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关注缦学堂,巫娜正在让古琴醒来

娱乐 2019-07-02 18:22:41 来源:中创网

  2019年6月8日是中国第十三个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为传播推广「让古琴醒来」的理念,艺研院联合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于5月31日和6月3日在恭王府大戏楼举办了两场「让古琴醒来——中国艺术研究院馆藏古琴音乐会」,从艺研院珍藏古琴中挑出唐琴1张,宋琴1张,明琴3张,邀请了著名的古琴艺术家进行演奏,让千年的琴音再现于世人面前。

  巫娜老师也参加了这两场音乐会,她用自己对古琴的理解,和这些已有千百年历史的古琴对话,彼此相融。跟随着巫娜老师的琴声,古琴带领我们穿越到古代,领略江山盛衰,慨叹艺术文化在时光的沉淀下所酝酿出最深厚的真谛。

古琴

古琴

  这些古琴不仅是文物,更是乐器。只有演奏才能唤起它的生命,把沉睡的古琴唤醒才是对它最好的保护。

  巫娜在第一场音乐会中都弹了《忆故人》,颇有将古琴化作意象之味。古琴如不会故去的旧友,前人忆,今人忆。它陪伴着历史如此长久,将众人的喜怒哀乐都化作声声琴音,一代代的传递和表达,这或许才是我们共同的情感。

古琴

  “琴以载道,古琴不古。”这是巫娜对待古琴艺术的态度,操习古琴本就是一种艺术的生活方式,如同书法、插花、焚香、练习太极等方式一样,这种由“日常”而入“道”之法,没有理由不能应用到现代生活上。所以巫娜一直认为让古琴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比表演更有价值。

  巫娜创办缦学堂则是在这样一个对的时代,在一个因缘具足、和合的这样一个节点上,迸发出的产物。正如巫娜所说:“如果古琴和时代的产物没有对话、没有链接,那古琴是不落地的,它的生命肯定是架空的。”习琴其实是在修眼根,耳根,身根,意根。或者,还应加上鼻根,修的是呼吸之道。

缦学堂

古琴

  古琴真正的传承在于心而不在于技法。这也是巫娜2017年创办缦学堂的初衷。在缦学堂学习古琴更看重的不是你古琴演奏的多么专业,而是心性上的学习与成长。

  哪怕你从未认真了解过古琴,可是当你真正放慢速度去体会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音符,并时刻保有一颗觉察之心,你会发现这个过程是非常美妙的,原来古琴真的可以滋养生命。弹琴人内心生长着的安定,滋养自己生命的同时也会给别的生命带来力量。

  在CCTV3央视文化十分的采访中,我们也看到了2位缦学堂古琴学员的身影。

  刘立:一位进入缦学堂一年半的学员,她的上半生是快节奏的,也是比较物质的一个阶段。先生去世之后,她一直在寻找方向,寻找人活着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最终古琴让她的生命走进了一个通道。一方面,古琴可以陪伴自己,另一方面,古琴就像是一扇门,可以帮她打开一条路径,通往更加广袤的世界。

缦学堂

  月玟:一位非常喜欢古琴文化的外国友人。古琴给她的感觉是在弹了第一个音之后,一直听那个音,在完全消失之后,才开始弹第二个。古琴是指法的练习,也是听的练习,同时也心的练习。古琴不像钢琴,它有很多帮助你修炼心性的地方。

缦学堂

  巫娜希望把古琴融入到缦学堂,融入到人们生活中。生活是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度过一个个难关,相互扶持着走到下一处风景。你们一起带上琴去山水间,慢慢的饮一壶茶,弹琴给彼此听……只有当这种生活到来的那一天,你才会明白,何为缦学堂,何为生活。这一切,都会很快到来,只要你足够的慢。

  功夫是要全力以赴、经年累月慢慢习练出来的。所谓厚积薄发,当累积到一定时候,功夫就上身了。功夫上身,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终极追求。所以我们要慢慢学古琴,慢慢学会更好的生活。

  在学习古琴这个过程中,找到价值,找到意义存在,再用心去重塑传统。让古琴醒来,用生命体认琴道。懂得慢下来,在慢中观察世界。这些才是古琴文化的根本教育,才是非遗文化传承的本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