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发布时间_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内容
很多朋友问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内容是什么、哪年发布的,针对该问题,小编找到了文件全文,现分享给大家参考: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 年 4 月
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 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成渝城市群发展 规划,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2020 年)》和《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的指导意见》编制,是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的指导性、约束性文 件。成渝城市群具体范围包括重庆市的渝中、万州、黔江、涪陵、 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綦江、大足、渝 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潼南、铜梁、荣昌、 璧山、梁平、丰都、垫江、忠县等 27 个区(县)以及开县、云 阳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北 川县、平武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 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 15 个市, 总面积 18.5 万平方公里,2014 年常住人口 9094 万人,地区生产 总值 3.76 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 1.92%、6.65%和 5.49%。规划 期为 2016—2020 年,远期展望到 2030 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发挥其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国内国外 的独特优势,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契合互动,有 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拓展全国经济增长新空间,有利于保 障国土安全、优化国土布局。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区位优势明显。成渝城市群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 略格局沿长江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的交汇地带,是全国重要的城镇化区域,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自然禀赋优良,综合承载力较强,交通体系比较健全。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成渝城市群是西部经济基础最好、经济 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金融等产业实力较 为雄厚,具有较强的国际国内影响力。人力资源丰富,创新创业 环境较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等改革经验丰富,开放型经济体系 正在形成,未来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城镇体系日趋健全。重庆、成都核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一 批中小城市特色化发展趋势明显,县城(区)和建制镇分布密集, 每万平方公里拥有城镇 113 个,远高于西部的 12 个/万平方公里 和全国的 23 个/万平方公里,各级各类城镇间联系日益密切。
经济社会人文联系密切。成渝城市群各城市间山水相连、人 缘相亲、文化一脉,经贸往来密切,区域交通、农业、商贸、教 育、科技、劳务等领域合作不断加强,毗邻区域合作不断深化, 川渝合作进程逐步加快,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
图 1 成渝城市群范围示意图
第二节 机遇和挑战
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既具有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的强 力支撑,也具有“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带来的新机遇。
新型城镇化战略有利于拓展成渝城市群发展新空间。国家新 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实施,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新型城镇化已 成为优化城镇化布局的战略选择,加快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 群已成为促进发展空间从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的重大战略举 措,这将促使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加快向中西部城镇化地区 倾斜,为成渝城市群加快形成提供有力支撑。
“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扩大成渝城市群开放新优势。“一 4 带一路”战略实施使西部地区成为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前沿,有利 于成渝城市群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内陆 开放高地建设,强化与广阔欧亚市场的经贸往来,深度参与国际 经济合作与竞争,提高开发开放水平,形成西部开发开放新平台。
长江经济带战略有利于培育成渝城市群发展新动力。长江经 济带战略实施有利于发挥长江黄金水道支撑引领作用,提高成渝 城市群对外交通网络通畅水平,密切与东部发达地区、中部潜力 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先进产业和生产要素集聚,为形成新的经 济增长极提供有利条件。
同时,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也面临着很多现实挑战和突出矛 盾,主要包括:
核心城市背向发展。重庆、成都两个核心城市协调合作机制 仍需健全,空间发展战略缺乏充分对接,高端发展平台的谋划和 建设竞争大于合作,产业分工协作不够充分,经济尚未形成紧密 的有机联系,基础设施建设不尽协调。
次级城市发育不足。地级城市发展相对缓慢,人口经济集聚 能力不强,部分区位条件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的城市发展潜 力亟待挖掘。区域内城区人口百万以上大城市数量不多,对核心 城市职能分担不够,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带动辐射不足。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程度不高。对外运输通道有待完善。重庆、 成都与其他城市间的快速轨道交通仍在建设中,城际高速网络尚 未形成。沿江港口建设缺乏统筹,三峡枢纽通过能力不足,以重 庆、成都等为起点的中欧班列运输有待优化。信息基础设施网络 和能源水资源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加剧。部分地区开发强度过大,城市建设 用地扩展与耕地保护矛盾加剧,水土能矿资源利用效率较低。部 分城市大气污染严重,部分支流水环境恶化,整体环境质量不容 乐观。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自然灾害易发频发。
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现象严重,行政 壁垒未完全破除,要素流动不畅,区域内统一市场和信用体系建 设滞后,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尚未破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