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部纠偏,既是激励又是倒逼

环保 2019-07-29 10:56:29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新京报报道,据生态环境部26日透露,目前正在制定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技术指南,拟将全面达到超低排放的企业列为A级,这类企业在今年冬季重污染应对时不需采取限产或停产等减排措施。

  前些年环保“高压”之下,如同壮士“断腕”,但凡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时,各地几乎“一刀切”。生态环境部这次着力纠偏,既是对低排放合规生产企业的一次松绑,也是对落后污染企业的一场倒逼——不再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而是让落后的停止生产,让先进的企业合法生产。如此“适者生存”,才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法则。否则“一刀切”,企业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的法则中一起迸死,先进的企业被拖累,重污染企业却因为“要停一起停、要死一块死”,而感受不到压力。

  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美好的蓝天与白云,离不开严苛的法规与监管,同样也离不开科学、严谨的法规设计。前些年为加大监管力度,《大气污染防治法》赋予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据重污染天气的预警等级,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应急需要可以采取责令有关企业停产或者限产等应急措施”,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很多地方往往简单粗暴,动辄“一刀切”,辖区企业一限了之。这种做法,不仅伤及无辜,而且伤害了合规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也伤到了经济发展。

  我们说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是并不矛盾的。但是如此“一刀切”,反而是违背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规律的,是充满矛盾的。生态环境部正在制定的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技术指南,拟按照工艺装备、有组织排放限值、无组织控制措施、运输方式等环保绩效水平,将企业分为A、B、C三类,分别采取不同重污染预警等级应对措施和力度,提前告知企业,指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旨在保障公众健康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

  既要享受蓝天白云,又要同时享受经济健康发展的红利。这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生态与最高诉求。生态环境部此举,不是为所有企业松绑,而是分类指导、分级限制。通过这样的细分,改变的是以往污染面前一起停、工作部署“齐步走”的“一刀切”机制,在企业中分出节能减排效益的“三六九”等,让合规的企业放下包袱、甩开膀子“向前走”,也让污染的企业走出“队列”,一边“稍息”。这样既体现了激励,又形成了倒逼。倒逼节能减排不到位的企业痛下决心、迎头赶上。如此,才能实现环保与经济的共伴共生、同步发展。

  无独有偶,7月27日的新华社客户端编发了半月谈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基层干部群众叫苦不迭!一刀切式治理为啥屡禁难绝》。这篇深度调查报道,例举了包括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一刀切”现象,直指三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盲目追求快速见效,二是政策制定缺乏统筹,三是形式主义思维作祟。此中点到了生态环境部去年下半年发布的《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出台细化防止“一刀切”的有效措施,及时向社会发布公告。

  事实上中办、国办印发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已经明确,采取集中停工停产停业等“一刀切”方式应对督察的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或者其他有关责任人,视情节轻重将受到不同程度处分,甚至涉嫌犯罪的将移送监察机关或者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这是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具体指导和要求,也是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次大梳理、大调整。既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机制整理,也是思想解放的一场整治。事实证明,治理环境,不是光看一刀子砍下去的力度有多大,而是要看刀子有没有砍到点子上、砍到要害处,不能殃及池鱼,不能伤及无辜。那些为求短期政绩见效快,通过形式主义、武断层层加码的治理“刀法”,不仅不符合法治的要求,也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只能与事无补反添乱。这种“一刀切”,应该反被快刀所断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