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明德小记者:清北研学感触多
现在正值暑假,我国的学子们也从繁忙的学习中解脱,享受难得的假期。假期中的高校,也成为了7月、8月游人旅客的重点参访对象。在世纪明德北京研学营中,清华、北大两所大学,成为了众多中小学学子们的励志之地。在2019年7月世纪明德北京研学营中,有这样一篇手记,记录下了以为学子在清北研学中的感悟。
大屏幕上的故事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进场时的片刻喧闹都在屏幕亮起时消散。那是一个男孩在梦想和现实间抉择追梦的故事,起初在男孩试图伸手握住星星时,观众席间还有阵阵窃笑漏出,到了片尾男孩掌心实实在在呈现一团星云,却迎来众人无比专注的仰视。
此刻星星不再是夜空某处亮光,而是一个努力达到了的梦想。
要如何把生活过成梦想中的模样而不是互相为对方妥协,在接下来刘锐教授讲解的高考改革讲座,为同学们描摹了大致答卷。
关于学习的讲座此前也有听很多,与那些宽泛模糊的答案不同,刘锐教授在讲解高考政策改革后,结合图片视频详尽地介绍了如何结合自己的兴趣发展往后专业。兴趣,和事业,似乎总是难以平衡取舍的两方,似乎也有了一致的方向。
讲座的质量,是从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讲,时而纷纷举起拍照记录的屏幕中体现出来的。为时一个半小时的讲座,或许不能够完全解答同学们心中的困惑,但我相信在往后三年的逐梦途中,已经奠定下坚实的第一步。
梦想从来不是妄想。在纷纭变化的时代,唯有在纷扰中安定下最初的初心,才能找到人生的宽度,将未来活成梦想的样子。
暗色玻璃将刺眼的阳光滤下一地昏黄,窗外婆娑的枝叶洒下斑驳的树影。梦幻般的光影中,我走近中国航天博物馆的展厅。特殊的设计,直通顶层的天花板开拓了我的视野。视线顺着光线上攀,眼前屹然竖立一栋栋火箭模型。最难得是能够有幸观赏到长征九号等还在研发的模型,以及回收的火箭残骸……满展厅都是中国航天史进步的脚印与烙下的佳绩。中国航天史虽起步较晚,在多种困难下研究队伍却毅然挺住非议,以世界震惊的速度成为第三个能够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一切从零开始。从图纸到核心技术,一切都是白纸。偏偏是在这张白纸上,中国用毅力挥毫出一副中国航天的前景。如何在细节处更好地散热,如何在危险情况下保证航天员安全……耳边听着讲解,不自觉仰颈看向望不到顶端的火箭模型,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已经洋溢了心胸。
在一次特别的模型搭建过程中,那看似简单的结构原来也要层层剥茧,讲求技巧才能把一个泡沫模型的火箭完成。有的同学搭建得很快,细节处却不免有些粗糙;有些同学选择慢工出细活,虽然历时较久,完成的模型却较为牢固。只是小小一个模型火箭,都不免难住不少同学,手中样纸翻来覆去,拆拆装装才能完成——
组装完成的那一刻,既是松一口气,又是满满的幸福。双眼即使发酸,再抬头需要时间适应顶灯的亮光,手里的成品仍然是带来的满足却溢出胸膛。
所有同学听到一声号召,将手里或好或未完成的火箭捧于手心高举,笑容无比灿烂,一番努力过后,一支支火箭直指高空,脱手梦想就能窜上天空。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