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激流下难掩多重掣肘 分布式光伏市场布局凸显

环保 2018-06-17 15:45:53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近来,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连续出台,业界对光伏发电系统加速质变的预期已越来越强烈。除此之外,分布式光伏的新变化也给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而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之下,传统光伏企业如何在愈加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良性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发展激流下难掩多重掣肘 分布式光伏市场布局凸显   当前,能源需求的不断上涨和低碳循环的日益崛起,让清洁能源全面铺开已成必然趋势。作为清洁能源投资重头戏,中国能源供给革命也在不断纵深推进。近日,国家能源局对《关于完善光伏发电建设规模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两个文件进行征求意见。
   其中明确,自2018年起,各地要严格禁止未批(备)先建和先建先得、工商业分布式不能选择全额上网、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应采用“全部自用”的运营模式……对此,多个省市纷纷响应,众多社会资本密切关注,近来驶入发展快车道的分布式光伏能否“东山再起”?
   利好新政打开产业风口
   遵循因地制宜、清洁高效、分散布局、就近利用的原则,分布式光伏一般是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运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且在配电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光伏发电设施。其输出功率相对较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局地的用电紧张状况的同时,也具备突出的环保效益。
   相对于传统的光伏模式,分布式光伏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尴尬的是,尽管近年发展迅猛,但我国分布式光伏并网量仍只占较少份额,发展水平也总体滞后于集中式光伏发现系统。事实上,分布式光伏的概念在我国政策文件中早已提出:《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就提到要鼓励因地制宜建设就近式光伏项目;2017年底,分布式电价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0.37元,光伏发电项目自投入运营起执行标杆上网电价或电价补贴标准。
   此次利好新政也提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不纳入国家光伏发电规模管理,由各省(区、市)实施规模管理。制定本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包括五年发展规划、开发规模、年度建设规模、开发布局等。首次将户用光伏装机容量从以前的30千瓦扩大至不超过50千瓦,也表明国家支持个人投资户用光伏。
   “鼓励上述上网电量参与市场化交易或碳市场等机制,通过市场方式提高经济性”、“自2018年起,各地要严格禁止未批(备)先建和先建先得”……事实上,此前业界提出的多项建议,在此次出台的新政中几乎都有体现。有分析师认为,此举将促使以绿证交易等方式消化存量先建先得项目,减少国家补贴缺口。
   距离“黄金期”仍有长路要走
   此次两项政策的出台,从分布式光伏的规划建设、并网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勾勒出更加规范的产业路线图,被业内人士看作分布式光伏的新风口。遗憾的是,分布式光伏在迎来遍地开花的同时,距离发展黄金期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由于中东部的确靠近用电负荷,消纳能力相对强,在业内看来,中东部区域将成为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的主战场。除了有利于推进能源转型,对于中东部地区来说,分布式光伏项目的特点和优势还可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不少“坎”需要跨越。业内认为,分布式光伏在开发、并网、交易等环节还存在诸多瓶颈,亟需打破体制“玻璃门”。我国光伏开发洗钱多集中于西北部,大型光伏开发企业习惯于通过大规模投资进行集中式开发,单个屋顶项目的规模小,投资成效相对较低,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可以预见的是,对于告别“野蛮生长”阶段,亟需提升发展质量和优化布局的光伏发电产业而言,发展分布式光伏已成为提升光伏利用效率,推动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此次政策除了对应用领域拓宽的要求之外,还提出鼓励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资本流向往往是市场发展的风向标。国内券商指出,在光伏投资正从集中式开发为主的“三北”地区开始向“东南飞”的大趋势下,这些举措为企业和投资者入手分布式光伏项目注入了更强的内生动力。同时创新的商业模式不仅有利于形成光伏领域深度整合,还有望促进多个产业间的融合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