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力市场竞价惨烈 每度电降价0.145元
在电力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广东电力市场2017年首次集中竞争交易的结果堪称惨烈:最终成交价为每度电降价0.145元。
1月20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启动2017年2月份集中竞争交易。据“南方能源观察”官方微信号消息:本次月度集中竞价的供应方共有53家,总申报电量约为28.04亿度;而需求方共有87家,总申报电量为12.99亿度。“南方能源观察”是南方电网旗下媒体。
市场明显供大于求。前述消息称:这一天的总成交量为12.99亿度,每度电将降价0.145元成交。目前广东燃煤标杆上网电价为0.4505元/度。
在集中竞价中,供方和需方的申报价均为“价差”——事实上,每家发电企业的电,卖给电网的价格并不相同,这被称为每家电厂的“上网电价”;电网加上输配电成本以及其他成本后,按照政府规定的不同价格卖给各类用电主体,这被称为“目录电价”——所谓价差,就是在“上网电价”或者“目录电价”的基础上的调整幅度。
根据交易规则,系统分别对供需双方的申报价差和电量进行排序。简言之,对供方来说,报价低者电量优先成交;对需方来说,报价高者电量优先成交——处于双方均可接受的价差区间内的电量即为成交电量。确定成交电量后,系统将进行价格撮合,最终成交价差将统一为:成交电量中供方报出的最高价差与需方报出的最低价差的平均数。
供应方的竞争可谓惨烈。根据上述交易规则,报价低者电量优先成交,但他们的报价并不影响最终的成交价。这导致供应方为了“争电量”,竞相报出低价。数据显示,价格成交的供应方平均申报价为:每度电降价0.389元。
“这堪称恶性竞争。”一名电力行业人士称,从燃煤标杆上网电价推算,若真降价0.389元,意味着每度电的价格仅0.061元,“就连燃煤的成本都远远无法覆盖。”
前述人士称:对现有发电企业而言,只要上网电价能够高于每度电的边际成本,就应该争取多发电。
中国电力长期采用计划调度模式。在过去,发电企业并没有“争电量”的空间,即便设备产能处于“闲置”状态。
广东火电产能过剩。根据中电联数据,广东省在2016年1月至8月期间,火电发电设备累计利用小时数为2257小时,折合到全年约为3386小时。按正常大型火电机组设计年利用小时数为5500小时计,广东2016年火电发电设备的“闲置率”已接近四成。
售电市场化改革为发电企业提供了一条出路——部分电量将采用市场化交易模式。这意味着:单个发电企业的发电量多寡将决定其盈利空间,“争电量”对于发电企业而言,就显得日益重要,价格战也因此爆发——理论上,只要企业能够保证降价后的价格依然能够大于其单位边际成本,就依然可以盈利;实际上,在本次竞价中,还有企业报出每度电降价0.50元的非理性报价。业内人士评论称:这些企业看似“赔本”也要做买卖,实际则是为了在竞价中争夺电量,并在价格博弈上“搭便车”。
售电市场化改革,广东走在最前列。即便如此,市场化的电力交易量,也仅占广东省用电总量的极小部分。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广东省通过市场化方式交易电量约为440亿度,占全省用电总量的接近9%。
目前广东电力市场化交易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双边协商的年度长协形式确定;另一种是通过月度撮合竞价模式,每月定期交易。南方电网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通过市场化交易,广东省工商业用户共节省电费支出超过20亿元。
据财新记者了解,2017年,广东拟通过市场化交易的电量约为1000亿度,其中长协最终电量已确定为837亿度,每度电平均降价0.0645元,发电企业共计让利约54亿元;月度竞价电量约为163亿度,若按本次每度电降价0.145元计算,发电企业将让利23.64亿元。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曾于2016年4月撰文称:煤电企业“当前”的盈利水平是价格扭曲造成的”错误假象”,而在变化的市场与体制环境下“未来”继续大上煤电项目,盈利预期黯淡。
所谓“价格扭曲”,是指目前中国电价依然由政府控制。煤炭价格的持续走低,使各省煤电企业发电成本降低,而标杆上网电价调整幅度不到位,使得煤电企业获得了空前的超额利润。这亦是中国煤电投资“高烧不退”的经济动因。
广东发电企业在市场化交易上竞争激烈,成为上述观点的最好注脚。2017年1月,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称:煤电新增空间越来越小,2017年已面临全行业亏损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