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保教育」:己所不欲,勿施于娃

教育热点 2022-02-08 14:39:38 来源:

  许多父母都会抱怨一件事,那就是孩子对自己指令的抗拒。注意,不是叛逆,孩子也不一定是在叛逆期,但孩子对于父母的指令往往会下意识地抗拒。抗拒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拖拉磨蹭、消极怠工、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对此,多数父母的应对,都是训斥,甚至打骂,以及包括关小黑屋在内的,各种花样繁多的惩罚方式。但,效果往往并不好。经常都是惩罚一次,一段时间里孩子能听话些,但很快就故态复萌,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各种抗拒方式重新冒头。

  然而,对于父母的指令,孩子为什么会这么抗拒,即使明知会受到惩罚?不妨,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那些常见的,经常会被孩子反复抗拒的,来自父母的指令都有哪些。

  首先,看书学习,写作业。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监督孩子看书学习写作业,始终是一件老大难的事情。稍不注意,孩子就会开小差,注意力分散。就算一眼不错地盯着,孩子也常常拖拉磨蹭,眼看着手中的课本半天都翻不过去一页,难怪父母们看着着急。

  其次,吃饭。

  最常见的,大概就是父母追着孩子喂饭了。常常千哄万哄,就差跪求了,孩子才不情不愿地吃上一口。很多家庭中,为了让孩子吃饭,常常闹得鸡飞狗跳。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父母们筋疲力尽,而孩子们也不会高兴。下次吃饭,还会是下一场战争。

  再次,穿衣。

  记不记得电影《流浪地球》中的一幕,当老何拿出烟盒,看到盒底那张写着“儿子,天冷了记得穿秋裤”的字条,是不是有点感动?然而现实是,当父母拿出秋裤的时候,面对的往往是孩子极其不情愿的表情。

  然而,这些问题真的无解吗?其实不然,真正的症结其实在父母身上。

  出自《论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早已成为中国人的行为准则之一,意思就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但,当我们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的时候,往往都忘记了这句话,忘记了人与人交往中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比如写作业,其实很多时候,学校老师给孩子布置的作业都是有限度的。

  孩子回到家在写完作业之后,父母却常常会拿出很多其他的习题给孩子做,或者作业写完了也得看书学习,想写完作业尽情去玩?不存在!必须一直看书学习!

  可是,父母在这么做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想起自己加班的感觉。

  当你辛辛苦苦在外面上了一天的班,累得只想倒头就睡的时候,却忽然有人让你加班,你怎么想?

  不要说父母和孩子不一样,父母加班可以挣钱,孩子学习都是为自己学什么的。

  就像成年人工作太累需要休息、需要减压一样,孩子学习难道不会累?难道不需要减压?

  说到吃饭问题,父母们往往满口都是怕孩子吃不饱、怕孩子营养不良。

  但,他们没看到很多孩子都快胖成球了吗?就算没有,强迫喂饭的行为,也是造成孩子厌食症的最大病因。吃饭问题,孩子只要不饿,就不该强迫。

  其实类似问题父母也会遇到,被劝酒就很类似。

  现今法律都规定了,强迫劝酒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对孩子强迫喂饭怎么就成了“爱孩子”了呢?

  至于穿衣,还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冷暖,一种是审美。

  强迫孩子穿过多的衣服,造成孩子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的例子屡见不鲜,多数都是出自老年人之手,但也不乏年轻父母这么做的。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觉得冷,爷爷奶奶觉得冷,孩子并不觉得冷。

  科学证明,孩子的体温是要略高于成年人的,同时精力过剩的孩子往往运动量很大,这就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孩子穿得太厚,热量无处散发,也是会生病的。

  至于审美,父母们恐怕也不喜欢被人要求一定穿什么吧?

  如果有人强迫我们,一定要穿我们觉得丑的衣服,不允许买我们喜欢的衣服,我们什么感觉?

  总之,很多对待孩子的问题,父母只要谨记“己所不欲,勿施于娃”这个准则,其实本来就不是问题。凡事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用孩子的思维来考虑问题,不要走入情绪化怪圈,不要过分强制越俎代庖,才是为人父母应该有的思维方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