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借用“院士智慧” 走出转型发展“新路径”

财经 2018-10-25 18:31:24 来源:扬子晚报

  传统制造业“升级”这道题怎么解?

  惠山借用“院士智慧” 走出转型发展“新路径”

  作为“中国乡镇企业发祥地”,无锡的制造业中心,中国工业最密集区域之一,无锡市惠山区向来以制造业发达而闻名。当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制造业“新时代”到来,很多同类板块感到慌张甚至不知所措时,这里却创新思路,从容应对,迅速而稳妥地解决了难题。其中,“院士”成为关键“因素”。以“院士经济”为引领,“院士智慧”在促进当地制造企业和制造业板块的发展、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走出了独具特色的“惠山路径”。

  借力“院士智慧”

  制造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有“新诀窍”

  制造业,一直是惠山响当当的名片,327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工业企业达到了万余家。不过,因为以中小企业为主,有的规模偏小,实力偏弱,想要实现转型升级,向“智能制造”的目标迈进,并不容易,技术创新能力缺乏是最大的障碍。

  新宏泰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惠山一家响当当的上市公司。从集体企业转制,迈向现代企业的过程中,积极借助“星期天工程师”的力量,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还带出了一批技术人才队伍。

  无锡透平叶片是全球最大的电站汽轮机大叶片制造商。相关负责人说,企业取得的成就与三位院士的贡献密不可分。2009年以来,他们先后聘请了徐大懋、蒋洪德、丁汉三位院士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完成了百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汽轮机长叶片等多项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累计实现经济效益10亿元。“与院士合作,是企业创办以来最划算的一笔投资。”

  从80年代起积极求教“星期天工程师”,到如今大张旗鼓聘请“院士顾问团”,惠山的制造业企业,一直深谙“技术创新”的价值。为了克服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这一“短板”,他们一直积极“巧”借外力,并且为之不惜成本。

  注重与产业相融合

  “院士创业”为传统产业转型开辟“新路径”

  江苏无锡易通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曾因受制于加工工艺难题,一条滚子生产线无奈停产。得知消息的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丁劲锋博士随后上门,免费给企业开“方子”:对设备进行改造,很快生产线再度运转起来。每台设备的改造费用仅1000多元,但公司一下子增加了1400多万元的订单,这笔“投资”让企业负责人喜不自胜,对研究院问题攻关的创新能力表示无比佩服。

  一座小镇,一个产业,一家研究院,成为惠山区各镇(街道)的“标配”,“一镇一院一产业”的发展思路深入人心。根据不同乡镇的产业特点,惠山区通过与科研院校共建产业研究院,拆除横亘在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高墙,让产业发展有了扎实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共建产业研究院,当地找到了一条符合当地特色的产业转型“新路径”。“院士及其团队的落地,并将创业和本地产业积极融合,以市场化的方式,带动了惠山传统制造业的整体转型。”

  “院士经济”持续发力

  “顶尖智慧”引领产业升级“新方向”

  中车智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领衔的中车株洲所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率领的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强强联合的成果,也是当地传统制造业升级的典范项目。

  据悉,目前已有36位中外院士在此“落户惠山”。院士亲自披挂上阵,创新成果就地转化,在当地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院士经济走廊”,“院士经济”效应显著。据统计,截止到目前,该区依托院士资源,合作开发形成的产品销售已达15.62亿元。而更为重要的是,“院士经济”的整体发力,正在引领着惠山产业升级的“方向”。

  “今年上半年,六个由院士团队领衔的科技型项目落户惠山,涉及创新药研发、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量子感知、增材制造、新一代光源、铝镁合金新材料等领域,引领惠山产业集群加速向创新集群转变。”惠山区委书记李秋峰说。他介绍称,近年来,惠山区根据自身发展阶段、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打造政策高地,加强创新投入。目前,正积极研究制定惠山“先锋英才计划”升级版,重点建设以诺奖得主、中外院士等顶尖人才领衔的产业人才集群,努力把惠山打造成产业人才充分涌动、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制造业全面转型升级的“中国智造”新高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