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只债券违约超184亿 银行影响有限
大幅抬升的债券违约风险,正在成为银行资产质量的威胁。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8年以来,已经发生至少21起债券违约事件,涉及发行主体12家,合计债券余额超184.52亿元。其中,债券市场违约主体较去年进一步增加,具体包括神雾环保、富贵鸟、中安消、上海华信、凯迪生态和阳光凯迪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债券的违约,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贷款逾期情况。
“如果一家企业既有债券融资,也有信贷融资,那么,一旦该企业出现债券违约,其贷款必然也会出现问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预计今年违约还会在高杠杆、高负债的企业局部爆发,银行的资产质量将承受一定压力。不过,此次信用风险的爆发是因为监管强化后,部分企业再融资问题导致的偿还信用风险,而非去杠杆、去产能导致的系统性行业风险,因此和过去几年相比,此次压力相对较轻。
债券违约冲击贷款
潮水退去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近期,信用债市场风险加速暴露。
截至6月5日,今年以来,相继有20余只债券出现违约,债券违约规模已远超2017年全年的水平。其中,第一季度债券市场共有10只债券发生违约,累计违约金额45.51亿元;4月至5月,基本上每周都会出现一到两起企业的兑付危机。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债券违约不会直接形成银行的不良贷款,但债券违约的企业,资金往往极其紧张,融资能力下降,一旦债券违约,风险必然向贷款传导。银行对企业风险发生后的态度,也能看出债券违约对贷款安全的威胁。
以江南化工为例。5月2日,盾安集团被曝发生流动性危机,对外债务总额达450亿元。彼时,盾安控股尚未出现债务违约的情形,只是由于近期盾安控股有多期债券即将到期,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然而,在债券违约未实际发生之时,已有银行迫不及待地撤回贷款。5月7日,江南化工在公告中称,杭州银行合肥分行在未告知公司及保荐机构的情况下,于5月3日直接从募集资金账户扣划了未到期贷款本息合计约2.11亿元。对这一举动,杭州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是为了防范风险”。
其后,虽然这笔强行划扣的贷款在抽贷事件发酵数天之后被协商恢复,但这一举动不难看出债券违约风险对贷款安全的威胁。而且,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杭州银行的担忧不无道理。事实上,从今年爆发债权违约的企业来看,一些企业债券违约、贷款逾期往往会同时出现。
以*ST中安为例。5月7日,*ST中安发生债券违约,违约本息合计9441万元。而在此之前,其贷款就已出现逾期。根据*ST中安相关披露信息,截至4月25日,最近12个月内,该公司累计诉讼金额已达7.5亿元,其中包括两家银行,涉及金额共计约2.11亿元。
而现在的违约危机,或仅仅是一个开始。一位债券中介机构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近期,部分信用债发行遇冷,市场上的资金面十分紧张,再融资困难。“就算该债券的评级为AAA级,并将融资成本提到年化利率20%,发行人都很难融到钱”。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更是表示,据其估算,今年预计有400亿到500亿元左右的债券将会违约,而目前已暴露的违约债余额才100多亿元。这也意味着,今年下半年还会出现更多的债券违约现象。
曾刚进一步分析称,能发债的企业规模多为大企业,与之相关的信贷规模一般较大,一旦违约,其对银行的贷款压力是显而易见的。“而能发债再融资的大企业都出现问题,因此我们认为一些中小企业同样存在信用风险问题。”曾刚称,今年银行资产质量承压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
不良贷款抬升
据相关媒体统计,从2017年A股26家上市银行的年报数据来看,除中信银行、贵阳银行不良率上升外,整体资产质量压力有所缓解。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上市银行的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高于其不良贷款余额。
5月11日,银保监会披露的2018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运行情况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整体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有抬升的势头。第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5%,较上季度末上升0.003个百分点,是5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上升。
债券违约增多,银行不良贷款抬头的趋势是否会进一步延续呢?
对此,德意志银行中国银行业分析师范海烁认为,这些信用事件体现出信用风险在公开市场的正常化过程,不会造成显著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对银行业基本面影响有限。
范海烁指出,债券违约规模依旧较小。自2014年以来累计所有违约债券总额仅约1100亿元,显著低于据德意志银行估算的2014年至2017年间中国银行业年均新增不良贷款金额9290亿元。同时,累计违约总额仅占市场公司债余额的0.6%,该数值也大幅低于中国银行业自2014年以来的累计不良贷款率4.4%。实际上,企业可能更倾向选择拖延、违约银行债务的返还,而非公开地违约债券,因为此举会将自身财务困难的讯息公诸于市场。所以在范海烁看来,债券违约的上升只是信用风险在公开市场的正常化过程。
与此同时,范海烁预计监管层将采取逆周期政策来确保信用风险有序发生,比如降准、积极的财政政策等。
“虽然中国银行业为公司债的最大持有者(占整体59%,包括表内和表外理财部分),但公司债投资仅占银行业资产加表外理财产品总合的4%。根据德银估算,假设中国债券市场的违约率从现在0.6%的水平翻倍到全球公司债长期违约率1.14%,公司债违约对上市银行2018预估净利润的平均负面影响也仅为2.7%。”范海烁说。
而曾刚表示,今年银行业的不良率或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这是必要的,是必然的。
“今年在金融去杠杆过程当中,必然会导致实体去杠杆,而这本来也是我们去杠杆的核心意义所在。去杠杆要控制住信用的总量。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有一些原来就过度的融资、不合理的融资遭到清算,暴露一定风险,这是正常现象,银行的不良压力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清算掉一些不合理的部分,至少能让增量的部分不再进入这些效率低下的领域中。”曾刚认为,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过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