市绿色发展决心坚定,不仅否决了20多个冶炼、化工类重污染项目,还依法关闭了75家化工企业,关停17家规划内的涉及重金属污染企业。
不断创新,铜陵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评中,铜陵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优秀等次的城市,节能减排示范市考核获得全国优秀等次第一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
——完善文化体系,满足百姓精神需求,让文明诚信、崇德向上蔚然成风
夕阳的余晖,把江面点染得如同一幅油画。在铜陵市滨江生态公园宽阔的江堤上,三三两两的市民或散步或慢跑。公园临江一角,有一处采用钢结构玻璃幕墙的建筑,“悬浮”在旧长江码头之上,和江水美景相互映衬。这里就是铜陵市打造的一个全民阅读示范点——码头书屋。
走进书屋内,近百位老人、年轻人、孩子们聚精会神地沉浸在阅读的放松和快乐中。“一有空闲,我就和女儿一起来这里。”市民刘女士是这里的常客,闲暇时光带孩子来这里读读书、散散步成了生活的一种常态。据介绍,这个书店就有5000多本图书可供免费借阅。为不断丰富公共图书服务体系,铜陵市利用闲置的公共资源,在公园、绿道、社区等地,首批建成了10个全民阅读示范点,让公共图书服务“触手可及”。
安徽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衡配置公共文化资源,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李猛介绍,头顶“全国文明城市”桂冠的铜陵市,坚持以文化人,完善文化体系,满足百姓精神需求,让文明诚信、崇德向上之风在铜都蔚然成风。
一座图书馆,铜陵也建设得别出心裁。去年底建成运行的市图书馆新馆,是国内首座集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新华书店于一体的“三合一”图书服务综合体。 “通过三方合作,将公共图书的典藏优势、书店图书的更新快捷优势和高校图书的专业优势相结合,拓展了图书的数量、种类和范围,使市民拥有更多选择。”市图书馆负责人介绍,开馆以来,吸引读者50多万人次,较好地满足了市民多样文化休闲需求。
如今在铜陵,想参加文化活动不愁没有地方去。你可以在全民阅读示范点捧一本书,在阵阵书香里缱绻;可以到图书馆、农家书屋等处,在浩瀚的书海中沉醉;可以携家人朋友周末一起去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处看展览;可以在周末小剧场、农民文化乐园大舞台、铜官乐大舞台等平台尽情展示自己各方面的特长……推进公共文化建设,大大提升了市民生活的幸福感,让铜陵市民可以伴着书香体味铜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延续着城市的文化积淀和脉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