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储大战开启大额存单利率争相上浮
银行的年中揽储大战每年都如约而至,2018年也不例外。北京商报记者近日发现,部分区域性中小银行开启存款加息模式,江西银行、吉林银行、广东南粤银行等推出的大额存单产品利率上浮至55%的顶格水平。业内人士表示,在未来短期内,尤其是中小银行,仍会面临巨大的吸储压力。
最高上浮55%
年中已至,银行存款争夺战悄然打响。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6月初,华夏银行推出“利率最高4.18%”、产品期限为3年的大额存单产品,较基准利率上浮达52%。此外,江西银行、吉林银行、广东南粤银行以及晋中银行发行的大额存单利率更高,上浮均高达55%。
而这已经是区域性中小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上浮的上限。4月中旬,市场利率定价自律组织将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和上市城商行、农商行、非上市城商行三大类银行机构大额存单利率上限由较基准利率最高上浮40%、42%、45%上调至50%、52%、55%。
事实上,今年4月以来,率先开启本次利率上浮调整的是大型银行。4月14日,建设银行推出了1年期利率2.175%的大额存单,较基准利率上浮45%。随后,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也推出了较基准利率上浮45%的1年期大额存单。
据融360监测的35家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数据显示,5月共有24家银行上调了大额存单利率,占所统计银行的68.57%。
除了上调利率,大额存单的起购金额档位也比之前更加丰富。之前一般大额存单的起购金额为20万元,现在很多银行增加了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等不同的档位,并针对不同的档位给予不同的利率。例如,北京银行大额存单增加了50万元和100万元的档位,共有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2年和3年等多个品种可供选择。3年及以上期收益高达4.14%,1年期收益也可达2.28%。
不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大额存单与其他金融产品相比尚无明显优势,目前承诺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尚未完全退出市场,人们倾向于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习惯仍在发挥主导作用。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表示,在银行理财面临不再保本保收益的局面后,确实有部分投资者开始将目光转向保本保息的大额存单,但收益率较低、额度较高等问题仍然困扰着一些投资者,因此大额存单比较适合高净值且风险偏好低的投资人群。
结构性存款涨势未减
除大额存单外,结构性存款也成为各银行揽储的利器。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末,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达8.8万亿元,一季度新增1.84万亿元,而2017年全年新增规模仅为1.8万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在多家银行网站发现,不少银行把结构性存款产品列在理财产品页面,并明确标注保本和利息浮动区间。以广发银行推出的挂钩美元兑港元的最终汇率水平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为例,其产品说明书显示,该产品风险等级为PR1谨慎型,起购金额为5万元,客户可获得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2.6%或4.35%。
融360监测数据显示,5月结构性存款产品发行量共311款,较4月大幅增加194款,增幅高达166%。
相比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的起点更低,因此成为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揽储的重要途径。在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看来,一般结构性存款存续期、结构性理财产品封闭期内,不能提前赎回。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浮动收益率区间,如果产品存续期间,市场利率上升超过了浮动区间,结构性理财产品不随市场利率而上升;反之,打破刚兑背景下,投资人可能会面临投资本金损失的风险。
银行吸储压力仍大
近日,银保监会联合央行发布了《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应完善薪酬管理制度,改进绩效考评体系,加强存款的基础性工作,强化存款日均贡献考评,从根源上约束存款冲时点行为”。
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通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释缓银行的揽储压力,但短期来看,银行市场资金紧缺情况下,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揽储压力短期内仍将持续。而年中考核愈行愈近,银行存储争夺战不可避免。中小银行在结构性存款方面的发力也说明其在吸储方面的压力相较大型银行更大。未来短期内,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仍会面临巨大的吸储压力。
融360分析师杨慧敏认为,“由于一些银行已经将大额存单利率‘一浮到顶’,没有继续上浮的空间,因此预计6月可能会有其他银行继续跟进上浮,整体利率水平保持稳定的态势,而大额存单规模也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对于投资者来说,专家建议,这期间投资人应谨慎投资,投向不同的理财产品,实现资金分散,选择风控能力较强的产品发行方。一般银行自主发行的风险相对较小,而通过信托、资管发行或者第三方平台代销的,风险相对较高。另外,配置了相应投研团队的机构风控能力较强,发行的产品相对也较有竞争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