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相关介绍|领导班子成员名单|浙江师范大学地址
浙江师范大学领导班子
蒋国俊:党委书记
郑孟状:校长、党委副书记
邵国平:党委副书记
朱坚:党委副书记
李伟健:副校长
张根福:副校长、党委委员
钟依均:副校长、党委委员
潘慧炬:副校长、党委委员
傅关福: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浙江师范大学简介
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前身是杭州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设立,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5年,浙江师范学院从杭州搬迁至金华,1985年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和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2015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2020年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现由金华(校本部)、杭州(文二校区、萧山校区)、兰溪3个校区,19个学院(含独立学院)组成。
学科门类齐全,有72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数学、化学、工程学、材料学、环境/生态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个学科列入浙江省一流学科。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课程28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邮编:321004
历任领导
职 位 | 姓 名 | 任 期 | |
杭州师范专科学校时期(1956.8 - 1958.9) | |||
党委 | |||
党委书记 | 蒋养民 | 1957.1 - 1958.7 | |
党委书记 | 曲 荷 | 1958.7 - 1959.3 | |
行政 | |||
筹建人 | 王绍艮 | 1956.6 - 1956.12 | |
副校长 | 王绍艮 | 1956.12 - 1958.9 | |
校 长 | 曲 荷 | 1958.6 - 1959.4 | |
杭州师范学院时期(1958.9 - 1962.8) | |||
党 委 | |||
党委书记 | 曲 荷 | 1959.3 - 1960.4 | |
党委书记 | 魏鑑清 | 1960.1 - 1961.8 | |
代理党委书记 | 牛福地 | 1961.9 - 1962.11 | |
行政 | |||
院 长 | 曲 荷 | 1959.4 - 1959.12 | |
院 长 | 江希明 | 1959.12 - 1962.8 | |
浙江师范学院时期 (1962.8 - 1970.9 1974.8 - 1985.2) | |||
党 委 | |||
党委书记 | 江牧岳 | 1962.11 - 1963.8 | |
党委书记 | 李子正 | 1965.9 - 1967.11 | |
党委书记 | 于耐毅 | 1977.11 - 1984.2 | |
党委第一书记 | 李子正 | 1979.3 - 1984.2 | |
党委书记 | 方焕启 | 1984.2 - 1985.2 | |
行政 | |||
院 长 | 江希明 | 1962.8 - 1963.8 | |
院 长 | 郑晓沧 | 1963.11 - 1965.8 | |
院革委会主任 ( 学生 ) | 王清焕 | 1967.11 - 1970.7 | |
院革委会主任、院长 | 于耐毅 | 1977.11 - 1984.2 | |
院 长 | 蒋 风 | 1984.2 - 1985.2 | |
浙江师范大学时期 (1985.2 - ) | |||
党委 | |||
党委书记 | 方焕启 | 1985.2 - 1987.1 | |
党委书记 | 陈文韶 | 1987.1 - 1988.9 | |
党委书记 | 陈培德 | 1988.9 - 1991.9 | |
党委书记 | 朱 玉 | 1991.9 - 1997.1 | |
党委书记 | 毛华岳 | 1997.1 - 2002.5 | |
党委书记 | 李 鲁 | 2002.5 - 2008.5 | |
党委书记 | 梅新林 | 2008.6 - 2011.9 | |
党委书记 | 陈德喜 | 2011.9 - 2017.4 | |
行政 | |||
校 长 | 蒋 风 | 1985.2 - 1988.1 | |
校 长 | 薛克诚 | 1988.1 - 1992.9 | |
校 长 | 骆祥发 | 1992.12 - 1997.1 | |
校 长 | 朱 玉 | 1997.1 - 1999.3 | |
校 长 | 徐 辉 | 1999.3 - 2006.9 | |
校 长 | 梅新林 | 2006.9 - 2008.12 | |
校 长 | 吴锋民 | 2008.12 -2014.10 | |
校 长 | 蒋国俊 | 2014.10 - 2017.4 |
教授名录
鲍 嵘 卜月华 蔡妙珍 蔡 伟 蔡秀珊 蔡志良
蔡连玉 曹荣庆 曹晓华 曹志耘 曾平飞 车裕斌
陈秉初 陈 醇 陈德喜 陈凤娟 陈国灿 陈建华
陈建荣 陈杰诚 陈开勇 陈 敏 陈明昆 陈年福
陈青松 陈伟强 陈文荣 陈 雄 陈玉兰 陈中育
陈达如 陈丽娜 谌 林 程建文 仇秋生 慈 波
崔小敬 代 伟 邓佑文 丁革建 杜利民 杜巧连
段文奇 鄂世举 方春荣 方卫平 方允樟 冯定雄
冯昊青 冯九菊 冯建勇 付建舟 付安权 傅建明
高春甫 高红艳 高连和 高先龙 高 玉 高玉海
葛深渭 葛永海 龚昌德 郭 海 郭建玲 郭克俭
郭卫东 郭晓霞 韩洪举 韩建民 郝建修 郝仕油
何金苏 何上峰 何小卫 何亚兵 何益明 洪华嫦
胡德明 胡美馨 胡铁球 胡永举 胡 勇 黄朝表
黄立新 黄灵庚 黄家裕 黄仕华 黄 晓 黄中伟
贾 泂 蒋冬花 蒋国俊 蒋国勇 焦卫东 金炳尧
金海如 金洪震 金生鈜 金伟民 景秀明 阚君武
赖朝师 李 成 李画眉 李慧军 李绩才 李建华
李杰义 李金其 李克建 李棉管 李鸣华 李铭红
李启迪 李勤璞 李 蓉 李润洲 李圣华 李 盛
李淑梅 李 伟 李伟健 李文博 李熹平 李新生
李 勇 李长江 李正全 李 晶 李鹏涛 李西祥
梁勤欧 梁兆新 梁 清 林红军 林 机 林晓珊
林 燕 林一钢 林 源 林 云 刘鸿武 刘华文
刘建中 刘 梦 刘 鹏 刘士阳 刘世清 刘天振
刘万伦 刘 洋 刘 云 楼世洲 鲁继青 鲁剑锋
陆立军 罗孟飞 罗晓杰 吕家凤 马伯军 马洪海
毛力群 苗兰芳 牟宇宙 倪 健 倪旭芬 聂志平
牛长松 潘慧炬 潘 涌 潘正文 彭保进 彭 勃
彭丹雄 彭 纲 钱旭升 钱兆生 钱义先 乔 儒
秦金亮 邱江宁 邱兴雄 邱 宇 邱 欣 任 俊
任志君 桑广书 邵 晨 邵 杰 邵邻相 邵伟德
邵 勇 沈自飞 施俊天 施章清 宋清秀 宋永进
孙炳海 孙梅好 孙群郎 孙喜和 孙晓明 陶立方
田中初 童国秀 吐尔文江·吐尔逊 万秀兰 汪 俊
汪静一 王爱军 王 斌 王春燕 王冬云 王方园
王 珩 王洪岳 王洪钟 王 辉 王 锟 王立君
王 琴 王淑云 王 恬 王维凡 王秀萍 王一飞
王元恒 王月娟 王云娣 王巨山 王水泉 魏达思
温建明 吴东红 吴根柱 吴海庆 吴 卡 吴民祥
吴翔宇 吴 瑛 夏洪文 夏永辉 向道红 项建英
肖 强 肖 祥 谢建武 谢守红 徐辉明 徐今雅
徐丽珊 徐微洁 徐晓虹 徐秀斌 徐丽华 徐应涛
许学军 许益芳 薛 和 薛 岚 杨大庆 杨和平
杨宏宇 杨敏波 杨天平 叶荣华 叶卫兵 叶宗裕
殷晓杰 尹小斌 应朝福 应建芬 应小丽 於 荣
于逢春 于淑娟 于海瀛 郁张维 翟 峰 张 法
张富民 张根福 张浩然 张华军 张华龙 张建国
张建珍 张可伟 张立新 张天雪 张维忠 张先亮
张雪娟 张 艺 张 翼 张 勇 张涌泉 张永正
张长江 张 昭 张振新 张志良 张忠华 张加勇
张俊岭 章剑锋 章康达 章子贵 赵国良 赵雷洪
赵山奎 赵铁军 赵晓华 赵瑶丹 赵志辉 郑军德
郑孟状 郑荣泉 郑绍成 郑文哲 郑忠龙 郑娟曼
郑 墨 郑志恋 钟发荣 钟依均 钟朝芳 周昌军
周红霞 周金明 周 鹏 周绍斌 周盛凡 周卫东
周小顺 周旭东 周跃良 周芷汀 周志山 朱钢国
朱华友 朱 坚 朱丽东 朱前星 朱伟东 朱伟义
朱信忠 朱绪鼎 朱宗顺 朱相荣 邹贤尧
(以上数据截止至 2020 年 9 月)
校训
说明:
1.“砺学砺行”之“砺”,本指磨刀石,初作“厉”,后作“砺”。用作动词,意为“砥砺”、“磨砺”。砺、厉、励,三字相通,引申为 “勉励”、“激励”、“振奋”等义。“学”,涵括“学问”和“学习”两个层面,前者主要指“学识”、“理论”,后者主要指“认知”、“研习”;“行”,涵括“行为”和“作为”双重蕴义,前者主要指“行动”、“实践”等基本义,后者主要指“品行”、“有为”等提升义。“砺学砺行”,包孕着丰富的辩证思维,不仅要“知行合一”、“学行并举”、“理论联系实际”、“道德文章俱佳”,而且将“学”与“行”统一于相互砥砺、激励的动态过程之中,着力于励志奋勉、精韧不怠,要求全校师生员工立学立行,不断修养学品、探研学问,且躬身履践、日进有功,以追求一种超迈高远的卓越人生境界。
2.“维实维新”之“维”,本指系物的大绳,后亦喻指一切事物赖以固定的东西,如“地维”、“纲维”等。用作动词,意为“维系”、“连结”。维、唯、惟,三字相通,引申为“惟一”、“惟独”、“只有”等义。“实”,即“实事求是”、“敦实诚信”之“实”;“新”,乃 “革故鼎新”、“开拓创新”之“新”。50年来,师大人崇尚实践、探究本质、追求创新、服膺真理,且薪火相传、日新月异,形成了独特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因此,“维实维新”四字,执本秉要,取精用弘,不仅是对师大校训历史文脉的承续与发展,而且也是对其思想要义的升华与阐扬,更是对师大学人的约律与激奋,是全校师生员工“已然”的共同语言和“应然”的行为准则及其统一体。它将“实”与“新”融会于相互维系、并进的不懈追求之中,要求唯实是从、唯新是举,追求真知、创造新知,共享人类文明新成果,开辟人类知识新天地。
3.“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熔铸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神髓,凝炼了浙江师范大学50年教育之精魂。在内容上,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注重“学行结合“与“实新偕进“的两两对应及其有机统一,富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浓郁的现代大学气息,文意畅达、文气贯通,言近而旨远、辞约而意丰;在形式上,运用中国古典诗赋叠字、复沓等修辞手段,贴切允当、庄重典雅,谐音协律、易记易诵。
校标
说明:
校标为圆形造型,其基本轮廓由两个同心圆构成。外圆的外框为墨绿色(标准色:C:100,M:0,Y:100,K:50),圆环背景为白色,圆环上半部分设计有中文校名(校体字),下半部分设计有英文校名,中英文字为墨绿色(标准色:C:100,M:0,Y:100,K:50);内圆为绿色背景(标准色:C:100,M:0,Y:100,K:30),中央设计有白色的人字形的图案,图案下方标有1956;两个同心圆之间设计有一个墨绿色的圆形线条(标准色:C:100,M:0,Y:100,K:50),其各部分的关系如上图所示。
1.校标主图案,如一个人字,坚实而有动感,象征学校充满青春活力的个性,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强调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2.校标主图案,又如一座山峰,挺拔而秀美,表示我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芙蓉峰下,同时象征师大人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
3.校标轮廓由两个同心圆构成,内圆设计为绿色背景,外框为墨绿色的实线,代表的是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外圆设计为白色背景,外框为墨绿色的实线,体现时代性、国际性、开放性的特点。
4.1956为我校创办时间,说明学校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校体字浙江师范大学与英文校名相对应,寓意师大传统与现代一脉相承,本土与国际融合相通。
5.整个标识在审美艺术效果上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易于认同和传播。
管理部门
校办
校区管委会
组织部、统战部
宣传部
机关党委
纪检监察室
离退处
本科教学部
教务处
科研院
科技处
社科处
人力资源部
计财处
学生处
研究生院
国际处
审计处
公管处
采购中心
实验设备处
校建处
保卫处
继教处
群众团体
工会
团委
直属单位
高培中心
继教院
图文中心
图书馆
期刊社
汉办
档案馆
网信办
校友办
文科实验中心
信息实验中心
附中
研究机构
教科院
儿童研究院
非洲研究院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物理化学研究所
边疆研究院
含氟新材料研究所
杭州高等研究院
浙江省2011卓越教师培养协同创新中心
科学教育研究中心
学院
初阳学院
经管学院
法政学院
马院
教育学院
幼师学院
体育学院
人文学院
外语学院
音乐学院
美术学院
文传学院
数计学院
物电学院
生化学院
地环学院
工学院
国际学院
中非商学院
经营服务单位
资产公司
后勤集团
教育集团
独立学院
行知学院
其他
幼儿教育集团
创新创业学院
浙江省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
浙江省孔院中心
医 院
科技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