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地球”没有想象的那么冷
在距今6―7亿年前,地球经历了两次全球性的冰川事件,一度被认为那时全球海洋完全冰冻,地表冰盖厚度达到上千米,地球就像一个大雪球。然而,在“雪球地球”期间,气候一直是寒冷的吗?记者20日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研究发现,“雪球地球”期间,全球海洋并非处于完全冰冻,而是存在开阔水域,且气候有明显的冷暖波动。该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前寒武纪研究》上。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科学家提出了“雪球地球”的概念,认为成冰纪两次全球性的冰川事件(斯图特冰期和马里诺冰期),全球气温低至-50℃,整个海洋被完全冰封,地表水―气交换受到严重阻碍,地表风化作用与海洋生物固碳作用停滞,导致火山喷发出的大量CO2在大气中聚集。当大气中CO2浓度达到当前浓度约350倍时,强烈的温室效应,便会引起全球冰盖瞬间解体。
但是,近年来“雪球地球”假说受到广泛质疑。2018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郎咸国博士与北京大学沈冰研究员等人对我国华南成冰纪马里诺冰期沉积记录―南沱组地层进行了系统的沉积学研究,恢复了“雪球地球”的冰川动力学过程。
该研究根据沉积变化特征恢复了“雪球地球”的冰川动力学演化过程,发现马里诺冰期存在多次冰进―冰退旋回,表明“雪球地球”过程中的气候变化是动态的。
因此,有理由认为,成冰纪马里诺冰期过程中的海洋并非处于完全冰封的状态。该研究为正确认识成冰纪马里诺极端冰期事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同时该研究成果对于正确认识“雪球地球”冰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张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