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电力:产业升级 系统打造智慧企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10余次提到科技、50余次强调创新,激励全社会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已成为时代的呼唤。
近年来,国电电力以“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综合性电力上市公司”为目标,积极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推进重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以科技创新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经过不懈努力,公司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工作体系持续完善,科技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智慧企业建设有序推进,有力促进了公司转型升级,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数字是对创新最好的佐证:2012年至今,国电电力承担重大科技项目4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4项,其中国家级15项;拥有国家专利161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软件著作权14项;《基于水电能量平衡分析模型的水电企业管控模式研究》等5篇技术管理创新论文获国家一等奖。
秉持初心 战略引领
创新是国电电力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早在2010年,国电电力就制定了建设创新型企业规划纲要,把建设创新型企业作为实现转型发展、赢得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
不久前,新组建的国家能源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凌文第一次到国电电力调研,要求国电电力全面提升生产经营技术指标水平,勇争第一,把国电电力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电力上市公司,打造成为全球常规发电领域最领先的企业。
坚持创新驱动是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不二法门。在追求一流的进程中,国电电力把创新融入生产经营管理方方面面,打造竞争新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
创新发展思路。国电电力适应市场变革,紧跟时代潮流,以新能源引领转型,实现绿色发展。公司有序推进大中型水电资源开发,提升水电治理和效益;大力发展风电,有序推进内陆风电、沿海陆上风电、海上风电的开发。截至2017年9月底,公司水电装机1368.78万千瓦,风电装机535.31万千瓦;新能源和清洁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35.93%,在可比企业中居领先水平。
创新管理模式。国电电力施行事业部制,先后成立新能源事业部、煤化事业部等部门,加强公司对新能源、煤炭、化工等业务的专业化管理。加大管理创新,深化“理论发电量平衡分析法”管控模型应用,有效提高风能和水能利用率。2017年,国电电力风能利用率同比升高5.17%,水能利用率同比提高6.56个百分点。
搭建创新体系。国电电力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两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公司层面搭建23个管理创新和7个技术创新平台,实现了创新工作对公司业务的全覆盖。
加大创新投入。公司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合作,持续加大科技项目研发投入,近三年来累计投入科技创新资金1.04亿元。目前正在执行的国家级科技项目“燃煤电站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及装备”,率先形成适合燃煤电站烟气特性的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与硫氮资源化新技术、新装备,填补国内空白,实现超低排放和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推进人才强企。国电电力建立“党委牵头抓总、业务部门具体落实”的人才培训体系,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目前共评聘专家人才362名,培养全国技术能手13名,拥有集团级首席技能师9人,公司首席师和专家29人,基层首席师和专家79人。在各类专家人才的带领下,公司系统各单位掀起创新创效热潮,技术创新、小改小革不断涌现,取得了良好效果。
探索实践 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是国电电力创新的主攻方向。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国电电力立足提升机组安全性、节能性、环保性和灵活性,不断探索创新实践,并以此推动产业升级。公司统筹加快推进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推动煤电清洁高效利用,努力实现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更低碳、更灵活的绿色发展。
节能减排方面,国电电力“双管齐下”,一方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大机组容量占比,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做好节能改造,提高机组效率,供电煤耗逐年下降。大同二厂(公司)8号机组通过汽轮机通流改造煤耗下降了15.4克/千瓦时,降幅4.28%。大力实施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2017年完成49台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幅度均超过50%。
燃料管理领域,国电电力全面推进燃料智能化建设,努力打造燃料管控领先优势。目前,公司系统燃料智能化建设已基本完成,数字化煤场、无人值守斗轮机、无人值守化验室等设施建设,在全国火电行业燃料管理与技术创新中保持领先水平。国电电力强化市场动态分析,根据煤炭价格变动趋势指导火电企业准确把握采购节奏和配煤结构,推广精细化配煤掺烧模型,按照需求、掺配、采购三单精细化管理及入厂、入炉、入账一体化核算,实现煤源、煤种的成本最优组合。
技术创新方面,加强与专业研究机构交流合作,积极优化新形势下深度调峰需求的技改方案和技术储备,实现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效益最大化。大开厂完成350兆瓦超临界机组深度热电解耦改造试验,实现了机组在20%负荷工况下协调稳定运行、连续对外供热的目标,热电解耦能力创供热机组国内最佳、世界领先。庄电公司灵活性改造示范工程顺利推进,是我国首台实现供暖期调峰负荷率达到30%的600兆瓦纯凝机组。
工程建设方面,国电电力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把创新思维应用于基建全过程,培育项目特色亮点,加强工程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打造高质量精品工程。宁东发电公司在项目建设期间,落实技术创新项目17项,成立“杨萌萌博士创新工作室”和“青年创新创效工作室”攻关课题20余项,激发全员创新热情,助力工程建设迈向新高度。
面向未来 智慧强企
智慧企业建设是国电电力未来创新的根本。
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对电力企业乃至整个产业形态带来深刻影响。
国电电力以绿色低碳智能为方向,全力推进智慧企业建设,构筑“1+4”的总体建设布局,系统打造公司本部智能管控大数据中心和智慧火电、智慧风电、智慧水电、智慧煤矿,全面覆盖生产、经营、发展、党建等各领域,努力实现“自分析、自诊断、自管理、自趋优、自恢复、自学习、自提升”的一流智慧企业特征。
按照试点先行,全面启动的原则,国电电力在各业务领域重点推进东胜公司、宁东公司、宁夏新能源、吉林台水电、察哈素煤矿等15家试点智慧企业建设。
2017年6月,国电电力专题研讨火电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作,明确了包括生产监控、经营管控、营销管控、燃料管控、经济运行管控、技术监督、设备健康管理、环保管理等功能在内的8个功能模块,提出了引入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先期实现自分析、自诊断、自趋优等功能,后续逐步实现自恢复、自学习等建设目标。
目前,国电电力智能大数据管控中心已初具规模。该系统集成了基层各单位生产主控系统、环保系统等重要监控数据和利润管控数据,国电电力本部和基层单位间视频网络已联通,实现了本部对下属单位经济、安全和环保等运行情况的全过程监督、计算处理、统计查询、汇总分析,既为企业管理者在利润执行、节能减排、应急处置等方面提供了决策依据,也提升了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开展智慧水电建设。水电企业以自动控制为基础,以数据管理为核心,整合运行管理历史经验和人工智慧,使设备管理更加自主,生产管理更加智能,风险决策更加科学。新疆吉林台水电创新实施流域联调,初步实现了梯级联合调度,最大限度提高了水能利用率。
推进智慧风电建设。宁夏新能源等多家风电企业采用远程集中监控系统,对风机进行运行监视、故障报警、生产报表、性能分析、对标管理、单机管理,部分企业已实现现场少人值守、风机智能对风跟踪、风机视频追踪报警。
万众创新的热潮方兴未艾,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当前,国电电力坚持创新驱动,通过管理信息化、产业智能化全面升级,加快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综合性电力上市公司步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