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示范区教体局:三项举措织密疫情防控网络

教育 2020-03-13 17:25:27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抓排查,注重三清,抓防控,突出三校,抓复学,把好三关,是济源示范区教育体育局织密疫情防控网络的三项举措。疫情发生以来,济源示范区教体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密织疫情防控网络,全面做好济源教体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一、抓排查 注重三清


  注重底数清。重点与属地政府配合,采取跟踪调查、分管领导包片、科室包校、校级领导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的工作方法,前期精准厘清在外人员分布情况,重点排查赴湖北、特别是武汉等疫区的人员,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重点人群防控不留盲区和死角;防控中,对全市广大师生员工进行滚动式排查,“一人一案”“一人一档”,做到全员防控、网格管理。


  注重轨迹清。对全区345所大中小学幼儿园近17万师生出行轨迹进行24小时动态跟踪,重点对返济人员进行监测,按照I级应急响应,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守好责任田,管好一校人。


  注重状况清。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校长、园长、班主任、教师和家长“五位一体”的排查体系,用填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统计表》等办法,摸清个人、家庭、社区(小区、村居 )等三个层面的健康状态,发热、疑似、密切接触、疫区旅行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状态一表请,盯死看牢,做到“无缝隙、无死角、全覆盖”。


  二、抓防控 突出三校


  突出联校。以镇(街道)为单位,采取班子成员分包、分片管理的方式,加强与各类学校的联系,责任科室早上对分包学校进行提醒,下午所属学校项属地政府和教体局进行动态防控情况报告,做到上下联动、一日清;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各校每天及时向属地政府、属地社区、村居和教体局报告师生的动态信息,抓手前移、触角下沉,精细施策,和社区、村居形成合力,用横向的线和纵向的针密织联校机制。


  突出净校。重点消除卫生死角,确保教室、宿舍、食堂、运动场馆、图书馆、厕所、空调等设备设施,过水、过清洁剂、过布、过手,每天至少清扫一遍,做到干净卫生、窗明几净。对教室、功能室及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杀,在校门口设置消毒垫,在校园对手和脚接触的部位进行仔细消杀,彻底清除各类病媒生物孳生环境,把隐患风险降到最低。


  突出网校。学校、网络、家庭、学生是疫情期间建好网校的四个着力点。一是学校自主、教师自主、线上为辅、家长辅导为辅,形成点线面的和谐融通。二是网络给力、资源优化。积极协调有线电视、移动、联通、电信等网络平台,采取自愿、定向、有效、精细的办法,把网络资源优化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着力点上。三是资源整合、优化贯通。各校结合实际,整合国家、省、市各种网络教学的优质资源,调整和改善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技术教学的关系,采取整合、优化、自主、多元的方法,以文科、诵读为主,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络教育课程,形成学校、教师、网络、家庭、学生良性互动的居家学习样态。


  三、抓复学 把好三关


  把好返济关。对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地区,特别是外出在重点疫情地区的师生,一律不准返回济源,其他地区返回济源的师生必须隔离14天以上,做到严防死守、确保无恙。安排专人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对全系统教职员工、学生进行假期流向排查,对返济后居家隔离师生员工和未返济师生员工建立专项档案,进行重点跟踪管理。


  把好社区关。局机关50余名党员志愿者深入园丁园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各级各类学校与属地政府、社区、村居对接,配合做好返济人员居住地社区隔离、追踪、消杀、出入检查等工作,参与社区卡点防控人次累计达万人次以上,为防控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把好入学关。投入近400万元,提前储备一次性口罩、手持式红外线测温仪、红外热成像仪等配备到学校,在物防技防上不缺位。先示范、后铺开,全市分高中组、小学组、山区组和平原组,选择典型学校,开展疫情防控示范演练;各中心校、市直学校以镇(街道)学校为单位进行演练,检验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可行性。开展疫情防控教育。把疫情、灾难当教材,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和“三观”教育,全市广大师生共编发手抄报近2万份,网络思政课近2000节,书画文艺作品近3万件,校长、班主任发布公开信近3000封,校长做疫情教育网络课近2000节,班主任做疫情教育网络主题班会近3000节,取得了明显的育人成效,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思有方向、行有目标、学有收获。


  (济源示范区教体局 供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