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国投集团做好“产融”文章加快地方融资平台转型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深化国企改革的核心目标。在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过程中,攀枝花市国投集团围绕攀枝花城市转型升级和全市重大战略,坚持“平台化、引领化、产融化”的发展理念,抢抓资本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人才经济风口,以高质量发展引领和推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向市场化经营主体的转型嬗变,着力打造战略投资、资本运作、金融服务和城市运营“四轮驱动”的现代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实现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效益最大化。
一、激活资本,创新方式,充分发挥国资投资运营平台功能和优势,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和实体产业发展。一是不断创新融资渠道,保障重大项目实施。针对全市棚改、花城新区开发及能源、交通等重要基础建设项目的巨大资金需求,深入研究政策,以市场化方式大力开展资产证券化融资,通过资管计划、中期票据、城市停车场项目收益债、棚改专项企业债等方式已完成及正在推进的融资约45亿元,有力支持了全市重大战略实施。二是组建产业投资基金,助力产业提质升级。成立金实基金公司,牵头组建并管理了兴攀产业发展基金、金琨康养产业基金、钒钛资源开发基金等三只基金,总规模达160亿元,现已募资到位12.4亿元并展开多个项目投资。其中,钒钛基金创新采取无托管方式母子基金结构,更好地为各类钒钛企业提供了资本助力。三是开展供应链金融,解决中小企业急难。瞄准钒钛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大的市场痛点,结合旗下担保、基金、贸易等企业业务拓展,优选东立科技、天伦化工、积微物联等实力企业,投资3600余万元开展钛白粉生产等供应链金融。目前,部分项目已结算完毕并实现收益,并总结复制经验推进大互通等供应链贸易项目。
二、壮大平台,借力发展,围绕攀枝花优势产业整合资源,助推钒钛、康养等产业升级。一是全力搭建优势产业联盟平台。先后与攀钢集团、国电投、川能智网、中科大旗、中信宏慈等优势企业和上市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合作备忘录,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积极推动项目层面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现已合作实施攀枝花国家级钒钛交易所、攀枝花智慧能源云平台、攀枝花康养信息平台、妇儿医院等一批引领性、带动性产业项目。二是不断做强新型投融资平台。主动应对监管政策调整,以市场化方式组建钒钛、康养产业基金,以基金为龙头,带动担保、小贷、创投等共同打造专业化的投融资平台。钒钛基金围绕攀钢、昆钢等龙头型企业,合作设立子基金,开展高温碳化、钛金属加工、EB炉等科技攻关项目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同时筛选优质标的开展了钒钛产业项目并购,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康养基金对长果康养公司进行了股权投资,结合产业发展形势,拟对康养产业基地、康养智慧大厦等优质康养项目开展投资。同时,积极筹建现代农业基金、供应链金融基金等多支基金,努力破解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题。
三、用好数据,卡位布局,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夯实信息产业发展基础,引导传统业务“腾笼换鸟”。一是争取核心项目,抢占发展先机。在2016年率先投资设立智慧城市产业公司,2017年成功承接攀枝花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任务,与新华三、紫光软件等业内一流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加快基础建设和数据开发应用。智慧城市指挥调度管理大厅现已初步建成,市级政务云、政务信息共享交换、政务服务网上办事等平台已初步搭建。二是建设数据平台,助推产业发展。在大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整合各方资源,推进钒钛、康养、芒果、农村产权交易等四个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信息化支撑。攀枝花智慧康养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等相关功能已初步具备,并与市民政局、市五医院及麦麦养老等单位和企业达成协议,就平台应用展开了合作。三是拓展智慧业务,增加市场营收。建成攀枝花影城、攀枝花智慧车生活、粮贸香进房食材等微信服务号,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经营性业务;利用影城业务“空窗”时段,开展康养早场,掌握信息数据,针对性为老年人提供康养文化、休闲、健康等增值服务;承接市总工会互联网+工会+普惠性服务、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发改委征信等多个信息化平台项目,促进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融合发展。
四、用好人才,搞好机制,优化提升集团管控,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为公司转型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力支撑。一是改革机构。聘请专业机构对集团本部组织架构进行优化设计,按照建设管控型、服务型、赋能型总部的思路,提出近中远相结合的优化方案;压缩管理层级,推进子孙公司扁平化管理,为市场化转型做好准备。二是优化机制。推行全员竞聘上岗,对不符合岗位胜任条件的员工,实行待岗学习分流;建立七个职级80个薪档的“宽带薪酬”体系,提高绩效薪酬占比,设计管理和专业晋升通道,凸显市场化激励导向;建立月度、周度计划总结验收机制,实施“月度、季度、年度”考核,严格兑现绩效薪酬,体现业绩导向。三是用好人才。对“三项制度改革”优化腾出的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一批管理强、专业精、素质高等优秀年轻人才,为集团转型业务展开提供了人力支撑;系统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建立跨部门、跨公司协作机制,设立项目投资等专项奖励机制,既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又在过程中增强才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