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多头优势推动电建企业健康有序“走出去”
“一带一路” 倡议的提出,给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强劲的机遇,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中国能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工程”)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特别是紧紧围绕“提升能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这一中心任务,稳步推进国际业务优先发展,做好企业发展蓝图的顶层设计和谋篇布局工作。同时,在“走出去”政策的支持下,政府、行业和企业应该更高效地发挥在各自领域的作用,来共同推动电力行业更加有序、更加规范地“走出去”。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多年来,中电工程一直把“优先发展国际业务”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是如何高效布局海外市场的?
中电工程一直以“了解国际市场,通晓国际规则,熟悉他国文化,善于跨国经营”为指导思想,持续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商务运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国际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领域涵盖火电、电网、新能源以及非电市场;海外工程涉及越南、印尼、印度、尼日利亚、白俄罗斯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美国、德国、法国、瑞士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和组织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往来和技术交流关系。市场布局从传统的勘测设计业务扩展到EPC、EP、EPC+F、BOT等综合型业务;开发手段也从单一的现汇项目过渡到了以融资项目为主体,融资服务能力有了实质提升,有针对性地开展海外投资,以投资带动EPC市场的开发,不仅收获了“走出去”的丰硕成果,更在世界舞台上为国家赢得了喝彩。
政策引领,有序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电工程特别关注这一倡议给予相关地域和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入研究“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政策,认真梳理沿线国家电力能源状况,分析中电工程国际业务现状和潜在发展方向,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切入点,并从资源保障、业务管控、管理举措等方面综合研究,编制“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业务开发工作策划,有序推进新市场的国际业务发展。
以点带面,多点开花。中电工程坚持“一国一策”的开发理念,通过从国际到国家、从宏观到微观,多视角地分析重点区域市场,进行市场开发布局策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国际市场开发工作,使区域内项目相互作用,国家间相互影响,形成规模效应。在具体项目上,深入研究项目实施环境,以加强风险意识和风险防控为中心,注重整合国别资源,开展阵地式经营,真正实现中电工程“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国际业务发展三步曲。
创新发展,多措并举。中电工程着力提升应变国际市场的能力,在打造国际水平开发团队的同时,扩大与各类型国际企业的合作,广泛把握国际市场,增强重点突破的开发能力。一方面,中电工程从自身进行调整,以下属企业国际业务部门市场商务人员和融资人员为核心打造商务团队,进行人员细化配置与培训,建立经营管理平台和信息平台;另一方面,加强对外交流,直接面向业主开拓市场,真正掌握目标市场的信息,通过充分的市场接触,把握市场脉络,有目的、有手段、有计划地开展市场开拓工作。同时,扩展开发国际业务的触角,发挥代理能力,制定符合项目所在国国情的开发计划。此外,着力加强与投资类企业的合作,了解他们的投资偏好,配合其投标境外项目的同时,向其推荐优质投资项目并锁定总承包商的身份。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沟通,了解相关机构最新业务政策,借助其优势力量助力项目开发。同时,加强与国际咨询机构的合作,广泛了解国际市场。
中电工程党委高度重视海外党建工作,坚持党建工作“四同步”、“四对接”原则,积极探索和创新海外党建工作模式,思维上瞄准前沿、思路上创新发展、实践上领先一步,在实践中检验新举措,在创新中求得新突破,在发展中开创新局面,为海外业务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在项目属地国履行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通过公益活动宣传企业文化,树立和维护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同时,随着海外业务的快速发展,中电工程也高度重视国际业务的宣传工作,把宣传工作上升到公司战略和加强公司党的建设的高度来认识,以宣传促进开拓,以开拓带动宣传。推进中国能建核心理念和行为准则全面实施,用中国能建的合力,使每一个项目部都成为展示“中国形象”和“中电工程”的舞台,用“砥砺创新、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引领相关方,加强国际工程属地化工作,实现跨文化管理。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在“走出去”进程中,中电工程如何依靠自身优势,来完成投融资模式和角色的转变?
加强与政府、金融、商会等官方机构的沟通与合作。中电工程紧跟国家外交导向,依托国家金融支持政策,加强同商务部、机电商会、中信保及相关对外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的联络与沟通。一方面,发掘对两优贷款、政府贷款、经济援助等项目的运作机会和资源;另一方面,提升自身融资能力、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从而撬动国际项目的有效开展。
发挥设计龙头优势,向投资及投资服务商转变。充分发挥咨询规划的优势,对国际市场上风险可控、投资收益高的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投资,以投资促进EPC市场的开拓。中电工程加强与国内外电力投资企业的合作和交流,积极为投资企业提供海外投资前期咨询服务。同时将自身定位为“投资代理”角色,由单纯地寻找EPC项目信息向主动开发项目资源转变,基于自身的业务网络及商务信息渠道,从投资风险分析、投资回报测算、投资政策研究等投资方关注角度切入。通过甄别和培育投资效益指标较好的项目,向电力投资企业推荐,引入战略投资者,从而推进项目实施,并借此承担项目的建设工作。
整合全产业链资源,提升竞争力。中电工程充分发挥其国际平台作用,提升国际项目竞争力;加强同价值链上的优势企业合作,尤其是国际工程公司及全球知名设备供货商的合作;推进合作方在市场、业绩、资源、技术上的相互融合、相互支撑,加大项目信息获取的力度,提升获取项目的能力。
注重跨行业间企业的合作。中电工程注重加强与不同行业的优势企业间国际业务合作,提高跨行业合作能力,利用行业优势互补、企业优势互补,实现单一能源行业项目向相关领域项目的延伸,拓宽国际业务范围。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现阶段,内外部市场环境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中电工程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新问题?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在海外开展业务经营。中国企业几十年的海外市场开发、经营经验也使中国政府对于企业海外业务拓展的宏观管理能力和水平有了进一步的规划和部署。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实践推动了中国政策环境向着更加适应国际市场的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世界经济整体处于疲软态势,各国在复苏之路上走走停停。旧有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显然很难满足现代社会新的发展阶段的需要,世界经济结构渐渐进入了调整时期,主要国家相继实施深度的政策调整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的态势相对平稳。
“十三五”期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后危机时期”的结构调整期,经济的总体趋势是增长速度趋缓,市场的扩展力较前减弱,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性增加。中东、北非、东欧等国家的动荡不安,也给世界经济增加了不确定性。持续的全球石油价格暴跌,油价下跌使原油输出国的经济和财政面临巨大风险,部分区域的市场开发面临极大挑战。同时,“一带一路”给相关地域和国家带来新的经济驱动,又为中电工程国际业务提供了机遇。但从总体上看,众多的国际项目缺少建设资金。
在目前内外部市场环境的现状下,中电工程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也越来越突出和激烈,而目前国际现汇项目越来越少,绝大多数现汇项目都需要投标竞争,加大了获取难度。
二是目前国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对承包商的综合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承包工程方式更加多样化;融资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项目业主对融资利率、担保条件、借款期限等提出更高要求;小额投资或参股拉动EPC商业模式大幅增加,投融资能力成为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
三是国际业务开发理念还不够开放。中电工程拓展的市场仍聚焦在电力领域,执行项目的方式主要局限在工程总承包和勘测设计,实施项目还停留在主要依靠自身能力上。
四是开拓国际市场的触角还不够广泛,有效的项目信息渠道较为稀缺。
五是整合资源的能力欠缺。中电工程在开展国际业务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差异很大,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一国一策”,做更多、更大规模的国际业务能力不足。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在新形势下,您认为企业应如何加快推进业务转型升级,提升“走出去”的竞争力?
企业应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优化市场布局,特别是加快从承包商向投资运营商和项目管理商的转变,我认为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投建营一体化”综合竞争力,尽快实现业务转型升级,实现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一是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型升级规划;二是要主动对接项目所在国发展战略与产业规划,积极参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布局,培育开发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三是探索小比例参股、直接投资、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基建项目投融资业务,实现业务模式的升级;四是联合行业上下游企业“抱团出海”,全产业链参与境外项目,实现单纯工程承包业务向投建营一体化模式转变。
其次,完善全面风险防控体系,妥善应对各类境外风险。企业应建立健全应对各类社会治安、恐怖袭击、军事冲突、政局动荡、传染性疾病等外源性风险的预警和处置机制,制订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提高企业应对海外经营风险的能力。加强常态化的安全监控和管理,做好海外员工日常安全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密切同驻外使领馆和驻在国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有效应对各类安全风险。同时,企业还要借助外部力量,整合国内和国际资源,借助专业的国际工程咨询、国际工程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中介机构,对目标国市场进行尽职调查、前期论证、投标报价咨询、签约与履约风险审核、索赔和国际仲裁处理等方面的咨询与合作。企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只有整合利用外部资源,才能有效减少甚至避免项目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法律风险,顺利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再次,开展企业间互利合作和跨界整合。随着“走出去”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企业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企业应发挥各自优势,以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为契机,组成联合体等形式开展重大项目国际合作、工程承包和建营一体化工程,推动中国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减少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实现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最后,注重树立企业形象和品牌建设。企业在海外经营中应注重项目所在地政府、业主和民众的现实需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开展属地化经营,践行绿色建筑理念,优化项目设计,注重节约资源,避免环境污染,建设可持续的基础设施项目,树立中国企业良好的对外形象和口碑,实现与利益相关方的和谐共赢。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您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应在哪些方面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来推动“一带一路”电力建设行业健康发展?
针对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各项政策支持力度,为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主要包括:
一是加大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承包工程与投资业务发展的前期规划。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与合作国家的战略规划和发展需求对接,围绕我国优势产能与合作国家的工业化、互联互通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需求,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合作的前期规划,引领两国企业之间的合作;重点支持中国企业参与有关业务合作国别的行业规划、发展研究以及可行性研究等项目前期开发工作;加大对企业业务转型的支持力度,政府有关部门已把BOT、PPP等方式开展“投建营一体化”项目列为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工作重点,针对目前企业开展此类项目面临着前期开发投入大等问题,应对企业开展PPP/BOT等项目的前期推动费用予以支持,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可研、设计等前期费用适度补贴。
二是加大对企业投融资等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业务主管部门进一步简化企业投融资审批流程,完善海外项目投资监管制度,引导、鼓励企业发展海外项目投资业务;除主权担保为基础的融资支持外,建议探讨多种方式的融资担保措施,加大对商业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较为灵活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模式,与企业合理分担项目风险;提供更为灵活的融资担保形式,建议推动国内金融机构开展国际上通行的项目融资模式试点工作;创新出口信用保险配套融资保险机制,扩大对投融资项目的承保范围,提高重点承包工程国别的承保额度,提高赔付上限,合理降低保险费率。
三是加大对中国工程技术标准“走出去”的推动力度。做好工程技术标准及工程配套产品和质量标准与规范的系统翻译工作,将相关标准系统性地翻译成英语等国际通用语言,为开展工程技术标准合作打好基础;扩大中国标准的影响力,推动工程技术标准的对接,具体可通过与国际标准机构的交流对接、国际化认证及对国外项目业主、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主动帮助有关发展中国家制定标准等多种方式开展工程技术标准方面的双边合作,提高中国工程技术标准在有关国家的接受度。
四是针对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特点完善税收支持政策。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业务分布在全世界各个国家,不同市场风险和盈亏差异巨大,应允许企业选择不按国别(地区)汇总计算来源于境外的应纳税所得额;对亚非拉等欠发达国家市场业务,应采取灵活措施避免企业双重缴纳税费,并将项目所在国政府给予的免税待遇纳入税收抵免范围。使用税收饶让抵免的政策,让企业切实享受到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实惠政策;建议制定税收减免、财政金融扶持重点项目的细则,重点鼓励对新技术、新产品和以管理创新产品为载体的对外投资收益税收减免。对于从事境外工程咨询、设计、工程承包的企业,特别是从事资源开采或带动成套设备及机电产品出口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予以所得税减免和其他税收优惠;在税收抵免操作环节,放宽企业境外有效纳税凭证和证明的认可范围等。
五是提升对“走出去”业务的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境外安全防控体系,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防控、突发事件应急联系机制,定期发布重大国别风险评估报告,指导、协助企业有效规避各类风险;综合运用外交、经济、法律等手段,完善与有关国家在投资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机制,维护企业在境外的合法权益和利益。在对外自贸区谈判时,应加强推动双边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推进工程建设领域标准合作和执业资格国际互认;支持行业组织建设并发挥好业务协调和行业自律作用,有效维护好国际工程市场经营秩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升“走出去”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切实提高企业在所在国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采取措施鼓励企业属地化发展;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加强境外媒体渠道建设,对外树立带动当地发展的、负责任的中国企业形象。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您认为行业协会在国际业务开展工作中,可以发挥哪些积极作用?
一是继续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好行业经营秩序。在国家取消“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的大背景下,结合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求,及时优化行业自律规则体系,维护好本行业市场经营秩序。推行行业分级分类引导和市场引导,保障企业有序对外开展业务,承揽与自身经验和能力相适应的项目。加强对不当竞争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大对诚信企业的推介力度,完善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培育行业自律的良好风气,促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是加强业务研究与诉求反映工作。深入开展行业相关研究,积极开展海外项目咨询评估,收集、整理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通过有效反映诉求推动行业问题的解决。
三是提升对本行业内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发挥行业协会平台作用,进一步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主要包括加强业务调研、提供专业信息服务和业务指引;打造各类企业业务对接平台,组织好企业的业务交流和项目推介活动;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完善培训服务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为会员企业提供人才培训服务;通过整合社会专业服务机构资源,提供风险评估、安保网络等方面的服务项目;继续开展中国工程技术标准国际化相关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