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青年“创客”创新无线供电研究推动能源革命
“我们做了一条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的车道!”80后的国企“创客”祝文姬笑着说。工作7年来,她用28件国家发明专利、33件实用新型专利、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率领团队开创全球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的创新研究。
电气工程专业的祝文姬于2011年博士毕业,随即入职南方电网广西电力科学研究院。多年来,她几乎都在跟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研究打交道,一路成长为科研管理部副主任。作为技术负责人,她一门心思攻坚克难,在已有基础和现有条件下探寻突破。
早在2007年,国际科学界就开始谈论磁共振的无线电能传输,业界有关中远距离的电能传输的研究热潮由此开始,国内一些相关的基础性研究也随之开展。
近年来,电动汽车开始在国内出现,相关产业方兴未艾,公众对它的关注度与日俱增。祝文姬介绍,2012年研究院接到上级机构下达的科研题目,团队开始面向智能电网的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是其中的一个课题,在国内起步较早。
“高校有一些基础研究但不多,企业的研究也是后来才陆续出现,对无线充电的研究日益热门。”祝文姬举例说,当初参会者仅坐满前三两排,现在开会一屋子都未必能挤得下。
团队致力于研究的“面向智能电网的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也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在努力突破的课题。
“这是科研人员应该做的,也是我感兴趣的课题,确实有很多挑战,可借鉴的经验也不多,需要我们考虑的方面会更多。”祝文姬说,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能解决现有的传导式充电的续航难题,需要做好技术路线,然而当时国内还没有做过示范应用,团队的研究遇到很多无法预测的问题。
祝文姬介绍,如果全路段铺设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车道,那么电动汽车就不需要配置电池,可以分段铺设这样的车道,分段之后汽车只需配少量的电池作为应急补充用,成本将随之降下来,更有利于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
“电网涉及千家万户,电力科研最终要面向千家万户,我们必须强化这种‘直面终端’的意识。”祝文姬说,这是研究院的老专家坚定不移的信念,这种薪火相传的科研精神对青年人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2013年项目原计划结题时,祝文姬发现,电动汽车无线供电技术要解决的前沿问题越来越多,电能转换效率还有潜力可挖。于是,团队主动申请了延期,直至2015年才结题。“主要是为了更贴近实际应用,希望技术能尽快推广应用,真正用到电动汽车上去。”她说。
经过四年的研发,团队做了一条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的车道,改装两辆车进行技术验证,研发成果参加了一个中央企业成果展,很多企业对技术非常感兴趣。“当时发布的成果在国际属于领先技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进行了鉴定。”祝文姬说。
现阶段还没有真正商用的路线,国际上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仍处于示范阶段。祝文姬认为,动态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距离商用还有一段路程,要继续提升充电效率和用车的安全性能,还要优化设计并降低成本。
目前,团队又投入到了这一课题的二期项目中。在这几年里,祝文姬也收获了美满的爱情与家庭,孩子今年已经4岁了。对于兼顾事业与家庭这个“老问题”,这位年轻的女博士有着自己的“秘诀”。
“分工好的话,这种兼顾我觉得不是太难的事情。”祝文姬说,工作和家庭都要做好合理分配,家里拟定好每人的大概分工,工作上我们也明晰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团队人员等各负责的范围。
从事科研工作是祝文姬的兴趣,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令她感到快乐。她时刻心系科研项目,有时实验没调完自己便会接连着做试验。“一般来说,你有灵感的话工作很长时间都没有问题,但想不出来的时候就需要休息一下。”祝文姬说,自己按照进度安排工作,同时也根据实际研发进度、个人状态等进行调节。
祝文姬谈到了自己的梦想:力争在未来几年里,实现电动车无线供电的全面突破,做能源革命推动者,让全球感受到中国的无线“特斯拉”。
“我们的工作主要是用创新改变生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祝文姬表示,国家给科技工作者提供了非常好的科研环境,当代青年有责任奋力拼搏,为人们提供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把自己的奋斗融入国家发展中,这是一件幸事,也是我的青春奋斗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