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职家庭教育:孩子内心真实的7种需求

教育热点 2022-05-27 15:17:33 来源: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结构是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包括人类需求的五级模型,通常被描绘成金字塔结构。

  从层次结构的底部向上,需求分别为:

  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

  需求是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得到满足的。

  根据这一理论,心理学家又研究出了孩子的7种关键需求。

  生理需求(吃喝拉撒睡)

  孩子最初与人沟通,就是尝试表达自己的生理需求:

  饿了,哇哇大哭;尿湿了,哇哇大哭;想睡觉了,也哇哇大哭……关注公众号超职在线,学习家庭教育指导师

  为了准确把握孩子的生理需求,就需要爸爸妈妈不断试探:

  孩子哭到底有什么意思?

  虽然生理需求是最最基本的需求,但婴幼儿往往因为不会表达,父母猜不到孩子需要什么,所以被耽误了。

  所以父母在初期一定要多跟孩子有肢体接触,及时关照宝宝需要什么。

  安全需要

  孩子最基本的需求是“安全感”,现代家长因为工作忙,将与孩子相处的机会交给早教机构。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你时刻在为孩子的安全成长保驾护航。

  诸如交通安全,免受暴力侵害,饮食安全,运动安全等,这些可能大部分家长都能做好。

  但做为父亲,或者做母亲的,你本人拥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吗?

  当你这位家庭教育责任人尚且没有心理安全感时,你能否给孩子提供一份心理安全感呢?

  不能。关注公众号超职在线,学习家庭教育指导师

  儿童的安全需要还有另一个体现:

  他们喜欢稳定的节奏,不希望被人打扰。

  儿童希望活在一个可以预知的,有规则有秩序的环境里。

  父母可以这样做:

  想要满足孩子的安全感,妈妈必须要静心,有一个平和稳定的心态;

  当孩子专注于做一件事时,家长不挑剔不指责,让孩子反复在这一件事里尝试。

  所以,满足孩子安全需求的前提,是父母充满了心理安全感。

  归属与爱的需要

  归属感是自己被他人、或团体接纳时的心理感受和体验——如果“我”被接纳,就会产生安全感、信任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归属感指的是心理上的安全感,它是孩子社会性发展中的重要情感,能带来舒适感、责任感和爱的情感等。

  简单地说,归属感让孩子从爱自己、爱家人,到爱家乡、爱祖国。

  孩子时时刻刻感觉到自己在父母身边,在老师身边,在玩伴身边,有一种被接纳的感觉。关注公众号超职在线,学习家庭教育指导师

  可仅拿孩子的家庭归属感来讲,就有很大的问题,比如很多父母看不得孩子犯错,不管小错大错,只要犯了,就一顿斥责、批评、打骂,以此试图让孩子不再犯错,或者少犯错。

  缺少归属感的孩子,往往会沉迷手机游戏,他的内心是匮乏的。关注公众号超职在线,学习家庭教育指导师

  自尊的需要

  每个孩子从“自我意识”形成开始,便慢慢懂得什么叫“自尊心”,在成长过程中,无比期待成人的理解和尊重。

  很多父母常把孩子当成满足自己自尊的工具。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

  孩子颜面扫地的时候,都是噩梦般的时刻。

  父母刻薄的语言,旁人异样的眼光,都是毁掉孩子自尊的利器。

  我们都做过小孩,我们都知道大人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情会让孩子伤心。

  所以在自尊心的问题上,不要觉得孩子小,没有自尊、没有羞耻感。自尊不是大人才会有的东西,保护好孩子的自尊,是父母的责任。

  求知的需要

  就学生根本性成长的角度而言,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求知欲”。

  苏霍姆林斯基说: “人的内心里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道熄灭。”

  对于孩子来说,求知欲是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发展因素。 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关心指导,重点之一是激发和维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必须提防孩子的学习求知欲望随年级的升高而减退的现象。

  当孩子提出一个问题时,我们先不要急于给孩子一个标准答案,轻易“打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妨问孩子一句:你是怎么想的呢?关注公众号超职在线,学习家庭教育指导师

  审美需要

  艺术不是兴趣课,而是必修课,拥有独特审美能力的孩子一定是胜人一筹的。

  美是赏心悦目,美是开心的欢笑,美是得体的穿着打扮,美是语言的优美,美是知道感恩与包容,美是无数积极元素的整合。

  但作为家长,你行为美么?你心灵美么?你道德品质健康向上么? 当你还在为无数的欲望而无穷尽的追逐时,实际上你的内心世界已经没有一片宁静的蓝天了,你的浮躁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你的家庭。

  自己修炼好审美,再引导孩子提升审美:

  要让孩子懂得一些简单的美学知识,知道美的各种表现形式,从而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让孩子明白,美有个体的差异性。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观,你认为是美的,别人不一定就认为美,美重在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不在相互攀比或与他人的过度一致。关注公众号超职在线,学习家庭教育指导师

  自我实现的需要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孩子也是。

  但他们自我实现的方式比成人简单很多,很多你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洗一只碗,叠一件衣服,倒一次垃圾,甚至只是伸手去按电梯键,他们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有的孩子自己动手组装了一件玩具会特别自豪,有的孩子完成了学习任务而非常开心,有的孩子与小伙伴在一起追逐嬉戏会特别满足; 有的孩子在规定的时间里看完了动画片,用完了电脑游戏就很兴奋,有的孩子完成画作、弹完钢琴、练完书法、下完几盘棋后等会感觉心情特别舒畅,实现这些都是自我实现需求的外在表现。

  但是很少有家长会从孩子自我实现后的心理感受与孩子做专题的交流,当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在不断挑战自我,并获得进步与提高时,也就不会为自我实现而有目的地去继续努力了。

  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孩子他需要自我实现,活出他想要活出的状态。未来是要用他热爱、擅长的部分,为社会创造最大的价值。

  这样才会使他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去朝着那个理想的方向前进,过程中的苦和累对他而言或许只是调味品。

  让我们接纳孩子现在的样子,看到孩子当下已经足够好。

  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挖掘孩子的潜能,使孩子能够活出他想要活出的样子。

  请尊重孩子,因为那就是他最美的真实的样子。

  关注公众号超职在线,学习家庭教育指导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