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自豪感!《加油!向未来》上天入地揭大国科技

时尚 2017-07-31 11:20:00 来源:环球网综合

  暑期档热血回归的《加油!向未来》第二季在上周日播出了第三期节目,一场“蛟龙”号深海探秘直播再一次引发热议。节目镜头直接跟随“蛟龙”号下潜世界最深海沟,在水下4800米完成深海实验。网友直言“《加油!向未来》又贡献了有生之年系列,‘蛟龙’号下潜可能是史上最牛直播”。从第一期节目的“人机(歼-10)大战”,到第二期的返回舱耐热材料检测,再到第三期的“蛟龙”号深海实验,《加油!向未来》实力演示了“上天入海”的“神技能”,今夏将为观众呈现一席大国科技盛筵。

  人机大战、潜海捉“参”  《加油!向未来》“上天入海”造惊喜

  世界上下潜深度最深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首次与《加油!向未来》达成合作,在进行马里亚纳海沟海底科考的同时,完成了节目组在深海进行的压力实验,“蛟龙”号潜航员刘晓辉不仅担任了此次的实验员,还为观众呈现了一次4800米下潜直播,实时解说实验物品发生的变化。并且一只长达40厘米的“巨型”海参抓捕画面也在节目中首次曝光。节目播出当晚就引发了网友热议,没想到能一睹“蛟龙”号深海实验,还能看到如此大号的海参,“吃货”们更是戏言“不知道这么大的海参,哪种做法更美味”。

  自7月初《加油!向未来》第二季火热上线以来,实力展示了“上天入海”的科学技能。第一期节目就为这个盛夏平添了几分火热,短跑名将张培萌先是在50米赛程中跑赢了FTC-2000教练机,随后升级距离到100米,挑战歼-10。一时之间,张培萌与歼-10赛跑的消息几乎霸屏各大社交平台。尽管拥有尖端科技的歼-10“理所当然”地赢了张培萌,但这一段史无前例的热血比拼堪称今夏最燃。第二期将科学探索的视角转向太空,却又以“明火烤大虾”这样接地气的方式,展现了航天器返回舱表面的隔热材料性能。更有人工智能机器人“狗脸识别”首秀,以萌宠互动的有趣形式展现了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模式识别功能。

  巧思传递科学  大国科技就在身边

  科学,总因高深晦涩的原理给大众以遥不可及的印象,因而科学传播在大众传播之中,总是有着被动的局限。在早前的采访中,《加油!向未来》节目组便强调“让‘高冷’的科学接地气”将会是节目的一大宗旨。三期节目播完,无论是汇聚尖端科技的歼-10、还是时下大热的人工智能,抑或是深海科考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加油!向未来》的节目中,都因直观易懂的科学实验,成了观众心中集知识和欢乐于一体的科学趣味,从大众日常生活出发设计的实验,也让观众对于关乎国计民生的科学有了实感。

  而要将复杂的科学原理用通俗易懂的电视语言呈现出来却并非易事。一方面,作为一门几近严苛的学科领域,科学自身的严谨性要求它必须是一项严肃的研究。如何打破学科壁垒,让深奥枯燥的专业原理走下神坛,变成大众认知领域里直观又易理解的内容,这已经是制作团队面临的一大难题。《加油!向未来》虽然拥有一支专业的电视人队伍,但相对科学这样的高门槛,电视导演仍然属于“跨界操作”。另一方面,在行业内以科普为导向的电视节目并不在少数,但真正能让科学变得有趣又能让观众感受到科学高山仰止魅力的节目却少之又少。对于创作团队来说,既要找到一个适合电视语言传递科学原理的实验形式,又要从大众生活的日常出发寻找与科学高度契合的表现点,才能真正缩短观众和科学的距离。

  此外,科学实验遭遇的偶发性因素很多,一丁点细微的误差,都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改变。如果说场内实验,通过专业的科学专家能够有效规避误差,但像歼-10和“蛟龙”号这样的场外实验,几乎是只有一次不可逆的机会。如潜水器上的摄像机如果没有抓拍到实验过程又会如何?但值得庆幸的是,所有意料之外的状况都只存在于假设之中,在团队的通力协作下,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个精彩的实验。

  同时,节目中看到的世界排名靠前的歼-10战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飞船隔热技术和热控技术,以及世界上下潜深度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等科学成就,无不彰显着我国大国科技的国际形象。而这些看似与大众生活很遥远的尖端科技,也真正在节目中实现了落地。在趣味实验和科学知识获取的过程中,让观众与网友油然而生一股强烈的地自豪感。

  想看更多大国科技,持续关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加油!向未来》,与科学一起燃情今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