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力可靠性指标节节攀升

能源 2018-09-18 14:42:05 来源:中电新闻网

40年来,我国电力可靠性管理伴随着电力工业的迅猛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吸收到消化并屡屡创新的探索过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显著成绩。今天,当中国电力工业步入大电网、大机组、高参数、特高压和智能化、绿色化的新阶段,可靠性管理更成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将继续推动可靠性管理事业愈加成熟。

不断求索:电力可靠性管理成长步伐清晰可见

打开时光的卷轴,回望1978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对电力工业提出新要求,北京首次举办美国展览会,参会的美国专家作了电力可靠性的专题报告。同年,我国派出专家学者访问了美国和日本,考察了两国电力发展状况,首次接触了电力系统可靠性准则。自此,中国电力可靠性事业大幕拉开。

1982年,我国在杭州召开电力可靠性研讨会,并决定出版电力工业可靠性译文集,举办培训班,以扩大影响。

1983年,《电力工业可靠性管理》译文集出版,向我国电业界介绍国外电力可靠性工作的大致轮廓,借以扩大眼界,打开思路,为我国推进可靠性管理工作借鉴经验。

1984年,《发电设备可靠性、可用率统计评价暂行办法(试行)》颁发,并在广西南宁召开“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可靠性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1985年1月11日,“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成立,翻开了我国电力可靠性事业崭新的一页。

1985年3月20日,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创办了“电力可靠性管理简报”,不定期发布各项电力可靠性指标统计资料和可靠性管理工作动态。

1988年,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首次编辑出版了“全国发电大机组手册”,收录了全国火电100兆瓦,水电40兆瓦及以上容量发电机组所在电厂名称、机组号、主设备制造厂家及投产日期等资料。

1989年,首次发布39个城市1988年的供电可靠性指标。

1992年,《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若干规定》下发,为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2003年11月,《<电力可靠性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印发。

……

2017年,《中国电力行业可靠性年度发展报告》首次编发,这也是我国电力可靠性发展的第一个年度报告。

可以说,我国电力可靠性事业见证了中国电力工业改革发展的峥嵘岁月和电力行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全行业可靠性管理范围内的设备、设施和系统数量超过92%,容量超过95%。

全面提升:电力可靠性指标达到新水平

实践证明,可靠性技术与可靠性管理方法是适合我国电力工业特点并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40年来,通过强化可靠性管理,我国的发电设备、输变电设施、用户供电的可靠性水平均有大幅提高,电力可靠性水平整体上了一个新台阶。

中电传媒电力传媒数据研发中心梳理往年数据发现,1986年—2004年的19年间,我国100兆瓦容量等级以上火电机组的平均等效可用系数从79.93%提高到91.7%,每台机组平均非停次数从7.85次下降到2.1次。1991—2004年的14年间,我国城市用户供电可靠率由98.9%上升到99.82%,相当于用户年均停电时间由96.55小时下降到15.81小时。

“十二五”期间,各容量等级大型燃煤机组年平均非计划停运次数均下降50%以上;主要输变电设施可靠性指标总体维持在较高水平并逐步上升,直流系统强迫停运率下降三分之一;城市用户的年平均停电时间从10小时以上降到了5小时以内,农村用户的年平均停电时间从30小时以上降到了接近10小时,实现了电力供应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大幅提升,主要设备健康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对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2016年,全国主力发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均在90%以上;各类型机组年平均非计划停运次数降至0.5次/台年以下;全国220千伏及以上电网变压器、断路器、架空线路三类设施可用系数分别达到99.867%、99.958%和99.570%,指标普遍优于北美;供电可靠性方面,全国用户平均供电可靠率为99.805%,平均停电时间17.11小时/户。

2017年,全国纳入可靠性统计的1000兆瓦等级火电机组91台,均为燃煤机组,等效可用系数为92.72%,同比提高了1.11个百分点;600兆瓦等级火电机组489台,也均为燃煤机组,等效系数同比上升0.68%。40兆瓦及以上容量水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为92.55%,同比上升0.11%;700兆瓦等级水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为94.88%。核电等效可用系数为91.10%,同比上升2.78%。全国220千伏及以上电网变压器、断路器、架空线路三类设施可用系数分别达到99.856%、99.942%和99.497%。供电可靠性方面,全国平均供电可靠率为99.814%,同比上升了0.009个百分点;用户平均停电时间16.27小时/户,同比减少了0.84小时/户。

多管齐下:电力可靠性管理成效可圈可点

40年来,面对电力系统规模不断增长,复杂性日益加大的挑战,我国电力可靠性管理顺应电力改革发展潮流,补短板,强技术,构建起企业内部自下而上、行业协调服务和政府分级监管的可靠性管理网络体系。

梳理近些年发布的电力行业可靠性报告,不难发现我国电力可靠性管理成效显著。

——电力行业可靠性管理体系不断完善。40年来,我国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在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方面不断发展,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开放性的信息技术支持系统;实现了统计信息的全社会共享,提供了电力设备、电网运行状况的可靠性专业分析;开展了企业评价和行业对标工作,推动了可靠性管理工作从事后统计分析型向事前评估型的延伸;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完备的可靠性管理队伍。

——扩延工作领域,深入开展科学研究。40年来,我国电力可靠性管理事业并没有狭隘的“闭门造车”,而是与各发供电企业、科研院校协作开展可靠性技术研究,完成了包括电源规划可靠性准则建设的研究、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的研究、电力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的概率风险评估的研究、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协调研究、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计算、低压用户的可靠性统计评价方法研究、火电机组可靠性增长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水电厂可靠性综合评价系统的研究、发电商业可靠性指标体系的研究、风力发电设备可靠性统计评价方法的研究等等。

——可靠性与安全生产管理紧密结合。40年来,电力企业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一寸寸将可靠性管理揉进安全生产工作的方方面面,普遍建立起可靠性目标及过程管理工作体系,通过综合计划管理和推广应用新技术,加强对各类电力设备和系统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管控,并结合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建立健全可靠性数据质量评价机制,开展可靠性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的综合性建设,可靠性管理的支撑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可靠性提升工程多点开花。40年来,我国多方位持续开展可靠性提升工程。发电企业通过采用集实时监控、非停监测、数据统计、设备管理等一体化的信息平台等手段,提高设备可靠性管理的及时性,组织重大设备隐患专题技术攻关,保证电力主辅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为机组长周期安全运行打下了基础;电网企业通过全面的电网建设,提升电网装备技术水平和健康水平,加强区域和省级电网主网架,大幅提高输电能力,全面实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稳步推进无人值班、运维一体、调控一体的变电运行模式,推广电网设备状态检修,加快配网自动化建设,拓展带电作业项目,消除主配网设备外部安全隐患,完善输配电线路防自然灾害技术措施,有效提高电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及日常运行操作效率。

展望未来,中国电力可靠性管理事业还需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更新和制订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可靠性标准,继续拓展电力可靠性管理领域,让可靠性管理事业真正融入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电传媒电力传媒数据研发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