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今年业绩将“掉地板”
继2015年总利润冲破1000亿元之后,占据中国发电装机半壁江山的五大发电集团眼下正面临全行业的业绩掉头向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五大发电集团的利润总额仅258亿元。“(五大发电的经营业绩)经历了2015年的置顶、2016年的腰斩,今年马上要掉到地板上了。”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副总法律顾问、企业管理与法律事务部主任陈宗法说。
陈宗法在近日举行的2017上海能源创新论坛上作出以上表述。据其观察,目前煤电行业约有三分之二陷入亏损,其中山西的亏损面已达88%。2018-2020年,发电企业面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
包括华电集团、华能集团、国电集团(2017年11月正式与神华集团重组成立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大唐集团、国电投集团(2015年由中电投与国家核电重组而来)在内的五大发电集团,曾在2003年至2008年以20%左右的年均增长率扩张规模,在全国装机容量中的比重从三分之一迅速发展到近45%。在这一阶段,发电集团的跑马圈地解决了全社会缺电,但也滋生出结构单一、煤电矛盾、负债率高企等问题。
陈宗法称,受金融危机冲击,2008年出现煤炭暴涨、用电量下降,煤电亏损严重,五大发电的盈利水平出现断崖式下滑。由此开始以综合能源集团为目标转型,发展煤炭、金融等非电产业,渡过4年困难时期。2012年至2015年,发电行业出现“转折向好-持续改善-业绩置顶”,进入2002年电改以来的形势最好时期。
其中,2015年,五大发电集团实现利润1098亿元,净资产收益率10.33%,资产报酬率5.8%,超过央企平均水平。
但从2015年开始,短短三年内五大发电集团的经营业绩上演了“置顶-腰斩-掉地板”三部曲。陈宗法在分析“十三五”发电行业走势时称,发电行业又进入了低谷期,未来四年多时间里,大型发电集团的业绩走势依然不容乐观。
从政策面看,严控煤电、风光电开发建设预警,煤炭、煤电去产能,降低电价,干预煤价等政策频出,利好不多利空多;市场面看,经济减速及结构优化背景下,能源消费放缓;电力市场普遍过剩,发售电侧竞争加剧;煤炭市场高位震荡,发电成本高企,系统性风险大幅增加,“不是单个发电企业能够抗衡的。”
陈宗法称,发电集团再度面临与2008-2011四年困难时期相类似的情形,亟须“二次转型”。从行业自身来说,首先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控煤电装机规模扩张,减少发电设备闲置。“电力产能普遍过剩是我们发电行业的风险源,我们日子之所以不好过,源于供大于求。到今年年底整个装机容量是2002年年底的四五倍,我们要把步子放慢一点,自己不要成为自己的掘墓人。”
此外,陈宗法提出,国际化上,由国内发电集团进一步向国际化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团转型,加快海外能源项目的投资开发和工程承包、技术服务,提高境外资产比重等,借鉴国网等央企经验,成立专门并购小组,加速海外资产并购力度等等;商业模式上,由生产型发电(能源)集团向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十三五”期间,发电集团要抓住新电改机遇,突破单一发电业务的束缚,坚持多元清洁供能、向“下”延伸,进入配售电领域、供冷供热供气领域,实现发(配)售一体、冷热电水多联供、热力源网一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