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割裂”局面终结 监管统一意味着什么?
大变局?
债券市场统一管理的大幕逐渐拉开。
中国人民银行与证监会近日联合发布公告,要求逐步统一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评级业务资质,统一评级标准。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
央行官网显示,为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统一监管,推进债券互联互通,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2018年第14号公告。公告明确,央行、证监会和交易商协会将协同债券市场评级机构业务资质审核和注册,对于已经在银行间或交易所债券市场展业的评级机构,将设立绿色通道实现评级业务资质互认。
此外,公告要求,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同时开展业务的信用评级机构应当统一评级标准,并保持评级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这则公告意味着,曾经银行间和交易所两大债券市场评级资质分头审核、评级标准不一致的局面将走向终结。
市场分割带来潜在风险
由于历史原因,债券市场一直处于相对分割的状态,这种分割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市场分割,二是监管分割,其中监管分割占主导。债券市场分为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不同的债券品种由央行、发改委、证监会、财政部等多个部门分别监管。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大市场受不同部门监管,各方对债券风险的判断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容易产生监管和评级上的套利空间。
实际上,相对分割的债券市场曾在相当一段时期促进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在债市发展早期,多头监管竞争产生的鲶鱼效应有利于带动整个市场活跃和发展,但随着债市制度规范逐步发展成熟,债市标准不一致会带来市场流动性下降、监管套利等问题,因此统一监管尺度对于市场健康发展来讲很有必要。
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国是直通车记者,当前债券市场评级业务出现了一些乱象,一些相关评级机构为抢占市场,存在评级虚高、评级泡沫、未能有效揭示信用风险等问题。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统一监管,有利于减少金融机构的不公平竞争行为,提高债券评级机构的评级水平和服务质量。
央行和证监会也联合表态称,统一信用评级市场监管是完善债券市场管理制度,推进债券市场联通的重要举措。
事实上,债券市场统一管理的呼声已久。今年年初,央行多次提出要开展统一债券市场方面的工作。8月24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专题会议,会上首次提出,建立统一管理和协调发展的债券市场。
赵锡军表示,此次公告是对金融深化改革要求的具体落实。对于评级标准的统一,赵锡军指出,核心是规则统一,要促使不同监管部门对债市特点、目标、风险等评级要素达成共同的认识和判断。另一方面,可借鉴国际市场的成熟经验,同时也要结合自身债券市场的具体情况。
债市统一监管前景可期
除了统一评级标准,此次公告明确,对于已经在银行间或交易所债券市场开展评级业务的评级机构,将设立绿色通道实现评级业务资质互认。
目前,不同市场的评级资质由不同的监管部门认可。银行间债市评级资质由央行和交易商协会认可,交易所债市评级资质由证监会认可。
专家对此表示,资质互认将为两个债券市场参与方带来评级机构的更多选择,也有利于促进评级机构之间在提升评级质量和投资人服务质量方面的相互竞争,更好地满足市场对评级的需求。
此次公告围绕着逐步统一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评级业务资质,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和监管信息共享,推进信用评级机构完善内部制度,统一评级标准,提高评级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债市统一管理从此迈出实质性步伐。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债市的统一管理和协调发展,未来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理顺。此次金融委会议后,未来监管部门还将出台更多措施。
鲁政委表示,未来债市统一管理或将在不同领域的继续推进,比如承销商业务资质的统一、信息数据统一公布,信息披露标准以及违约处置流程规范的统一,收益率曲线的统一等,但这些都需建立在两个市场互联互通的基础上。
在宋清辉看来,伴随金融领域的强监管,监管层对评级机构的从严管理将成为新常态,未来债市管理的前景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