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如何进行有效的创新
最近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结合起来。其实创新也要有工匠精神,实现创新目标需要锲而不舍、精益求精、脚踏实地做事的精神。现在社会涌现出创新创业热潮,据有关媒体报道,我国每分钟有七个初创公司成立。大众对创新创业也有不同的顾虑,有人觉得创新很神秘,做起来不容易;也有人盲目创新,承担了不必要的风险。过去的企业家精神主要是指有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现在的企业家精神主要是指两种特质,即创新精神和捕捉机遇的能力。企业家还要学会评估风险、降低风险。下面,我从四个方面阐述一下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创新。
如何降低创新的风险
要有目的的创新
谈到创新,多数人很有激情。其实真正开始创新前,必须要有细致的研究,认真分析创新的机遇、目标和路径。创新要有目的地去探索,而不是盲目进行。这些年中国建材做了很多创新,以碳纤维T800为例,飞机制造会使用大量的复合材料,像美国波音787、欧洲空客A380,70%的结构和部件要用T800碳纤维。过去美国和日本技术封锁,碳纤维T800在国内做不了,我们只能做T300、T400,用作钓鱼竿等生活用品。中国建材通过近十年的努力,现在可以批量生产碳纤维T700、T800,填补了我国碳纤维高端技术的空白。
还有电子显示玻璃,大家日常生活中手机、电视使用的玻璃,过去国内也做不了,技术被美国、日本等国垄断。中国建材以前的玻璃业务主要是建筑玻璃,近年来根据市场需求,攻克多项技术,迅速进入电子显示玻璃的高端领域。如今我国电子显示玻璃不再依赖美国和日本,中国建材在技术、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建材生产的0.15毫米厚的电子玻璃能弯曲,可以像纸一样卷起来,可以满足大型的弧型液晶电视的需求。中国建材在碳纤维、电子显示玻璃领域的创新都是先锁定目标、看准市场,进行有目的的创新。
要在熟悉的领域创新
企业创新大多适合在熟悉的领域进行,相比而言企业在熟悉的领域创新比较容易成功。企业管理者重要的一件事是为企业选择好的业务,而业务选好后可能需要一二十年或二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企业才能做到一流。我在中国建材集团从事管理工作近四十年。十几年前我到中国建材集团上任时,企业营业收入只有20亿元左右,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已有2500亿元。我同时担任国药集团董事长的五年间,国药集团营业收入从之前的360亿元增至超过2000亿元。管理企业不是件容易的事,确定业务后要钻研很多年,创新也需要较长时间,需要我们有坚守的精神。
中国建材是全球最大的建材制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水泥制造商。有些人可能认为水泥只是普通产品,但大家想一下没有水泥我们的城市和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水泥虽然已有180年的历史,但其实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一直在进行创新。过去我国的水泥是小立窑生产水泥,每条生产线日产规模约几百吨;之后是湿法水泥,每条生产线日产规模约一千吨;现在是新型干法水泥,每条生产线日产规模可达万吨。水泥厂通过大量创新,成为智能化、洁净化的新型工厂,可谓花园中的工厂、森林中的工厂或者草原上的工厂。中国建材刚刚在蒙古国投资建设的水泥厂就是草原上的工厂,展现了现代工业和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
我同时担任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董事长的五年间,思考问题经常要在两个不同行业间转换,很多人好奇我在建材和药材两个跨度很大的行业间是如何得心应手地处理问题。我大学的专业是有机化学,对制药的知识不生疏,医药理论也容易理解,但即使这样,2009年刚到国药做董事长时,十一假期七天我静心读了厚厚的八本医药行业的书籍,日后也坚持学习相关医药行业的知识。持续学习增强了对医药行业的了解,在董事会决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要有组织的创新
创新不能靠单打独斗,任何人、任何企业的创新都在一个系统组织中进行。大部分企业的创新是在市场的自组织系统中。现在我们讲述的创新组织模式是协同创新,是政府、企业、民间组织、个人一起协同创新。现阶段不少人热衷于动力电池,跃跃欲试都想投资,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合理,企业之间应该合作,推行协同创新。过去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每家单位都有自己的铁塔,现在新组建的铁塔公司把三家单位的铁塔统一集中起来运行,不但节省500亿投资,还聚集了很多资源。
企业间有组织的创新有三种方式:
一是大企业创新可以外包给中小企业。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可以在创新上进行协同,大企业创新不需要所有工作都自己做,可以技术外包给中小企业。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美国辉瑞公司,大部分创新都外包给中小企业,有的是夫妻店,有的是从网上下单,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大企业的创新平台。
二是大企业要搭建技术开放型平台。中国建材集团有13000名科研设计人员,创新机构中国建材总院虽然做了大量科研创新工作,但还不够,需要开放建设更大的网络平台,让更多成员加入。每年有关建材行业的问题都可以在网络平台发布,让大家共同研发。今年年初我参观了上海的药明康德公司,全世界的大药厂几乎都让这家公司做外包,该公司创立于2001年,有14000名研究人员集中研究技术创新,这就是很大的创新平台。华为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全球占领先地位,10000多名年轻人参与创新工作,华为手机在国内销售排名第一,最大的优势也是创新。
过去三十年,我国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产品在世界经济舞台具有一定竞争力,但今后三十年靠什么竞争?我们不能再简单地依靠廉价劳动力,因为我国劳动力成本现在并不低,低端劳动力成本比美国还要高。我国有13亿人口,其中1.1亿人接受了大学以上的教育,有的是从海外留学回国,具有全球视野。我国拥有世界强大的研发智力资源,关键是要把各种要素组织起来,这是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捷径。下一轮的竞争,企业要靠团队的智慧、创新能力以及搭建的开放型创新平台取胜。
三是中小企业要和大企业联合起来创新。中小企业和大企业通过什么方式合作值得探究。以前我在中关村讲过,中关村的科技企业都想上市,但企业上市后有大量工作要做,需要把技术转变成产品,生产出产品后又想扩大规模,最后变成了一个工业企业。其实中国的工业企业并不少,也并不缺少工业企业,缺的是技术企业、创新企业。科技企业应该定位为创新公司,可以给大企业提供技术,而不是把技术变成产品、变成工厂,那不是科技企业的长项,可以把生产产品交给擅长的企业去做。去年我去拜访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接触了石墨烯研究中心下面刚刚上市的公司,公司市值并不高,他们只做技术外包,希望和中国建材合作,提供印刷铜铟镓硒的技术。在创新方面,企业应该有效分工,在创新中扮演各自适合的角色。
创新不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的问题。企业家应多思考企业创新的目的是什么,在创新中的上下游是谁,是否熟悉这些领域,能否得到有力支持,从这些角度认真思考,就能在创新过程中降低风险。
创新最重要的是把握机遇
按经济学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分析,欧美经济从战后到1965年二十年间经历了繁荣发展,但1965年至1985年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欧洲经济开始衰退,美国也曾出现钢铁等制造业蓝领工人下岗的情形,但美国这段时间经济却出现了繁荣,新增就业岗位4000万,就业人数达1.1亿。德鲁克分析美国经济衰退时期出现的繁荣发展,就是由于美国创新经济代替管理经济,他还认为创新可以解决结构调整的问题。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水平,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结构性改革,把握创新的一些机遇。
结构调整带来的创新机遇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如果只看到经济下行的压力,而忽视面临的机遇,会错过很多发展机会。每次国家经济结构调整都有一些企业因为不适应变化而轰然倒下,但也有一些企业捕捉到创新的机遇,通过创新快速发展。中国建材集团属于传统基础的建材行业,水泥、玻璃业务规模位列全球第一,但同时中国建材集团在结构调整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未来规划采用“三条曲线”的业务发展模式。第一条曲线是积极推动水泥、玻璃等传统业务的转型升级。第二条曲线是在新型建材、新型房屋、新材料等“三新”产业进行创新。去年水泥价格下滑,中国建材的三新产业获得利润35亿,成为集团利润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条曲线是制造服务化、研发产业化。中国建材所属中国建材检测认证中心现在发展很快,是服务型行业。另外中国建材还有一项新业务是智慧工业,公司组建专业团队管理全世界的工厂。
市场需求引发的创新机遇
市场的需求会产生很多创新机遇。中国建材所属企业不久前生产出一款新型折叠电动自行车,重量12公斤,根据个性化需求还可适当减轻重量。现在我国很多城市都有地铁,但有的地方乘客从出发地到地铁口、从地铁出口再到目的地往往还有一段距离,使用这种折叠电动自行车可以解决以上出行遇到的问题,非常便捷。自行车一块电池可供体重90公斤的人行驶30公里,每公里电费2分钱。这个例子说明市场需求是创新的来源之一,企业要把握机会。
人类现在面临严峻的问题是气候问题。全球气候大会去年10月在巴黎召开,我作为中国企业代表在会上做了三场演讲,谈了关于中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看法。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过去人类曾面临“增长极限”的压力,赖以生存的资源和能源面临挑战,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但很快发现人类遇到不只是“增长极限”的问题,更严峻的是关乎人类“生存的极限”。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所著的《寂静的春天》详述由于大量农药的滥用,虫子和鸟类都被杀死了,春天变得很安静,讲的就是关于生态的问题,自此环境问题进入人们视野,引起国际社会更多的关注。
现在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重,地球温度在升高,科学家预测为了人类的生存,从1750年工业革命到本世纪末2100年地球升温不得超过两度,到目前地球升温已超过一度。各国在巴黎大会签署了相关协议,提出未来不能使地球升温再超过1度,这意味着到2050年前人类要取缔50%至70%的化石能源,到2100年取缔所有的化石能源。这是人类发展史的重大事件,未来能源结构调整也会产生很多创新机会。现在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炭,逐渐会过度到天然气,之后会靠核电,最后太阳能、水能、风电等替代核电,这是未来能源使用的路线图。参考这个路线图,我们的产业发展路径和创新方向就很清晰。中国建材大力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就是认识到未来大量太阳能的需求。因此市场需求是企业创新的一个拉动力。
新知识带来创新机遇
新知识、新技术推动企业去创新。互联网发展就是靠新知识、新技术带来的很多创新。在这方面我有两个体会:一是互联网创新一定要和实体经济结合;二是实体经济一定要主动融入互联网。实体经济如果不去拥抱互联网,再大的企业也会倒下。
有次问到马云,传统国企今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他认为国有企业过去的商业模式主要是B2C,生产出产品让消费者购买,而今后网络时代的商业模式是C2B,生产商需要考虑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生产。过去没有大数据,工厂一直沿用B2C的生产模式,比如做鞋、做衣服,工厂都是流水线统一标准生产产品,消费者再去选择适合自身的鞋子或衣服。现在有了大数据,工厂可以掌握消费者相关信息,通过智能化装备把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和大规模的生产结合起来。
以房屋为例,住房是全世界老百姓普遍关心的事情,需求和技术带来了新的创新。中国建材集团生产的加能源5.0新型房屋就是创新的典型。过去房屋是耗费能源的,北方地区的很多农民冬天为节省开支不愿意取暖,殊不知人在14度以下温度生活,身体容易发生器质性病变,以前农民的很多疾病和室内温度过低有关。加能源5.0房屋是具备地热、光热、光电、家庭风电、沼气等功能的新型房屋,原来一个家庭是一个耗能单位,现在成为生产能量的工厂。目前新型房屋已在国内大规模推广,全部是工厂智能化完成,有3000多个房屋设计,消费者可以从计算机挑选,也可以有自己新的创意,只需输入点击确认下单,工厂就能生产出来。中国建材集团不仅在国内生产新型房屋,建设绿色小镇,还在英国、西班牙、智利、巴西等地大规模推广,当地人称之为智慧房屋。
企业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产生重大创新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重要的一项是降成本,其实企业有两种竞争方法:一是创新,做新产品;二是降成本,而降成本也需要创新,单靠减员是行不通的。面对市场竞争压力,企业更需要靠创新来解决各种问题,在市场中捷足先登。
中国建材所属中国巨石和北新建材两家上市公司旗下的工厂也是创新的典型。中国巨石是一家在上交所上市的优秀上市公司,去年税后净利润10亿元,主营业务是玻纤及其制品。现在玻纤产品每吨售价约5000元,中国巨石通过创新研制了E6新配方,新产品使用E6配方每吨可节约成本500元。中国巨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成为全球销售第一的玻纤企业,他们成功的经验就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降成本,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北新建材是一家在深交所上市的优秀上市公司,每年税后利润10亿,主要业务是石膏板。国内市场通常是跨国公司或中外合资企业产品的价格比国产的高,但北新建材生产的石膏板价格却远远高过跨国公司,龙牌石膏板作为知名品牌获得了行业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北新建材通过创新,用发泡技术生产的石膏板,不但产品强度进一步增强,还年节约成本2亿元。
时尚化带来创新机遇
时尚化也给创新带来一些机遇。苹果手机很受消费者青睐,然而它的创新秘诀究竟是什么?其中很大的因素是把时尚概念引入手机,符合市场流行趋势,满足年轻人的喜好。特斯拉汽车CEO马斯克设计的电动汽车广受欢迎,而他公布旨在向全世界提供电力的“特斯拉能源”计划也备受全球关注。马斯克改变了人们过去对蓄电池的认识,特斯拉把蓄电池做成流线型,外观美观时尚,可以像幅画一样挂在屋内,称为能量墙家用电池;他们还有一款能量包的产品,可以像小冰柜一样放在墙角,储存100度电,工艺很精致。现在特斯拉电池的订单已经订到2017年,市场供不应求,这确实引发我们很多思考。企业管理者不能简单把产品当成一般产品,应研究使产品融入更多时尚元素吸引广大消费者的关注,企业要善于捕捉这些创新机会。
两种重要的创新方法
创新有方法可探寻。当前很多企业、很多年轻人都想创新,但困惑于用什么合适的方法创新。过去常讲自主创新有三个方法,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原始创新是独立创新,并不容易,美国是国家大型的研究院和大学在研究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过去三十年我们在改革开放实践中走出的创新道路,是一种模仿式创新。其实模仿并不丢人,有些发达国家在技术创新中也模仿了其他国家的经验,节省了大量创新成本。全世界的创新都是互相借鉴、互为模仿的,前提是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有两种重要而有效的创新方法:
集成创新。我们要加大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的力度,把各种要素集合在一起。我国的经济增长目标已从过去的追赶型步入赶超型阶段,不能再沿用过去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要改用集成创新的方法。集成创新理论最初也是外国人提出的,是把各种要素集合起来的创新。熊彼特创新理论讲的要素集合,其实也就是今天的集成创新。
中国建材这些年的创新成果并不都是关上门自己做的,大多是把国内国际各种要素结合起来完成的。以风电叶片为例,这项业务2006年在国内兴起,当时中国建材有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业务,但没有风电叶片技术,之后收购了德国的SINOI公司。SINOI公司当时是欧洲第二大风电叶片公司,由于发展过快在经营过程中破产了。中国建材收购了SINOI公司的核心企业,有研发中心、测试中心、工厂,公司员工的职业化程度高,很快融入了中国建材的文化。收购完成后,中国建材成为国内最大的风电叶片企业。风电叶片通过空气动力学原理在空中运转,从远处望去似乎不大,其实每片叶片尺寸很大,有几十吨重,流线型设计,内部结构十分复杂。现在中国建材能制造全球最大的风电叶片,由德国研发中心设计,国内制造。
第二个案例是中国建材前年在德国收购Avancis公司。这家公司是先后由西门子、壳牌、圣戈班三家世界五百强公司管理的一家薄膜太阳能企业,主要做铜铟镓硒业务,在慕尼黑还有研究院。通过这项收购,中国建材在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事业上领先一步,最近推出的太阳能电池板转化率为17.9%,位列全球第一。
集成创新不一定都需要自己做,可以把别人的要素和自己的专长结合起来,或者把一些看似不相关的技术移植过来。把做面包的技术运用在做馒头上,这也是集成创新。过去国外人员来参观我们工厂时会问到设备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会介绍设备的来源地。他们也会问到技术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介绍技术是通过集成创新的。
商业模式创新。很多创新来源于技术,但有的创新和技术也没有太大关系。德鲁克讲到创新不一定都靠高科技,中科技、低科技、零科技也可以创新。比如现在有些餐馆的筷子,前面部分是一次性筷子,后面部分是传统的筷子,一次性筷子用过后可以替换新的,这就是零科技的创新。中国每年会用掉450亿双一次性筷子,大约消耗166万立方米的木材,200万平方米的森林,通过这项低科技或零科技的创新,减少了三分之二的木材浪费,节约了资源。
再举生活中的一个例子,过去男士的三接头皮鞋都是系鞋带的,穿鞋时需弯腰去系鞋带,有时鞋带还容易被踩到。现在男士皮鞋外面看是三接头,其实里面是松紧口,不需要鞋带,这就是零科技的创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刚才讲到1965年至1985年期间美国安排4000万的就业岗位中,高科技只占600万,剩下的大部分是靠低科技、中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完成的。
淘宝网运作成功就是因为有技术、网络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早在2000年,我就开始接触互联网业务,但那时缺少移动终端和网上支付两个关键环节,那个时期做电子商务成功的企业不多,现在很多技术问题都解决了。马云说过,其实他对计算机的了解到现在也不懂多少,只是做了一个大平台,他拥有最大的财富是数据,核心专长是数据处理能力。滴滴打车也是通过创新,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了交通运输行业新的商业模式。
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
创新需要工匠精神。创新并不容易,不是靠灵光一现。如果没有工匠精神,创新的很多想法无法实现,只能停留在创意层面。中国建材生产的折叠电动自行车颇受消费者喜爱,其中倾注了创新者张国良很多心思,半年多时间他做了几百次设计修改方案。爱迪生是位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了灯泡,其实在此之前别人已做完90%的工作,只不过很多人在过程中选择了放弃,而他坚持不懈历经6000次实验直至成功。
讲到创新更多是指持续性创新。多数企业家认为十年之后企业90%的产品会改变,但据统计数据显示,十年之后很多企业90%的销售收入还是依靠已有产品,只不过是这些产品在不断更新换代。创新有时也指颠覆性创新,但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一般企业还是适合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持续性创新,深入挖掘,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转型不是都转行,行行都可以创新。天下没有不赚钱的行业,只有不赚钱的企业,关键是企业家要在行业和企业中寻求适合的创新点。
创新的成功需要良好的管理。人们往往容易忽视管理在创新中的作用。中关村很多上三板的公司不太成功的原因,一方面是他们离开了创新为主技术服务的方向,盲目地去开工厂;另一方面是很多科学家并不擅长管理工厂。一些学校或研究院的上市公司运作成功的并不多。
爱迪生当年创建了六七家公司,很会引资也不缺资金。但爱迪生不相信管理,更不相信职业经理人,他认为企业就是技术加资本。由于企业管理不到位,他创立的通用电气被逼入破产境地,爱迪生不得不放弃对公司的掌控。这说明企业即便有再好的创新也不能忽视管理的作用,只有有效的管理才能产生有效的创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