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简介|领导班子|地址邮编

教育热点 2021-08-29 17:18:22 来源:中创网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北京协和医学院领导班子
 

  王辰:院校长

  王辰,男,汉族,1962年8月生,山东德州人,1985年8月参加工作,1993 年 9 月 加 入 中 国 共 产 党。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全 国 政 协 常 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日医院呼吸中心主任。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荣誉主任委员,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卫生组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戒烟与呼吸疾病预防合作中心主任,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医学部荣授院士。Chinese Medical Journal总编辑,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主编。

  长期从事肺栓塞与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烟草病学等领域的医疗、教学与研究工作。长于呼吸疑难病与危重症诊治。做出序贯机械通气、肺栓塞减量溶栓疗法、确证中药对流感疗效等多项创新并进入国际指南,指导改善临床实践。明确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的疾病负担与诊疗状况。承担国家及国际重要研究项目10余项。在New Engl J Med、Lancet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肺栓塞》《呼吸支持技术》与国家规划教材《内科学》《危重症医学》等10余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一等奖1项、特等奖1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世界卫生组织控烟杰出贡献奖。
 

  姚建红:党委书记、副院校长

  姚建红,男,汉族, 1970年1月出生,江西南昌人,医学博士,1991 年 12 月 加 入 中 国 共 产 党,1993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校长。

  历任北京胸科医院医师、医务科医师,卫生部办公厅干部、副主任科员,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卫生部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副司长,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卫生计生监察专员(正司局长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卫生健康监察专员(正司局长级),曾挂职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正厅级)。

  长期从事深化医改和基层卫生的理论研究、实践推广和重大政策文件的起草工作。组织和牵头协调起草年度深化医改重点任务安排、“十三五”深化医改规划以及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健全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等文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工作,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和专家开展形势分析、策略应对以及趋势研究等方面工作,协调组织开展地方防控经验的评估等。

  2021年3月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校长。全面主持院校党委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处(继续教育学院)。协助管理规划发展处,新闻中心。负责联系:肿瘤医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研究所)、医学信息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培训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教育基金会、北京协和医学院校友会。
 

  李青:三级职员、副院校长

  李青,男,汉族,1965年5月出生于山西长治,中 共 党 员。198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系并获得理学学士。1986年8月-1992年5月任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历任实习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1992年6月-2009年12月任职于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历任基因与细胞工程处(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办公室)干部、高技术一处副处长、政策协调处处长、产业发展处处长,其中2006年11月至2009年6月挂职担任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助理。2010年1月-2019年6月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目前兼任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

  2019年6月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分管财务处及资产中心、产业处、基建处、行政后勤处,兼任北区建设办公室主任。负责联系药用植物研究所、输血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读者服务部、北京协和医药科技开发总公司、北京协和医学科学技术开发公司、北京协医服务中心、明日医药交流中心、浙江赐富医药有限公司。
 

  张抒扬:副院校长

  张抒扬,女,汉族,1963年出生,吉林省吉林市人。1980 年考入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学制六年。1985 年 在 校 期 间 加 入 中 国 共 产 党。198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获临床医学学士 学位;同年被保送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师 从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学专家方圻教授和金兰教授,1991 年7月毕业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还完成了内科住院医师严格培训,1990年4月至1991年4月担任协和医院内科总住院医师,1991年7月-1995年5月在协和医院心内科任主治医师,1995年5月–1999年5月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Alton Ochsner Hospital心脏科导管室做博士后研究,1999年5月回国,1999年–2004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004年起,协和医院心内科任主任医师、教授。

  目前已经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主编/译专著12部。享 有 国 家 政 府 特 殊 津 贴,为国家卫生计生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中华医学会“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和“卓越建树奖”荣誉称号。2002年曾担任协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2008年起担任协和医院临床药理研究中心主任兼心内科副主任,2011年8月任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2015年12月兼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2019年6月任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现兼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世界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北京医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罕见病联盟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研究型医学学会罕见病分会会长。

  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兼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分管医院事务处,负责联系护理学院。
 

  姚龙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姚龙山,男,汉族,1962年12月出生,天津人, 1985 年 7 月 加 入 中 国 共 产 党,1985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2002年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1985年至2005年在药用植物研究所工作,历任科技产业处副处长、办公室主任、所长助理兼国资产业处处长。2005年进入院校工作,历任科技产业处处长、院校长助理、总务长、行政基建处处长、院校机关党委副书记,2013年12月担任院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其中,2007年8月至2009年7月在鞍山市千山区挂职锻炼,担任区委常委、副区长。

  曾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获得院校优秀党员、精神文明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分管党委统战部、纪检监察室、工会,负责出国人员政审。协助管理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审计处、继续教育处(继续教育学院)。负责联系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放射医学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北京协和汤山会议中心。
 

  王云峰:党委副书记

  王云峰,男,汉族, 1962年1月出生,北京人,研究员。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2 年 12 月 加 入 中 国 共 产 党。1982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学校实验技术专业毕业,1989年7月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毕业,1998 年 7 月 北 京 市 委 党 校 行 政 管 理 在 职 研 究 生 班 毕 业。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学校学生办主任、团委书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团委书记、宣传部副部长(兼)、学生处(学工部)处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副书记。

  历任中华护理学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护理杂志》副主编、《中华护理百年史画》副主编。“技不精则无以立名 德不厚则无以行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程”研究报告荣获第三届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优秀奖,“长学制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探索与实践”荣获中国卫生思政工作促进会医学科研分会优秀研究成果奖,“全方位多途径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培育卓越医学人才”荣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分管机关党委、离退休职工管理处、保卫处(部)、团委、学生处(学工部),负责研究生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助管理党委宣传部、研究生院。负责联系病原生物学研究所、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
 

  张勤:副院校长

  张勤,女,白族,1972年11月出生,云南大理人,2000 年 6 月 入 党,1995年8月参加工作,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党委常委。

  1990年至1995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学习;1995年至1997年在云南省大理大学附属医院担任医师;1997年至2000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系攻读硕士学位,专业方向为高等医学教育管理;2000年至2003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党.政办公室工作;2003年至2009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其间2006年至2007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学习医学课程设计;2009年至2015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其间2009年至2014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高等医学教育管理。2015年7月任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

  张勤同志现任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医学人文素质与全科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委员。担任《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等杂志编委。在Medical Teacher 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教育学论文,2009年曾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分管教务处、医学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发展中心、教学服务中心。协助管理办公室及档案中心。负责联系药物研究所、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药学院。
 

  王健伟:副院校长

  王健伟,男,汉族,1968年12月出生,山东烟台人,中 共 党 员,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

  1992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95年、1998年分别毕业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获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8月至2006年2月,历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2006年2月至今,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简称院校)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教授(长聘)、博士生导师,克里斯托弗•梅里埃实验室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院校科技管理处处长。2019年6月任副院校长、党委常委。

  主要从事重要呼吸道病毒感染致病机制与防治研究。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万人计划”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多项人才计划项目支持。“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总体组成员、“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Biosafety & Health杂志执行主编。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近20项,作为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近100篇,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6项。

  分管科技管理处(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办公室,含学报编辑部)、医学科技体系与核心基地建设办公室、信息化办公室(信息化与网络安全中心),负责出国(境)任务批件(确认件)审批。协助管理人事处、国际合作处(台港澳办公室)、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负责联系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微循环研究所、皮肤病医院(皮肤病研究所)、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系统医学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北京协和医学院简介
 

  中国医学科学院1956年成立。北京协和医学院1917年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自1957年起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作为我国最高医学研究机构和最高医学教育机构,院校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引领我国医学科技教育发展和维护人民健康为己任,为我国医学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院校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23个研究所(院、基地)、6家医院、7所学院、56个创新单元,集医教研防产为一体的国家医学科学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院校拥有两院院士24人、国家杰青39人;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4个;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有6个A类学科;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其他国家级科研基地8个。院校有6所直属医院,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医院、肿瘤医院、整形外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和皮肤病医院,集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于一体,形成了国内外闻名的医疗、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的临床医学体系。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9号 邮编:100730
 

历任院校领导

 

历任校长
麦克林
(Franklin C.Mclean) 
1918-1919  担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 
胡恒德
(Henry S.Houghton) 
1920-1928
1938-1942
 担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 
顾临
(Roger S.Greene) 
1928-1938  担任北京协和医学院代理校长 
刘瑞恒  1929-1938  担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 
李宗恩  1949-1957  担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 

历任院校长

沈其震  1956-1958 院长,著名医学专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黄家驷  1958-1983 院长、校长,著名胸外科专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吴阶平  1983-1984 院长、校长,著名泌尿外科专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顾方舟  1984-1992 院长、校长,著名病毒学教授,
六十年代初成功研制脊髓灰质炎口服活疫苗 
巴德年  1992-2001 院长、校长,著名免疫学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德培  2001-2011 院长、校长,著名医学分子生物学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益新  2011.8-2015.12 校长,著名肿瘤学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 
曹雪涛  2011.8-2017.12 院长、校长,著名免疫学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历任党委书记

张之强  1952-1965  党委书记 
白希清  1966   党委书记 
杨 纯  1976-1978  党委书记 
王 伟  1978-1979   党委书记 
林士笑  1979-1982  党委书记 
冯佩之  1983-1984  党委书记 
钱昌年  1986-1998  党委书记 
刘晓程  1998-2000  党委书记 
祁国明  2000-2001  党委书记 
刘 谦  2001.7-2007.12  党委书记 
李立明  2008.1-2016.8  党委书记 
李国勤  2016.9-2019.3  党委书记 
吴沛新  2019.6-2021.3  党委书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名单
 

临床医学部

于金明

马  丁

王  辰

王  俊

王  琦

王正敏

王宁利

王永炎

王拥军

王学浩

王爱霞

王福生

卞修武

石学敏

 

卢世璧

 

田  伟

付小兵

仝小林

宁  光

朱晓东

乔  杰

刘允怡

刘玉清

刘志红

刘丽笙

刘  良

汤钊猷

阮长耿

孙  燕

李兰娟

李兆申

吴孟超

吴咸中

吴以岭

邱贵兴

汪忠镐

沈祖尧

宋尔卫

张  运

张伯礼

张英泽

张金哲

陆  林

陈义汉

陈子江

陈可冀

陈在嘉

陈孝平

陈香美

陈洪铎

陈赛娟

 

陈灏珠

 

尚  红

罗慰慈

周良辅

郑树森

郎景和

赵玉沛

赵继宗

郝希山

 

胡亚美

 

胡盛寿

钟南山

侯凡凡

贾伟平

夏照帆

顾  瑛

高润霖

郭应禄

黄荷凤

曹  彬

葛均波

董家鸿

韩雅玲

韩德民

曾益新

谢立信

赫  捷

廖万清

樊  嘉

樊代明

黎介寿

戴尅戎

  


口腔学部

王松灵

邱蔚六

张志愿

周学东

  

  


基础医学与生物学部

马  兰

王红阳

王志珍

王志新

王恩多

王琳芳

毛江森

巴德年

叶玉如

田志刚

刘以训

刘秀梵

刘新垣

刘德培

苏国辉

李  林

李  蓬

杨胜利

杨焕明

杨雄里

吴天一

吴祖泽

沈  岩

沈倍奋

张  旭

张  学

张友会

张永莲

张明杰

张学敏

 

陆士新

 

陈  薇

陈  霖

陈化兰

陈国强

陈宜张

陈晔光

陈焕春

邵  峰

林东昕

尚永丰

季维智

金宁一

周  琪

赵  铠

赵国屏

钟世镇

段树民

侯云德

饶  毅

饶子和

施一公

施蕴渝

闻玉梅

洪  涛

姚开泰

贺  林

贺福初

袁国勇

夏咸柱

夏家辉

顾健人

徐国良

高  福

郭爱克

唐崇惕

曹雪涛

隋森芳

董  晨

董尔丹

韩启德

韩济生

韩家淮

程书钧

程和平

舒红兵

童坦君

 

曾  毅

 

曾溢滔

强伯勤

蒲慕明

詹启敏

裴  钢

鞠  躬

魏于全

  

  

  

  

  


药学部

丁  健

于德泉

王  锐

王广基

王军志

丛  斌

刘  耀

刘昌孝

李  松

李大鹏

李校堃

杨宝峰

肖培根

张礼和

陈志南

陈凯先

陈新滋

陈冀胜

岳建民

 

周同惠

 

周宏灏

赵玉芬

郝小江

胡之璧

俞永新

姚新生

秦伯益

夏宁邵

徐锦堂

唐希灿

桑国卫

黄璐琦

蒋华良

蒋建东

韩  锐

甄永苏


卫生健康与环境学部

王陇德

庄  辉

沈洪兵

陈君石

金  力

金  奇

郑静晨

顾东风

徐建国

程天民

  

  


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部

王威琪

 

陆如山

 

陈亚珠

陈润生

俞梦孙

骆清铭

顾晓松

程  京

  

  

  

  

  

校徽
 

校徽     

  院校徽章为璧形,寓意为中西合璧,其绿色和白色象征生命的常新与永恒。

  徽章的内容包括盾牌、殿堂、桂冠、玉兰、绶带及院校中英文名称。

  徽章上方的“协和盾牌”象征抵御疾病、护佑生命。它由校名中的“和”(协和、人和)与“U”(Union或Unity)对应而成。“和”为草书,如飞动的蛇杖,它源于古希腊传说中的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手杖和使神赫耳墨斯手杖,象征神奇的医术和中立的医德。是国际公认医用标志。下面翻开的书本象征开卷有益,其左右记载的“1917”、“1956”分别是校奠基与院命名的时间。神杖、圣蛇、书本分别象征科研、医疗、教学。盾徽既为璧徽组成部分,也可独立使用。

  徽章整体上体现院校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团结奋进的精神。

 

组织机构
 

  办公室

  党委办

  人事处

  组织部

  规划处

  财务处

  科技处

  体基办

  医务处

  产业处

  宣传部

  统战部

  国际处

  审计处

  纪监室

  基建处

  机关党委

  离退休处

  信息办

  后勤处

  保卫处

  工会

  团委

  教务处

  学生处

  研究生院

  研究生综合处

  研究生招生处

  研究生培养处

  学位学科处

  继教处

  档案中心

  新闻中心

  资产中心

  教研中心

  教师中心

  教服中心

  护理学院

  公卫学院

  人文学院

  校基金会

  校友会

  校出版社

  协和总公司

  协和科技公司

  协和汤山中心

  校培训中心
 

教育教学
 

  本科专业情况

  北京协和医学院是我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发源地,开启了我国8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和高等护理学教育的先河。在中国现代医学的各个领域,协和人或成为奠基人,或成为开拓者,在我国医学教育领域具有特殊的地位和独特的社会影响力。北京协和医学院办学特色鲜明,一直坚持“高进、优教、严出”的精英培养模式,以培养具有真才实学、学风严谨、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教研复合型人才而闻名,不仅造就了林巧稚、黄家驷、吴阶平等中国医学界的泰斗,还培养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临床医学家、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护理学家和医政管理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本科招生共有两个专业,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和护理专业。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创办于1917年,护理专业本科创办于1920年,两个专业均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学制8年,每年招生总数不超过90人。前两年半为医学预科阶段,在清华大学学习普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课程。后5年半为医学本科阶段,在协和本部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完成临床实习、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学生毕业时成绩优秀、符合学位授予规定者可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护理学本科专业学制4年,每年招生总数为150人,学生毕业时符合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大多数毕业生成为护理行业的领导及骨干,为推动中国护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已有7名毕业生获得国际护理学界最高荣誉“南丁格尔奖”,为我国护理院校之首冠。

  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促进护理事业发展,提高护理学科水平,培养高端的护理领军人才,北京协和医学院于2019年开始启动卓越护理人才贯通培养改革试验班(简称“护理卓越班”),学制6年,每年招生总数30人,本科成绩优秀者可全部获得推免保送研究生资格,毕业时符合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护理学专业硕士学士学位。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

  为响应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卓越医学2.0”建设,加强医学教育与多学科融合,建设世界一流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从2018年开始创办了“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简称“临床试点班”),招收学科基础宽厚、热爱医学、个性心理特征适合学医、具备成为卓越医生潜质的优秀本科生,以培养多学科背景的高层次拔尖创新医学人才。临床试点班学制为4年,每年招生不超过30人,毕业时符合要求者授予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临床试点班的培养方案采用以临床实践为导向的“器官-系统-功能”教学模块,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体系,体现基础与临床的高度整合;同时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自主学习,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并实行贯穿全程的职业素养教育和学术能力构建;致力于培养思想品德高尚,具备社会担当、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高层次卓越医学领军人才。
 

  护理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的前身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始建于1920年,是我国最早开设护理本科教育的学校。2019年招收首届“卓越护理人才贯通培养改革试验班”30名学生。护理专业四年制本科每年招生120名(含助产和老年方向),卓越班每年招生30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每年招收12~18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每年招收3~5名。学院着重培养“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护理领域拔尖创新人才,推动护理事业健康发展。

  协和护理教育自开办以来,在中国现代护理发展史上的地位是公认的,所创立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课程内容,成为我国护理教育的榜样。自1983年我院1931届毕业生王琇瑛先生成为我国第一个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起,至今已有陈路得、林菊英、黎秀芳、刘淑媛、吴欣娟和李红共七位毕业生先后获此殊荣,成为中国护理学界的典范。大多数毕业生成为护理行业的领导及骨干,协和护理教育为推动中国护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教育部、财政部小规模特色办学项目的支持下,学院坚持开放式办学,与十余所境外高校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每年接待外籍专家学者来访、境外学生交流数十人次,组织优秀学生赴境外学习交流,本科学生出访人数占年级总人数约50%,研究生100%出境访学。此举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敏感捕捉护理专业发展动态。

  目前协和护理教育已经形成博士、硕士、本科多层次的办学格局。护理学院正在按照“小规模、高层次、多方向、国内引领、国际先进”的办学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依托,以创新发展为基本策略的精英教育,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的护理学院,引领国内护理学教育和研究的未来发展。

  1.护理专业研究生培养

  自1993年开始在临床医学下设立护理学硕士点并开始招生,1996年成立了我国第一所护理学院,同年第一名学术型硕士生入学,开启了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专业的研究生培养。2004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合作率先在国内开始了护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培养。2010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成为第一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招收第一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1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第一批获得护理专业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2. 护理卓越班培养

  “卓越护理人才贯通培养改革试验班”实行贯通培养,学制为六年,招收高中毕业生(男、女兼收)。学生按规定修完教育教学规定内容,达到毕业要求和学位授予标准的学生,分阶段颁发相应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

  ⑴培养目标

  根据“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原则,培养适应社会健康照护需求,掌握宽厚坚实理论知识,具备开拓进取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科学态度,具有宽广国际视野和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娴熟专业技能和博爱人文精神,能在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机构从事护理实践、管理、教学、研究的专业领军人才。

  ⑵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护理学、基础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

  专业核心课程:护理学Ⅰ、Ⅱ、Ⅲ、Ⅳ、Ⅴ、Ⅵ,中医学、社区护理、护理管理学、护理研究、护理教育概论、专业发展、临床思维训练、高级护理实践、循证护理学、专业英语等。

  3.护理专业本科培养

  经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批准,学院自1996年即对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推行了新的教育模式,实现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护理本科学制为四年,招收高中毕业生(男、女兼收)。学生在校学习医学基础和护理专业课程,完成临床实习和科研训练。学生按规定修完全部课程,完成毕业论文,成绩合格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⑴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富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具备终身学习潜力、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职业素养,综合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并在学术方面进行国际交流的初步能力,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

  ⑵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护理学、基础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

  主要课程:人体生物学Ⅰ、Ⅱ、Ⅲ,药物治疗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学Ⅰ、Ⅱ、Ⅲ、Ⅳ、Ⅴ、Ⅵ,生长发育,人际沟通,护理心理学,人类发展与哲学,社区护理,护理教育概论,护理管理学,护理研究等。

  临床教学基地:包括院校系统内的六家医.院;院校系统外的专科教学基地和社区实践教学基地,为护理专业各层次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研究生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简称院校)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相互依托,优势互补,教研相长。她面向全国,承担着科研、教学、医疗三大任务。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现下设综合办公室、招生办公室、培养办公室和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同时,依托分布在全国6省(市)的29个研究生培养单位(19个所属单位及10个挂靠单位),形成了院校——所院两级系统完整的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普通全日制在校研究生达3100余人。20多年来,协和毕业研究生达13000余人,授予硕士学位5400余人、博士学位4600余人,他们为国家医药卫生、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院校研究生教育学科门类齐全,综合优势显著。覆盖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哲学5个学科门类,培养研究生的研究领域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口腔医学,公共管理,生物医学工程,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科学技术与哲学等。截至2009年12月,院校设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已获得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和中西医结合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三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三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拥有260多个实验室,其中国家实验室1个(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部委级重点实验室10个;藏书超过86万册,期刊5700余种,被定为国家级中心图书馆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医学分中心。院校研究生教育依托院校资源办学,优良的科研设施设备、大量的前沿课题项目、充足的科研经费、雄厚的实践基地、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源、一流的导师队伍及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等,为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参与课题实践、锻炼创新能力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院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大批在医药卫生领域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并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教授。现有两院院士2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1人为两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学科评议组成员9人(其中3人为学科评议组组长);博士生导师370余人,硕士生导师630余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4人,省部委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0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30余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600多人。

  研究生院将秉承“严谨、博精、创新、奉献”的校训,按照“高层次、研究型、国际化、有特色”的办学要求,承担起培养一流的医学人才、提供一流科研成果和一流的医疗服务的重任,为实现把院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医学科学中心和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重点学科

  北京协和医学院是首批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现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专业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专业点3个,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自行审核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的委托学位授予单位。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三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可分别授予医学博士、理学博士(哲学博士)、医理双博士、工学博士、医学硕士、理学硕士、工学硕士和管理学硕士等学位,每年授予博士学位人数位居全国医学院校首位。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

  生物学、药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

  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妇产科学、肿瘤学、麻醉学、内科学

  三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

  外科学(胸心外)、外科学(骨外)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

  外科学(普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

  药用植物学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

  神经病学、眼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

  转化医学

  三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

  外科学(普外)
 

  继续教育

  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是学校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于1984年开展继续教育工作, 1986年成立继续教育处,根据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1998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2003年10月正式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已形成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体系。

  目前,我院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开设了专科和专升本两个层次的课程,设护理学、医学影像学(影像技术方向)、医学检验学三个专业。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工作主要开办医院管理培训、住院医师培训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班;建立了心血管内科学、整形外科学 、妇产科学、皮肤病与性病学、肿瘤学等十二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基地,每年培训人员一万余人次。
 

  招生就业

  北京协和医学院(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是该国一所历史悠久设有八年制医学教育和高等护理教育的重点医科大学,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4年创办。中国医学科学院(简称医科院)成立于1956年,是该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唯一直属高校(2002年9月后由教育部、卫生部共建),与医科院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医科院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提供雄厚的师资和技术力量,北京协和医学院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的医学科学人才,相互依托,优势互补,教研相长,共同发展。

  本科招生网

  北京协和医学院本科招生有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和护理学专业。

  自2003年起,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的招生计划纳入清华大学总招生计划,由两校共同完成招生录取工作。凡志愿报考协和“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报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并可同时报清华大学其他理工类专业。通过强强合作,清华大学雄厚的基础学科综合优势和优良的学术氛围,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医学领域中强大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医学实力,将得到充分的发挥。

  详情参见:

  本科招生网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

  研究生招生

  协和医大的研究生教育,强调科研创新能力与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并重。研究生院负责总体规划、统筹管理全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各院系和科研单位是实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机构。

  详情参见:研究生招生网、研究生院网站。

  继续教育招生

  协和医大的继续教育分成人教育、非学历教育和培训两类,是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管理、实施继续教育的主体单位是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非学历教育管理办公室主管全校的非学历培训项目。

  详情参见:继续教育学院招生网。

  就业指导

  详情参见: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