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平称绿城规模将顺其自然 新总裁张亚东称不是“去宋卫平化”而是“强宋卫平化”
原标题:宋卫平称绿城规模将顺其自然 新总裁张亚东称不是“去宋卫平化”而是“强宋卫平化”
自称 “好多年不入江湖”的宋卫平出现了。
8月2日上午,绿城中国发布公告,称曹舟南主动请辞该公司执行董事、行政总裁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于8月1日起生效。接任曹舟南职位的是两个月前刚刚从中交派过来的绿城中国执行总裁张亚东。据《证券日报》记者从曹舟南处获悉,张亚东是曹舟南本人推荐接任行政总裁位置的。
对于这一次重大人事变动,外界如此解读,“老绿城人”在淡出,绿城中国正在“去宋卫平化”。对此,宋卫平向《证券日报》等媒体表示,“没有在中交层面感受到‘去宋卫平化’,过去我做大股东时管得多,现在管得少,但从企业发展角度看,稳健更重要,不存在‘去谁’的问题。”
曹舟南仍将留在绿城体系内
“我依旧会在绿城体系内工作,未来会搭建新的小镇平台,聚焦绿城中国美丽乡村战略和美好生活平台业务。”曹舟南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在绿城整体大架构上,这一规划已经酝酿已久,接下来或者很快进入实操阶段。这一平台将会整合蓝城、绿城和中交的资源,做大增量市场。
主导轻资产板块代建业务发展成独角兽规模,在艰难时刻接下并完成“把绿城带上良性发展”的任务,或许是曹舟南过去在绿城最好的“业绩”。
在曹舟南看来,过去三年,除了客户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很高、产品品质方面进行“如履薄冰”式管控、投资拿地方面躲过了高价地和流动性差的限价地块、将可售货值扩展至9100亿元、建立了安全的财务模型等方面外,在产品线创新发展方面,绿城体系内的轻资产业务代建板块已经壮大、科技集团正在组建、轻重结合的杨柳郡TOD产品线进入扩张期、重资产板块的运动系亚运村模式已经成熟,可谓布局了一些房地产行业红海中的小蓝海业务。
“绿城中国的总裁不好做,过去三年来,曹舟南主持公司运营,可谓‘良好’到‘优秀’之间。”宋卫平表示,未来曹舟南会以股东身份与绿城合作,为绿城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张亚东称不会“去宋卫平化”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从中交刚刚派过来两个月的张亚东接任绿城中国行政总裁一职,外界有声音称,绿城中国会不会去“宋卫平化”,未来是否还会强化混合所有制企业特性。
“我本人还没有真正‘中交化’,准确地讲,我今年1月29日才调到中交。5月份,我来绿城后,中交方面跟我交代的恰恰是‘强宋卫平’化,希望绿城要按照绿城的方向去发展,不要‘中交化’。”张亚东表示,要将绿城真正做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市场化的样本,不能成为国有机制的企业。
“在销售规模方面,今年预计将超过1600亿元,明年达到2000亿元,2020年达到2600亿元。”张亚东称,绿城未来发展的前提是不能跑偏,比起规模,要保证品质和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4日,绿城刚刚进行了轻重并举“11大战区+5大轻资产集团”的组织架构调整,这是曹舟南力主进行的调整。
而对于这一扁平化组织架构的变革,张亚东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会按照这一管理架构去落实。8月1日,集团刚刚在新模式下将权限和流程下发。经过半年调整,将新的各种指标体系进行了确认和签署,进一步落实绿城发展思路。
在财务指标方面,张亚东表示,“绿城从活着到实现有质量的发展,下一步则是要可持续地活着。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现在的绿城账面结余资金500亿元左右,财务成本下降至5.4%,度过了原来看重成本和利息的阶段”。
“未来最关注绿城如何实现可持续增长,在大的绿城体系下,绿城中国做存量,曹总(曹舟南)主导的小镇新平台做增量。”张亚东向《证券日报》记者坦言,在绿城中国层面上,要顺其自然发展传统房地产开发业务,在此基础上进行轻资产业务创新,即做“小绿城”,寻找新的增长点。
“守城之后,怎样发展新绿城,保持原来传统业务发展和新兴业务创新,这是我目前接下这一职位最大的压力。”张亚东如是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在宋卫平看来,不管绿城的管理架构如何变动,“‘业主满意度第一’的牌子不能丢,一旦丢掉公司就没有价值了。”对此,张亚东也表示,下一步,绿城将更关注对产品研发和客户服务方面的投入,提升产品能力,保证绿城发展的核心优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