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时代正在来临
一到中午,写字楼附近的便利店就变成“食堂”。
午休时间,上班族走出写字楼,在便利店内用便当解决中餐;炎炎烈日下,行人推开街边便利店的大门,用一瓶冰饮消暑解渴;冬日夜晚,想吃宵夜的小夫妻,在楼下便利店就能买到热乎乎的关东煮。
近两年,便利店开始越来越多的融入到北京百姓的日常生活。不过,受制于气候、规划、消费习惯等因素,截至2017年,北京每9620人才拥有一家便利店,在全国大城市中仅位居20位。但落后也意味着更大的成长空间:随着利好政策的出台和杂牌军的渐次退场,便利店企业正在通过差异化经营抢滩这片蓝海。数据显示,北京便利店2017年增长率达到20.7%。
在业内人士看来,便利店不仅能提升城市的形象,更能提升一个城市的服务能力,而这刚好契合了当下北京市补充、发展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的决心。
■ 便利店北京有三个“半”
同为最接地气的零售业态,便利店在大部分北方地区的存在感要低于小卖部和社区超市。
“便利店一般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它的商品品质、管理方式、门店形象都是要优于小卖部的。”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王洪涛在接受北京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便利店更多地出现在商务区,相对于社区超市,便利店更加小而精,商品结构侧重于即用、即食品,与家庭生活相关的米面粮油、糖盐酱醋等商品较少:“便利店的商品特征是拿到就吃、拿到就用的,而不是拿回去服务于其他的事情。”
同样是便利店,不同的企业定位也各不相同。好邻居总经理陶冶介绍,以7-Eleven为代表的日系便利店,其最大品类是鲜食,包括常温的面包,低温的便当、三明治、果切,以及现场加工的蒸包、关东煮等;以美宜佳、唐久等为代表的内资便利店,销售额最大的品类是香烟,饮料和休闲食品位列第二、第三。
便利店要解决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需求,因此,便利店的密集度直接决定了是否便利。《2017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显示,在全国36个重点一、二线城市中,饱和度最高的五个为东莞、长沙、太原、深圳和广州,分别为每1012人、1531人、2101人、2228人、3076人拥有一个便利店,北京位居第20,每9620人拥有一家便利店。
“地理与气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便利店售卖商品的很大一块是水和饮料,南方天气热,水和饮料的销量很大,南方晚上的经营时间也相应长一些、客流也相对多一些。”王洪涛介绍,其次就是城市规划的区别,北京的马路大多很宽,过马路去便利店并不方便,而南方城市道路较窄、弄堂小巷较多,更适合便利店这种业态。
业内人士习惯用三个“半”来总结:只能做半年(冬天太冷)、半天(夜间消费习惯未养成)、半边街(路太宽)的生意,客流少、赚钱少,做这门生意的人自然就少了。
“虽然北京现在的便利店数量与上海相比有一定差距,但过三年应该可以追平,因为上海的市场已经基本饱和,而北京便利店市场正在超速成长。”全时便利店北京总经理杨波说。
■ 证照松绑给便利店送“便利”
2017年,北京市进行了“开墙打洞”专项整治,大量无证的小卖部、菜店撤离。根据规划,部分腾退空间将被改造为一刻钟便民服务圈、补足便民服务设施。
这会给便利店带来新的机会吗?
杨波认为这是肯定的:“便利店的商品都是有严苛的审核体系,厂商标准化生产、统一配送,全程冷链、一日四配,店面干净明亮,这是传统小卖部、夫妻店做不到的,他们的证照未必齐全,进货渠道无法把控。因此,未来便利店的发展空间确实更大。”
陶冶表示,过去有部分便利店就是开在这些底商中,治理开墙打洞后,商铺减少、租金提高,成本也大幅度上升,便利店企业必须重新调整格局,但同时,个体店退出也会为便利店带来市场增量,长远来看利大于弊。
“现在还不明显,但这部分的市场空间会在接下来的一两年中慢慢释放出来。”王洪涛表示,“这两年北京的政策是越来越好的,发展速度也起来了,消费者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
杨波介绍,《关于进一步促进连锁经营发展的意见》《进一步优化连锁便利店发展环境的工作方案》等政策,不仅使搭载简餐的便利店办理食品经营许可的难度降低,还对试点便利店企业实行“一区一照”登记,而最近的好消息是,北京便利店最多仅需5个工作日就能拿到食品经营许可证,除此之外还有“早餐工程”等专项资金支持。
但陶冶也坦承,政策利好并不代表便利店就能应声而开,现在,找铺子成为一个难题:“铺子本来就少,而便利店的商品价格比较固定,所以在租铺子的时候,我们跟定价随意的服务行业就很难竞争。我们希望手中有商铺资源的居委会、物业,在出租的时候,可以多考虑我们这些解决市民基本需求的行业。”
■ 城市服务搭载“便利店+”
陶冶介绍,好邻居在开店前会通过场外大数据来分析这个区域适合开一个怎样业态的店:偏重社区环境的开绿标店,满足简单做饭的小家庭、老人和孩子的消费需求,生鲜和冻品较多;偏重商务环境的开红标店,满足上班人群的快速就餐需求,鲜食较多。
而同一个类型的店,也会因商圈环境的差异:“比如在普通小区设店,那店里的散装生鲜就要多一些。而另一家开在中高档封闭小区内的绿标店,标准包装的生鲜则能占到销售额的20%左右。我们还会把小区居民发展成会员,通过微信群等方式进行精准营销,比如我们周末现切三文鱼,居民可以通过微信预订,也因为比较封闭,这个店晚上九点之后就是无人售货,刷脸就能进来。”
而借助摄像头、传感器、人脸识别系统,陶冶可以足不出户监控300多家门店的经营情况,通过将顾客和商品高度数字化,实现店铺管理的智能化。
“便利店这个概念其实是涵盖方方面面的,它首先是解决吃的问题以及日常生活的需求,除此之外,市民可能需要打印文件、照片,环卫工人需要喝水的地方,老弱病残需要帮助,顾客的需求随时在变,全时也随时在变。”杨波说,便利店应该是城市服务能力的重要载体,应该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更多的服务通过“便利店+”实现,如+线上、+社区、+KTV、+健身房、+生鲜、+智能货柜等。
而相对于日系便利店,杨波认为全时的优势在于对北京便利店市场更加了解,更擅长本土化经营:“我们能想到去卖炒饼、油条、豆腐脑、枣窝头、菜团子,它们不见得可以做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