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相关介绍|领导班子成员名单|兰州大学各校区地址

教育 2021-08-24 23:42:20 来源:中创网


兰州大学领导班子
 

  马小洁:党委书记

  马小洁,男,汉族,1964年1月生,湖北大冶人,中 共 党 员,管理学博士,教授。

  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起,历任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党总支书记,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武装部部长,党委组织部部长、党校副校长。2008年任华中科技大学副校级领导干部、党委副书记(期间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任新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2年任湖北文理学院党委书记,2015年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2018年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2019年12月任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
 

  严纯华:校长、党委副书记

  严纯华,男,汉族,1961年出生于上海,江苏如皋人,1985 年 6 月 加 入 中 国 共 产 党,博 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1978年10月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先后获理学学士(1982年7月)、硕士(1985年7月)和博士学位(1988年1月)。此后留校工作,先后任北京大学讲师(1988年)、副教授(1989年)、教授(1992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99年)、博雅讲席教授(2016年)。现任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稀土生物无机和材料化学联合实验室主任。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2013年11月起,历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党委组织部部长。2016年10月任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7年12月任兰州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主要从事稀土分离理论、应用及稀土功能材料研究。发展了“串级萃取理论”及稀土分离流程的最优化设计方法,实现了高纯重稀土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提出了“联动萃取工艺”的设计和控制方法。建立了稀土纳米晶的可控制备方法,系统研究了稀土纳米晶发光、催化等基本性质,开展了稀土纳米晶材料的生物影像和生物催化技术研究。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2011年和2006年)和三等奖(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和三等奖(1991年),获得国家教委(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七次(1986年、1990年、1995年、1997年、2005年、2010年、2016年)、二等奖两次(1988年、1998年)、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以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授予的“杰出青年学者奖”(1996年)、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2010年)等多项科技奖励。1996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8年,被中央宣传部、科技部、中国科协评选为2018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2018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奖。目前兼任《中国稀土学报》、J. Rare Earths主编,Inorganic Chemistry (ACS,美国)、《结构化学》、Frontiers of Chemistry in China、Chemistry of Materials (ACS,美国)、ChemistryOpen (Wiley)、RSC Advances (RSC, 英国)等刊物的副主编、编委或顾问编委等,同时兼任中国科协全委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和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等。
 

  吴国生:党委常务副书记

  吴国生,男,汉族,1967年8月生,辽宁昌图人,1986 年 12 月 加 入 中 国 共 产 党。东北财经大学计划统计系工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东北财经大学计划统计系国民经济统计专业博士,现任兰州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1992年参加工作,先后在财政部外汇外事司、财政部涉外司、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部财务司工作。2005年10月任财政部教科文司文化处处长,2008年12月任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2012年4月任财政部教科文司正司级干部,2012年5月任教育部财务司司长(2017 年 3 月 至 2017 年 7 月 在 中 央 党 校 中 青 一 班 第 42 期 学 习),2018年1月任兰州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正厅级)。
 

  徐生诚: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徐生诚,男,汉族,1961年10月生,甘肃陇西人,中 共 党 员。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数学专业本科毕业,厦门大学会计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研究员,高级会计师。现任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1983年7月本科毕业留校后,先后在兰州大学人事处、产业处、财务处从事行政管理工作。1991年3月任产业处副处长,1993年9月任财务处副处长,1995年4月任财务处处长,2002年12月任校长助理、财务处处长。2007年8月任兰州大学副校长,2019年7月任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主要从事高等学校人事、财经、后勤等管理工作。曾兼任中国教育会计学会副会长、甘肃省教育会计学会会长,现兼任甘肃省高教会计学会会长、兰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
 

  曹爱辉:党委副书记

  曹爱辉,男,汉族,1966年3月生,甘肃环县人,1991 年 12 月 加 入 中 国 共 产 党,1990年6月参加工作。兰州大学经济系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经济法硕士。现任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

  先后在法律系、校团委、经济系、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组织部工作,历任法律系团总支书记、校团委副书记、经济系党总支副书记、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法学院党委书记、兰州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2014年6月任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曾获得“甘肃省优秀团干部”、“甘肃省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蔺海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蔺海波,男,汉族,1965年5月出生于辽宁沈阳,中 共 党 员,文学博士,研究员。

  1987年8月参加工作,曾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部教育司、文化部教育科技司、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2月任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出版学术专著2部,出版高等教育管理书稿37部(副主编31部,主编6部),5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表彰、奖励和荣誉称号。
 

  潘保田:副校长

  潘保田,男,汉族,1964年3月生,山东单县人,中 共 党 员,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兰州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198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获硕士学位;1991年获博士学位。1983年起在兰州大学地理系任教,1994年任副教授,1997年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10月至1993年4月在英国伦敦大学皇家Holloway学院地理系从事国际合作研究;2001年11月至2002年11月美国Santa Barbara加州大学地壳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2003年任兰州大学科研处处长,2007年任兰州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研工部部长,2013年5月任兰州大学副校长。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等。获“甘肃省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甘肃省园丁奖”、“青藏高原优秀青年科技奖”和“甘肃省优秀青年科技奖”等。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球物理学与地质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地貌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副主任和《地理科学》编委等。

  主要从事黄河水系发育和青藏高原及其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大量野外考察和较精确测年的基础上对黄河的形成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黄河是通过河流袭夺、原内流水系相互串联、经过五个发育阶段于1-2万年前最后定型的观点。通过夷平面、剥蚀面和河流阶地研究,指出青藏高原东北部第三纪期间经历了三期强烈抬升和两次地形夷平,最近一期抬升主要开始于360万年前;提出青藏高原隆升是新生代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和“放大器”。提出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阶地发育受气候变化和构造抬升共同控制。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课题、国家“973”项目课题、科技部基础性研究专项项目课题等20多项。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李玉民:副校长

  李玉民,男,1962年出生,甘肃民勤人。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导,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5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医疗系,2003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曾在英国剑桥大学Addenbrooke’s Hospital、加拿大Montreal Victoria Royal General Hospital和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学习。1985年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参加工作,历任教研室主任、科主任、副院长等职,2008年调任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长,2014年任兰州大学医学院院长;现任兰州大学副校长,普外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主任,甘肃省消化肿瘤重点实验室主任,甘肃省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委员、肝移植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感染与危重病医学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常务委员、肝移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外科医师分会肝脏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务委员、腹腔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植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任39种SCI或核心期刊编委或审稿专家。

  从事普外科三十四年,擅长肝胆胰外科(肝移植)、微创外科和消化系肿瘤。率先在甘肃省开展肝移植、ERCP、精准肝切除、危重症医学和DCD器官捐献等新技术,填补了多项空白,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所在学科——普通外科被确定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率先开展消化道肿瘤病因研究、早期诊断和转化医学研究。

  先后承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6项课题,组建甘肃省消化系肿瘤重点实验室和甘肃省肝胆胰外科研究所,率先在省内建立转化医学基地。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22项科技进步奖励,申报国家专利7项。主编、参编英文专著3部,参编国家级教材3部,中文专著8部,发表论文290篇,其中SCI论文105篇,核心期刊论文185篇。

  培养博士后5名,博士生41名,硕士生83名,建立博士后流动站。

  举办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25次,邀请国外专家讲学150余人次,与20余所国外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提升了学科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在医院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创立了医院改革和医院内涵建设的新模式。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医院服务改革创新人物奖、中国医院优秀院长、最具领导力的中国医院院长、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优秀领军人才、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等24项荣誉。
 

  曹红:副校长

  曹红,女,汉族,1969年4月生,北京通州人,1990 年 加 入 中 国 共 产 党。现任兰州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199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世界历史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先后担任历史系团总支书记、校团委宣传部长、校研究生会专职秘书长、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研究生院副院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等职。2014年6月任兰州大学副校长。

  长期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曾 获 得 兰 州 大 学 优 秀 共 产 党 员、兰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甘肃省新长征突击手、甘肃省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突出贡献奖等奖项。
 

  范宝军:副校长

  范宝军,男,汉族。1973年2月生,黑龙江省勃利县人。1993 年 6 月 加 入 中 国 共 产 党,1995年6月留校参加工作。兰州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现任兰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1991年9月至1995年6月在兰州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95年6月至2000年7月在兰大化学化工学院工作,并任院团委副书记、院研究生团总支书记、院工会副主席、辅导员、班主任同时兼化学实验课及德育课教师;2000年7月至2002年3月任后勤办住宅管理科科长;2002年3月至2003年7月任后勤办副主任兼后勤办榆中校区党支部书记;2003年7月至2005年4月任后勤集团副总经理并兼后勤工会副主席、后勤集团工会主席;2005年4月至2007年12月任科研处副处长;2007年12月至2014年12月任后勤集团总经理;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任校长助理。

  曾多次获得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校团委优秀专职团干部,校德育教学优秀先进个人,校优秀班主任,甘肃省暑期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指导者,省级优秀专职团干部等荣誉。获得两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发表过四篇论文。曾任中国高校后勤协会伙食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多年。
 

  王锐:副校长

  王锐,男,1963年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甘肃省科协副主席、兰州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多肽药物”创新团队负责人。1978年考入兰州大学,1988年获博士学位(兰州大学与日本Kyoto University联合培养),并先后在兰州大学和美国University of Kansas从事博士后研究。

  王锐院士率领团队围绕制约多肽新药创制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通过从新合成方法到新制备技术的连续创新努力,推动了中国多肽新药创制及产业化的发展。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省部级一等奖4项、国际学术奖励3项、获何梁何利科技奖。

  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15篇,其中一区论文132篇,论文被引用1万余次,H指数(H-index)为63,连续五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 成果被Nature引用并亮点报道。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件,申请国际专利PCT 4件,多项技术用于多肽新药研发与生产,获中国专利奖。

  在教书育人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王锐院士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多肽科学与产业领域的优秀人才。在学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兰州大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三个学科分别进入美国ESI前1%或前1‰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沙勇忠:副校长

  沙勇忠,男,汉族,1968年7月生,甘肃会宁人,中 共 党 员。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情报学专业毕业,管理学博士。现任兰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危机信息管理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及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等。《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图书与情报》副主编,《情报科学》、《图书情报工作》、《数据与文献学报》等学术期刊编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等。

  主要从事公共危机管理、网络计量与信息分析、政府绩效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从管理科学与数据信息科学交叉结合的角度研究公共危机管理,通过理论方法研究、系统开发和咨询服务,解决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突出数据信息问题和数据信息管理问题,在国内较早地发展出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特色研究方向,提出了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的理论框架并对重要分主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先后开发了“中国公共危机事件案例知识库”(2013SR152781)、“青铜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2009SR029235)、“协作式风险信息地图”等数据库与应用系统。

  担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数据驱动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研究”首席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出版著作(含合著)9部,代表作有《公共危机信息管理》、《信息伦理学》、《信息资源管理的前沿领域》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编著的教材《信息分析》(科学出版社,2009)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近年来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兰州大学隆基教学名师奖、兰州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贺德衍:校长助理

  贺德衍,男,汉族,1962年12月生,陕西省武功县人,中 共 党 员,博士,教授(二级)。现任兰州大学校长助理。

  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综合理工学研究科电子化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5-1996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大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1998年在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物理系做高级访问学者。

  1999年5月任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2002年5月任院长;2004年12月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兼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2007年11月任重点建设处处长,兼“211工程”、“985工程”办公室主任;2013年8月任发展规划处处长,兼“211工程”、“985工程”办公室主任;2014年12月任校长助理。

  长期从事电子和能源材料及其器件的研究与开发。截至目前(2015.11.30),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项目等20余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一次;共发表SCI论文210余篇,被SCI论文引用2530余次(根据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
 

  许鹏飞:校长助理

  许鹏飞,男,汉族,1964年10月生,陕西省乾县人,中 共 党 员,博士,教授(二级)。现任兰州大学校长助理。

  1987、1994、199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分获理学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1999年11月至2001年7月在台湾中兴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1月至2003年7月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做客座研究员,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做访问教授。

  2001-2009年期间,先后任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常务副主任,兼任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2009年6月任兰州大学教务处处长;2015年5月任兰州大学萃英学院执行院长;2018年4月任兰州大学科技处处长,2018年10月任兰州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2019年5月任校长助理。

  长期从事有机合成与催化方面研究,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在Acc. Chem. Res., JACS,Angew. Chem. Int. Ed., Chem. Commun., Chem. Eur. J., Org. Lett.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在Wiley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Catalytic Cascade Reaction”。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与面上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应用研究领域,密切联系地方企业、关注企业技术需求,为金川集团等地方企业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与指导。承担大型国企委托项目10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件。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同年获“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s”;作为第一完成人于2010、2014年分获甘肃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度获兰州大学师德标兵,陇原师德先进个人;2014年度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2016年度获兰州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奖。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
 

  李 鹏 杰:校长助理

  李 鹏 杰,男,汉族,1979年4月生,河南林州人,2000 年 11 月 加 入 中 国 共 产 党。兰州大学法律系法学专业本科毕业,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校长助理、学校办公室主任。

  2001年7月留校参加工作,先后在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处、人事处、党委办公室、政策研究室工作。历任生命科学学院团委书记、学生处副处长、人事处副处长、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等职务。2018年1月任学校办公室主任、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2019年5月任兰州大学校长助理。
 

兰州大学校门
 

兰州大学简介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现有城关、榆中2个校区,校园面积3544.32亩。

  学校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14所综合性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入选“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2002年和2004年,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和回归兰州大学。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在11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守在西部、奋斗为国家,走出了在经济待发达地区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奋进之路,创造了化学“一门八院士”、地学“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中科院“兰大军团”、隆基兰大合伙人等享誉国内外的“兰大现象”。

  学校按照“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的学科发展思路,着力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现有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是具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之一。有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和生态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农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总论等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兰州大学各校区地址

  城关校区

  西区:

  地址: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 邮编:730000

  东区:

  地址:兰州市东岗西路199号 邮编:730000

  一分部:

  地址:兰州市嘉峪关西路3号 邮编:730020

  二分部:

  地址:兰州市定西路144号 邮编:730000

  三分部(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地址:兰州市嘉峪关路456号

  通信地址:兰州市61号信箱 邮编:730020

  四分部(护理学院):

  地址:兰州市雁西路28号 邮编:730000
 

  榆中校区:

  地址: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

  通信地址:兰州市160号信箱 邮编:730107
 

教学科研

  哲学社会学院

  经济学院

  法学院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管理学院

  艺术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资源环境学院

  大气科学学院

  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基础医学院

  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

  公共卫生学院

  药学院

  护理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第二临床医学院

  萃英学院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体育教研部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

  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

  高等教育研究院

  生态学创新研究院

  泛第三极环境中心

  电镜中心

  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

  绿色金融研究院


党群机构

  学校办公室

  纪委办公室、监察处

  党委组织部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党委统战部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办公室

  教师工作部

  党委学工部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保卫部

  工会

  团委

  机关党委

  离退休教职工党委

  图书馆及直属单位党委

  后勤保障部

  医学部


行政机构

  学校办公室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双一流”建设办公室)

  人力资源部

  教务处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社会科学处

  研究生院

  学生处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孔子学院工作办公室)

  财务处、预算评审中心

  审计处

  保卫处

  采购管理办公室

  国有资产管理处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基本建设处

  离退休工作处

  住房管理处

  校友总会办公室、教育发展基金会

  南通基地

  榆中校区管理委员会综合办公室

  医学部


其它机构

  图书馆

  档案馆

  博物馆

  出版社

  国家大学科技园

  后勤保障部

  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基础教育管理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