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市场利率下行是暂时现象 信贷传导机制亟待疏通

财经 2018-08-13 16:48:56 来源:人民网-金融频道 朱江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今日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可吸收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因素的影响,2018年8月13日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梁斯分析认为,在央行先后采取窗口指导、中期借贷便利(MLF)投放等操作后,货币市场利率快速下行。8月10日,隔夜存款类机构质押回购加权利率(DR)和银行间质押回购加权利率(R)分别为1.81%、1.86%。七天期DR和R分别为2.30%、2.27%。同时,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裕在债券市场得到同步反应,债券市场各类债券收益率水平也呈现快速下降。在轮番的政策支持后,市场流动性短期内出现超预期宽松,在货币市场利率迅速下降同时,债券市场风险溢价被同步拉低,企业发债融资难的现象有所缓解。但在面临短期流动性集中供给的情况下,货币市场利率出现超调。对央行来说,这不利于对市场预期的管理,容易让市场理解为政策转向信号。

  梁斯强调,近期央行的政策操作要点主要在于稳定市场预期,通过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为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提供资产扩张支持,在社融增速大幅下降的背景下通过提供货币信用为实体经济“补血”,缓释由于强监管导致的“紧缩预期”。在前期大规模操作后,央行已经连续多日未开展投放流动性操作,市场流动性较为宽裕。但在后续阶段,伴随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增加,以及缴税、发行国债、MLF到期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市场流动性供给数量将逐步减少并趋于稳定。此外,短期利率下降也同步带来中美利差收窄,这会对人民币汇率稳定带来压力。央行也难以“容忍”市场利率持续在低位徘徊,进而影响到“去杠杆”的经济任务。伴随“宽松预期”的消除,后续市场利率将逐步回升。

  梁斯指出,货币市场利率快速下行只是阶段性现象,由于存在政策时滞,信贷市场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做出反应。但市场利率过快下行也说明商业银行并未主动提供足够贷款,7月份的贷款和社融数据可能不及预期。在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的情况下,信贷市场信用风险上升,商业银行投放信贷积极性不强,因此更多会选择配置债券和同业资产。另外,对市场流传的“宽货币”+“紧信用”现象,事实上存在一些误解。货币也是信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宽货币”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宽信用”,问题在于如何稳定货币以外的信用规模和增速。后续政策操作应集中在打通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实现“流动性供给→宽货币创造型信用(商业银行贷款)→宽货币转移型信用(除银行信贷以外融资方式)”的传导。为了克服商业银行的“惜贷”现象,央行可以再次采用“窗口指导”等措施鼓励商业银行投放信贷。信贷资产的扩张会对商业银行经营带来压力,监管当局可以考虑进一步完善资本补充工具,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提供足够的资本支持。(人民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