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投重组效应凸显

财经 2016-07-27 09:49:00 来源:经济日报

2015年7月,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合并并重新组建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在北京挂牌成立,国家电投也由此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核电、火电、新能源资产的综合型能源企业。

/

左上图为国家电投收购太平洋水电公司签约仪式现场。

右上图为海阳核电外景。

下图为将于2017年投产的海阳核电1号机组。(资料图片)

两家能源企业的重组,可谓是“情投意合”。如今,国家电投已成立一年时间。统计显示,2016年上半年,国家电投实现利润73.65亿元,同比增长8.69%,重组效应不断放大,改革红利正在凸显,其成功重组也被业内称为互补式的“联姻”。

优势互补进展顺利

2013年,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从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拉开了帷幕。中电投和国核技两家公司首先表达了强烈的重组意愿。

中电投是五大发电集团中唯一的核电运营商,于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时继承了原国家电力公司所有核电资产,包括多个内陆和沿海厂址资源,是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之外,国内第三张核电运营牌照的拥有者。但相较于中核和中广核,中电投无论在核电装机规模还是运营经验方面都多少有些“力不从心”。

国核技是国家引进的三代核电技术AP1000的受让方和国产三代核电技术CAP1400/1700的牵头实施单位和重大专项示范工程的实施主体,拥有较强的核电设计研发能力。但是,有技术而无资质是国核技发展的瓶颈。

2013年4月23日,两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向国务院有关领导提出联合重组的意愿。2015年5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重组的通知》,标志着国家电投的诞生。2015年7月15日,国家电投召开成立大会,标志着新集团正式挂牌运营。

国家电投资产总额7223亿元,拥有7家上市公司。而在核能领域,国家电投打破了国内原有的核电格局,形成国家电投、中核、中广核三足鼎立的局面。

专家指出,作为党的十八大后两家中管企业的首次重组,中电投和国核技属于互补式的结合。两家企业的重组,是我国核工业体制、电力体制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国家对核能企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是进一步打造核电与核军工“两个拳头都要硬”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此次重组进一步实现了核与电的深度融合,技术与资本的紧密结合,有利于核电技术持续创新发展,有利于三代核电自主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有利于核工业产业基础和能力的迅速提升。”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王炳华如是说。

重组一年开局良好

7月2日11时50分,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海阳核电1号机组冷态水压试验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成功为后续机组热试、反应堆装料及并网发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国家电投重组后取得的三代核电建设的新突破、新进展。

截至目前,国家电投已运营一年。在关键的开局之年,国家电投克服发电利用小时下滑、火电电价下调等不利因素影响,确保效益稳步增长。统计显示,2015年,国家电投实现利润139.68亿元,获国资委“保增长”一等奖;今年上半年,在营业收入下降的背景下,实现利润73.65亿元,同比增长8.69%。

国家电投组建以来,坚持顶层设计,以建设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为方向,按照“1+N”思路制定和实施系列改革方案,总体部署、分步实施。目前,重组整合已基本完成。

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的逐步建立,为国家电投改革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首先,扩大二级单位自主权,优化调整管控模式,重构以资本为纽带的三级管控体系。调整改革后,国家电投总部部门数量由36个减少为17个,人员由400余人减少为260余人。

同时,制定总部权力清单,总部权力由249项精简到117项,下放比例达57%,将生产运营职能全部下放,赋予二级单位投资、发展、人事等更大自主权。

在调整管理架构的同时,国家电投还按“专业化+区域化”的思路调整业务板块架构。对核电、金融、环保、海外、科研等产业板块,组建专业化子集团,并大力推动专业化板块整体上市。

国家电投组建以来,根据新集团的发展蓝图,相继出台了业务架构优化调整、体制机制改革等13个专项方案。目前,一个以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为目标的业务架构已形成,各产业板块拥有蓬勃发展的新活力。

“十三五”实现弯道超车

2015年7月16日,也就是新集团成立的第二天,刚刚上任的董事长、党组书记王炳华在国家电投2015年年中工作会上清晰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电投和怎样建设国家电投”的问题。

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核能企业重组调整的战略部署,国家电投提出了一个发展愿景:把公司建设成为创新型、国际化的综合能源集团和现代国有企业。

这一愿景如何实现?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能源革命、电力市场化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能源电力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发展速度和结构深度调整,正如赛车进入弯道,机遇与风险并存。”王炳华分析道。

基于这样的判断,国家电投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弯道超车”的短期发展目标。“其中的关键就是创新求变、专注如一,将自身优势转化为发展的新动能。”王炳华说。

新动能指重组后国家电投具备的发展优势:核电、新能源、技术创新资源、国际化发展。按国家电投的“十三五”规划,国家电投将通过释放先进核电技术优势,扩大新能源领域优势,同步发展其他常规电力,积极发展电站服务业和电力新业态等,塑造起全新的竞争格局,使发展差距大幅度缩小,质量与效益居于前列。届时,国家电投将实现装机总规模1.7亿千瓦,清洁能源比重占50%,资产总额110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利润总额260亿元,净利润140亿元,经济增加值75亿元,资产证券化水平75%左右,资产负债率控制在78%以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