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四局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核心竞争力
近日,十四局房桥公司住宅产业化生产基地2号生产线正式投产,生产的预制构件将应用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职工周转房项目C2标段建设。
装配式建筑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是“流水线作业、批量化生产、现场组装”的新型建筑模式,具有质量可控、节能环保、效率提升、绿色文明的特点。其中,预制部品是装配式建筑最基础的单元。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市场需求迅猛增长,十四局抓住机遇,依托在大盾构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分别在济南、北京建成投产两个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并以承担京张、京沈高铁大盾构管片预制任务为契机,将位于北京房山的厂区改造升级为现代化建筑产业园,园内建设了系统内首家住宅产业化生产线,生产轨枕、轨道板、管片、管涵、住宅产业化预制构件等20余种产品。
经过3年多的发展,目前,十四局在北京拥有3条专业生产线,满足装配式住宅所有部件的生产制作条件,年产构件12万立方米,能满足48万平方米到1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需求,在行业中位居前列,并获得系统内首个“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
为提升核心竞争能力,该集团不断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他们选取应用性较广的剪力墙结构体系部品为核心产品,组织研发小组成功开发了预制梁、预制柱及外挂板等框架结构体系产品及彩色混凝土产品;与中国建筑研究院合作开发的钢结构样板间正在施工;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开发出凹槽板体系及SW建筑体系,可降低成本30%至40%,并能够充分消化、利用建筑垃圾,进一步凸显装配式住宅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同时,该集团借助高校的智力资源,成立了“住宅产业现代化研究基地”“建筑技术产学研研发中心”“建筑工业化研发基地”,完成了“构配件安装工装的技术研发”“大跨度叠合板防裂问题的研究”“叠合板拉毛工具的改进”等多项技术课题,带来了良好经济效益,同时培养了一批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
日前,由该集团参与编制的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职业技能考评首批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填补了装配式建筑国家、行业标准的空白。
截至目前,该集团生产的预制部品已应用到大兴旧宫、密云十里堡、通州西集等12个房建项目,成功打开了京津冀市场大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