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自备电厂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电改新政下,自备电厂从“香饽饽”成为“众矢之的”,作为拥有全国各省区规模最大的山东省,将何去何从?
5月的山东,时而艳阳,时而淋漓。
地处聊城北部的泉林热电,却早已进入“高烧”状态。
踱步厂内,机器轰鸣,一台5万千瓦的背压机组正有条不紊的安装;不远处,一座刚刚建成的冷却塔高耸挺拔,正待封顶。
泉林热电厂副总经理、“督战”员刘文军一刻不敢松懈。为了迎战史上最严格环保法,他不惜大手笔从韩国一家公司购买了一套氨法脱硫的“最先进技术”,加之稍早前引进的“选择性脱硝”工艺,其已投下1个亿。
“机组还没开工,就已经在烧钱,一年下来仅环保就要几千万。”对此,刘文军显得既有些无奈,又有些欣慰。无奈的是电厂机组一开工,就要向里面大把的“烧钱”;欣慰的是,踏寻国内外,总算找到了符合自身电厂需求的环保技术。
这是山东省高载能企业泉林纸业集团旗下的一家自备电厂,也是山东省180余家自备电厂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
自备电厂,因其敏感、低调而长期远离公众视野。山东更是凭借其煤炭资源和经济优势,牢牢占据自备电厂第一大省交椅。尤其当地一些条件较好的高载能企业,自备电厂必是标配。
然而,随着一轮又一轮的限电、调峰以及强大的环保压力,这些自备电厂能否依然高枕无忧?电改及配套文件的出台是否会对其产生新一轮的冲击?
高电价逼出的自备电厂
1985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孕育自备电厂的土壤悄然发芽。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家资金特别紧张。以政府为主的投资主体根本满足不了经济的发展需求,在各行业严重缺电的情况下,国家开拓了一个新的投资渠道——一分钱集资办电投资,以解决缺电问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经济运行分析师/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7&id=103441"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薛静对《能源》记者说到。
在集资办电投资中,主要通过将一分钱留给当地政府办电,建设省一级的能源投资公司,引进外资以及成立国家开发银行,使用拨改贷的方式进行。在此背景下,一些省级政府纷纷号召本省企业出资建厂。
1986年,为提高发电能力,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发展地方小火电暂行规定》,为自备电厂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和生存环境。
该办法不仅涉及新建、扩建地方电厂的审批程序,还详细列明了资金、税收和电价扶持条件,以及“并网自愿、退网自由”、“谁办电、谁用电、谁得到”等利好政策。
但高昂的电价和频繁的拉闸限电,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尤以石油化工、铝业、冶金、造纸、煤炭为代表的高载能企业为主。
山东电网是一个以省域为界的独立电网,电力生产基本自产自销,电力部门的权利相对较大。有的企业要用电,不仅要跑很多手续,而且还需要打点相关人员,否则就难办成,这些都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阻力。山东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士平曾这样说到:“我是被高电价和垄断逼上了梁山。”
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相对宽松的政策条件,为山东自备电厂的大规模出现提供了优质的土壤。
在建设初期,山东省自备电厂主要分布于民营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如滨州、邹平、聊城、龙口等地级县市,建设电厂的集团企业也主要集中在电解铝、钢铁、纸业等高载能行业。
2005年,自备电厂在山东省电力结构中几乎占到1/3,成为全国特例。
顶住压力的夹缝求存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在《山东省发展地方小火电暂行规定》出台30年后,谁也未曾预料,当年的“香饽饽”如今已成“众矢之的”。
去年8月11日,随着山东省政府副省长张务锋启动爆破按钮,山东省聊城茌平县信发集团华信电厂7台总装机容量68万千瓦的燃煤机组集中爆破,这是继8月5日山东魏桥创业集团自备发电厂6台总装机容量18万千瓦的燃煤机组被拆除后,山东清理整顿小火电的又一实质性进展。
而此次清理,不仅在全国引起了不小轰动,也让本省其他企业着实捏了一把冷汗。
与泉林热电10公里相隔的时风热电,是一家以农用车为主业的自备电厂,也是山东地区中小型自备电厂的代表。
“我们电厂目前正在进行3台10万千瓦热电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预计5月底完工。”时风热电总经理刘乃玲向《能源》记者介绍。“除了面对环保改造的压力,政府强制征收的基金肯定会对我们也有所影响,但也不会太大。”
近两年,山东政府对自备电厂的强硬态度,加速了一批电厂的环保改造步伐。
“最近,政府开始催缴各项基金,我们自发自用的电量也须上交,核算下来,包括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农网改造基金、城市公用附件费等,共计6.08分/千瓦时。”对此,刘文军也深有感触。“把所有新增费用加上,我们可能会相应提高主营产品即各种纺织品的价格,企业竞争力势必会有所下降。”
除了共同的环保压力,这群中小型自备电厂还面临着重复投资和技术标准混乱的难题。
据京博恒丰热电副总经理焦艳富透漏,作为滨州地区最早投入环保设施的企业, 2013年该厂刚刚完成了2台25兆瓦抽凝机组的环保改造。然而,由于国家关于环保排放提标太快,仅隔2年,该企业又需重新投资数千万进行新一轮的环保改造,也再次引发了企业资金困难及锅炉改造场地受限等又一波难题。
“我想咨询一下国家在环保排放指标上是否近几年后还会提高?”在去年年底召开的2015年山东省热电企业调研会上,面对山东省经信委、环保厅以及电力工程咨询院等主管机构及设计单位,焦艳富抛出了自己的疑问。
在山东,自备电厂主要以热电联产、余能(余热、余压、余气)综合利用、纯凝机组三种形式存在。其中,热电联产为主的热电厂将普通电厂本来废弃的热量加以利用,为工业企业提供廉价的热力电力,大大节省了企业成本,提高了热效率,成为山东自备电厂的绝对主力。据山东节能协会热电专委会粗略统计,在山东,自备热电比例目前已占所有自备电厂体量的90%。
资料显示,近期山东省环保厅已在省内几个大型的火电机组进行了超低排放改造试点,但效果还需时间论证。“对于符合条件的热电企业应积极争取环保电价补贴,这包括公用电厂和自备电厂。”来自山东省环保厅的调研员杨征建议说,“对于成熟可靠的技术一定会及时推荐给各企业。”
“我们就是一群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小型自备电厂,以热电联产机组为主,装机容量不大,在实力上无法与大型发电企业、公用电厂媲美。但在母公司眼中,我们仍是最重要的‘动力车间’和不可缺少的能源供给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自备电厂企业负责人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