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生态文明的“中国声音”
炎炎夏日,贵州,满目层峦叠翠,一派郁郁葱葱。生态贵阳,更是一城清爽。7月6日至8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如期而至,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2400多名政商领袖、专家学者及各界嘉宾齐聚筑城,共话生态文明新时代、共谋绿色发展新未来。
今年是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创办十周年。“十年磨一剑”,作为中国生态文明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峰会,论坛持续发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形成了一批务实有效的宣言倡议、行业标准、研究报告和箴言良策。丰富的论坛成果也扎扎实实落到了行动上,“论干结合”助推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出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作用。
十年之约,持续发出生态文明的“中国声音”
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理念。2009年8月,第一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成功举办,这是国内首个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论坛。此后3年,每年一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连续成功举办。
2013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正式晋升为国家级国际性论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门发来贺信。今年7月7日,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之际,习近平主席再次发来贺信,发出了全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的倡议。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是习近平主席在致2013年论坛的贺信中提出的重要理念,成为此后每一届论坛主题的核心关键词。从“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变革与转型――绿色产业、绿色城镇、绿色消费引领可持续发展”到“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十年来,论坛紧紧围绕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论断、新部署,积极回应社会对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共同关切,致力推动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和实践探索。
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上,冰岛前总统奥拉维尔・格里姆松发出倡议:“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清晰,决心坚定。我们要做好准备,在生态建设事业中加入中国的号召。”比利时前首相伊夫・莱特姆说,本次论坛能够为解决世界面临的重要生态挑战提供绝佳机会,通过倡导绿色化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说,中国政府认识到尊重自然、与自然共存的重要性,贵州已经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典范,十分期待贵州模式传遍全中国、传遍全世界。
汇集全球智慧,凝聚生态文明建设共识
“论坛不仅是贵州的,也是全国的,更是全球的。”“十周年之夜”活动现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长章新胜说,论坛立足贵州、扎根中国、服务中国、服务于世界和人类,秉承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开放方针。
十年来,论坛成为了汇聚全球智慧、共商可持续发展、共同探讨生态文明发展路径的平台,吸引了联合国、国际组织和各国政要、前政要以及商学媒民等各团体的积极参与。特别是2018年论坛年会,几乎涵盖了全球生态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所有顶级国际知名组织。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每年均形成《贵阳共识》:凝聚各方关于生态文明的最新见解和思想精华,达成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国际性共识。如2013年提出,加快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推进社会和谐和包容性发展,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修复自然生态和治理环境;2014年呼吁,以对人类共同负责和人类间相互包容的精神,秉持平等、互助、合作、共赢的宗旨,实现各国共同绿色发展;2015年指出,面对越来越多极端天气事件带来的严峻挑战,人类必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主动适应气候规律,合理开发和保护气候资源;2016年强调,全球携手加强国际协作,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切实承担起应尽的国际义务……
论坛“扎根贵州、着眼全国、面向国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探讨生态文明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分享知识与经验,汇集最佳案例,共商解决方案,促进政策落实的重要平台。论坛为世界各方来宾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来自全球各地致力于生态环保事业的各方代表,都能在论坛上展示各自在生态文明创造上的成果,并在论坛年会期间共商解决生态问题的最佳方案。
“论干结合”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实践落地生根
贵州是“知行合一”学说发源地,也是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试验田。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坚持“论”要高得上去、“干”要实得下来相结合的原则,不仅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声音”,也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打造了贵州样板。
近年来,贵州统筹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贵州的实践让中国和世界看到了绿色赶超、绿色引领、绿色红利的现实写照。
从2007年开始,贵州率先设置环保法庭并成立公检法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门机构;2014年,又率先出台全国首部省级层面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颁布实施30余部配套法规;2016年,贵州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不久后,贵州提出发展绿色经济、建造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五个绿色”,以及推动大生态与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大开放“五个结合”的总体布局。
聚焦全面落实“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贵州先后出台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加快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净土”四大工程;启动实施“千企改造”“千企引进”工程,开展十大污染源、饮用水源地“双源”治理工程,启动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实施草海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取缔乌江等流域网箱养鱼;累计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171台,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25.9万辆,治理历史遗留重金属废渣746万吨;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3478件群众举报投诉件全部办结,各市(州)、贵安新区省级环保督察巡查实现全覆盖。
2017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2%,连续7年居全国前三位。这一年,贵州完成退耕还林477.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08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积111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55.3%,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7%。
“贵州的实践生动说明,把绿色发展和经济增长对立起来的看法是对绿色发展真实含义的误解,是不符合实际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绿色发展有利于增长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新增长动能。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创办十周年,见证了贵州绿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双丰收”,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案例。
“让生态要素成为生产要素,生态优势就会成为发展优势,生态财富就会变成经济财富、社会财富。”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表示,贵州将发挥好论坛的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10日 09 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