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风云75载】对内改革运营模式 对外探索先进技术(连载三)

机械 2018-06-18 19:33:02 来源:第一工程机械网
1989年,徐州市将一批主机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分离出来,组建生产经营型企业实体徐工集团,并通过取消核心企业法人资格、推行股份制试点、积极吸收半紧密层进入紧密层等系列改革举措,逐步实施集团化运营,打造出了“十个集团九个空,一个不空在徐工”的标杆典范。

 >上世纪90年代,国外工程机械制造商对中国客户都非常傲慢和轻视,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设备购置价格反而要看这些国外企业的脸色。因为那时在装备制造业方面中国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与众多中国制造业企业一样,徐工集团没有专门的研发团队,研发能力几乎为零,为了改变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徐工在国家经济委员会的支持下,通过购买全套德国利勃海尔50吨产品图纸与整机全部零部件进行生产与产品研究。

 >那时德国全地面起重机已做到300吨级,50吨起重机在他们眼中仅是台小产品,而且已不是最先进的技术,所以在合作开发阶段他们将图纸、生产过程都向徐工技术人员毫无保留地展示,并且允许参观利勃海尔德国爱茵根工厂的徐工技术人员拍照,作为亲历这一过程的技术人员在描述当时场景时,念念不忘德国老工程师说的那句话:“当然可以!但是你们中国的工厂学不来。”话虽刺激人,但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由于中国缺失这种高端核心技术积累、关键技术人才,同时制造工艺技术的保障水平也达不到图纸设计的要求,首次大胆的技术引进尝试,却以失败告终,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高端的全地面起重机依然只能依靠高价引进,后来被誉为“工程机械之都”的徐州,在建设能够覆盖300公里的国家级气象雷达站时,因国产设备无法满足施工吨位需求,不得不从上海调度国外起重设备进行作业。连当时家门口的施工方案都无法解决,国家基础建设受到严重制约程度可见一斑。而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依然被挤压在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苦苦求生。

 >2000年,徐工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以先导操纵、高抬式平衡重、全头驾驶室外观、全覆盖走台板为特点的自主研发的K系列汽车起重机(QY16K、QY25K、QY35K、QY50K),发起中国起重机行业的第二次技术变革。K系列起重机也是行业内第一次由中国自主研发的系列产品。  【徐工风云75载】开拓创新:为中国制造装上臂膀(连载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