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离的工业增加值与用电量的关系

能源 2016-12-12 10:03:59 来源:江苏都市网

工业增加值与工业用电量二者增速出现背离,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生产活跃度与下游需求状况改善很有限。

中国经济已经表现出明显的政策性周期回暖的态势,特别是以制造业为首的工业,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持续4个月在荣枯线以上,并在11月份创下27个月以来的新高,对生产反映更为直接的工业用电量持续8个月维持正增长,较2015年前10个月的负增长均值抬升了5个百分点。

但是,矛盾的是,工业增加值增速并没有用电量那样明显好转,当月同比虽较上年同期有微幅回升,累计同比却略有下降。用电量与增加值走势再次出现了背离。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呢?这种背离意味着什么?

是因为统计口径不同吗?国家统计局发布工业增加值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收入大于2000万元),并不能充分反映整体工业增速波动,而工业用电量却覆盖到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

目前是否未被工业增加值统计指标覆盖到的小企业生产形势更好?可是,制造业PMI指标却显示,2016年前10个月,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仍在荣枯线下努力求生,特别是前9个月,与2015年同期相比并没有明显变化,制造业补库存也还没有大规模进行。

巧合的是,近期地方政府开始查处非法的“土小企业”,如河北省正在对利用电炉违规生产低劣“地条钢”的行为进行排查,间接表明,此前关停的“土小企业”的落后产能受到工业品价格上升的刺激,恢复生产,并不利于去产能与调结构,也是工业规模化生产的倒退。这或许能解释上述背离的现象,而且,这些恢复生产的行业多属于矿产和冶炼,与制造业PMI统计对象也有区别。

那是工业增加值增长结构与工业用电量增长结构之间不匹配所导致的吗?此前已有研究表明,用电结构与工业增加值的行业结构存在差异,电力消耗较多的工业行业集中在重工业的五大行业上,分别是电力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五大行业的用电量虽然占了工业用电60%以上,但增加值却在工业增加值中比重偏小,仅为全部工业增加值29%左右。

从最近几个月的数据来看,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的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高耗能行业的用电量增速自3月以来都有大幅反弹,但是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2016年以来仍在下降,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速也在5月份以来下降了。

工业增加值增速显著慢于用电量与增加值的统计方法有关吗?早前有央行人士研究发现,工业增加值核算方法使得该指标的数据与实际值之间存在一定偏差,特别是在经济波动经济上行期,统计核算的工业增加值增速要低于实际增速;经济下行期则反之。

《证券市场周刊》咨询国家统计局获悉,工业增加值是用现价工业产值减去成本后再用价格指数处理后得到的。工业增加值本就是一个相对概念,作为生产过程中新增价值,当上游原材料成本上升,而下游产品价格还未上涨时,增加值很可能被压缩,如石油加工、炼焦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加工业增加值增速不增反减。工业增加值的波澜不惊或意味着此轮经济回升仍非常脆弱。

上述背离曾经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上演过一轮。彼时,工业用电量增速不断走高,工业增加值增速在短暂回升后以相对稳定的节奏继续向下。而2013年的回暖也是得益于降息降准的货币政策、支持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扩大政府支出等财政政策。

但是,从2012年开始的刺激政策的效果并没有维持多久,进入2014年后,工业用电量也掉头向下,工业增加值与GDP一样继续前进在减速的道路上。这一轮是否也将如此?

尽管政策的周期性回暖效果已经在基建投资和相关资本品销售上体现得较为显著,但是,从工业增加值到GDP都出现比较“平”的增长态势,稳增长的政策效果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长期趋势下行的缺口。若是其他长期因素带来的经济减速,不能为新科技发展带来的生产率上升所弥补,经济的潜在增速还会继续向下,刺激政策的脉冲式影响只能在短期内治标不治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