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电力交易中心成立两周年 交易电量1479亿千瓦时
编者按:2018 年8月25日,昆明电力交易中心成立两周年 。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昆明电力交易中心结合地域及地方经济发展实际,积极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在云南落地,注册市场主体数目6495家,较成立初期增长1997家,市场蓬勃发展,累计交易电量1479亿千瓦时,省内售电量市场化率61.3% ,有效激发了实体经济活力,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
01 建立完善的电力市场化交易“云南模式”
过去的两年里,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始终坚持简单、高效、实用的原则,以“激励相容”原理为核心思想,设计了完善的市场模式和科学的激励机制,交易周期涵盖多年、年度、月度和日前,交易品种不断丰富,最终形成“中长期交易为主,日前交易为补充”的“云南模式”。
设计了年度双边协商、多月双边协商、双边协商互保、事后合约转让等灵活的交易方式,积极引导交易双方按“基准价格+浮动机制”的方式签订合同,如铝电联动、硅电联动、煤电联动等,充分体现市场主体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共赢意愿。两年间,双边协商交易累计成交电量1041亿千瓦时,占全部交易电量的70.4%。 采用证券市场交易规则设计了连续挂牌交易,买卖双方实时查看交易信息,即时申报,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即时成交, 并通过事前信息公示制度创造性地解决了电力交易安全校核的难题 ,大幅提升了交易效率,累计成交电量7.9亿千瓦时。
与此同时,昆明电力交易中心还建立了与交易规则相配套的结算体系,大力推行“双结算”方式,满足月结月清时效性与电费结算准确率“零误差”的双重要求 ,充分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两年间,共提取市场化用户账务数据116544条,出具结算依据79549份;共提取电厂侧账务数据6696条,出具结算依据6696份 。
02 打造“一站式”电力交易服务平台
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准确把握“公益性服务平台”定位 ,聚焦电力交易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通过打造“互联网+电力交易”系统,与电网企业调度、营销、计量以及银行、税务信息系统、广州电力交易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主体注册、电力交易、结算凭据出具、电子合同签订等业务全部实现网上“一站式”办理。拓展形成“两端一微一网”线上服务渠道,建成全国首个电力市场领域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电交e通” ,为注册市场主体提供售电公司保证金管理、交易服务费结算等电力交易金融服务,让电力交易像网上购物一样简单,市场主体足不出户即可参与电力交易。两年以来,“互联网+电力交易”系统支撑了1068 场交易的顺利开展,受理申报数据25万余条、形成成交记录232万余条,“电交e通”累计结算电力交易服务费6044笔 ,有力支撑了市场的高效、安全、有序运作。
03 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不断扩大市场化交易规模,省内交易电量占省内售电量规模由2016年成立初期的53%进一步上升至目前的61.3% ,位居全国前列,市场交易电价整体保持平稳 ,对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主要用电行业开工率逐年企稳、向好,2018 年1至8月平均开工率高达58.6%,同比增长4.4个百分点,为近四年来最好水平 ,展现了强劲动能。云南绿色优质的电力资源和完善的电力市场机制,还吸引众多清洁载能企业纷纷落户云南,云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布局水电铝材一体化、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产业链,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千亿元级“绿色能源牌”产业 ,云南工业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快车道。
电力工业在降成本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通过用电规模的迅猛增长实现自身快速发展 ,电力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例由2014年的14.4%逐年增加至2018年上半年的20.1%,并有望在十三五末期成为云南省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
04 实现绿色发展
通过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释放了强而有力的价格信号,有效引导电源侧投资, 全省25万千瓦以下的中小水电原则上不再开发建设 ,黄登、大华桥、苗尾等3座水电站主动放缓投产时间,电源集中投产带来的水电消纳压力明显减缓。与此同时,还建立了促进水电消纳的长效市场机制 ,水电富余问题得到有效缓 解, 2017 年云南省以水电为主的绿色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92.5%,较2014年改革之初的84.2%大幅提高8.3个百分点 ,在来水大幅好于预期的严峻形势下,2017年云南弃水电量较年初预计的550亿千瓦时大幅减少到287亿千瓦时,2018 年云南弃水电量有望控制在200亿千瓦时以内 。
两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和瞬息万变的改革形势,昆明电力交易中心敏锐把握外部环境变化,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全力服务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先行先试,成功探索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