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中国企业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正走向全球
在银行柜台拦截仿冒他人的开户者;在演唱会现场发现在逃多年的通缉犯;通过智慧调度信号灯与指示牌减少城市拥堵……这些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不仅让中国的城市变得更加安全顺畅,也正为全球各地带来城市发展的解题新思路。
2017年巴塞罗那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上,华为打造的沙特延布智慧城市项目斩获“数据与技术奖”;今年1月,依图在新加坡设立办事处,并将同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全球各地的企业与政府合作,提供国际化公共安全技术服务保障;今年5月,阿里巴巴子公司阿里云在吉隆坡的“城市大脑”最初部署阶段有望完成……
全球企业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亚太地区预计成为智慧能源领域增长最快的地区,而在亚洲超过50%的智慧城市将位于中国。到2025年,智慧城市项目将为中国经济创造3200亿美元价值。
业内专家认为,这一方面由于中国城市数据量巨大、应用场景丰富,另一方面也由于政府同民众都乐于接受科技新成果,各部门间形成协调联动和数据共享。
“中国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不再是分领域建设加上智慧的帽子,而是注重在项目启动前就通过定测设计考虑好跨区域的统筹协调,同时越来越关注市民体验,平衡满足各方面需求。”在日前举办的第五届中浦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华为企业BG中国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总监杨立志说。
杨立志表示,不论是政府同人工智能企业合作的积极度、跨部门的联动度,还是对于大数据建设的政策重视度,都在不断推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产生“1+1>2”的化学反应。
曾在美国学习工作十多年后回国的依图科技首席创新官吕昊认为,相较于西方国家,中国城市的大体量场景带来大量应用机会,推动了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不断更新优化。
“比如,在中国的医院,一位医生每天要看几百名病人,远超过欧美医生每日的工作量,因此一旦通过人工智能解决效率问题,带来的收益是显著可见的。”吕昊说。
被称为“《愤怒的小鸟》之父”的芬兰企业家魏皮特近日参访上海人工智能独角兽依图科技时表示,芬兰本身市场小、人口少,所以芬兰企业自然会乐于寻找全球合作机会,希望能同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合作,优化城市生活中各个领域。
“例如,我每个月会来两次中国,所以很期待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能够同欧洲的海关合作,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将进出境的过程变得更加简单顺畅。”魏皮特说。
中国城市居民对新技术的开放和接受,也让大量优秀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获得了发展空间。吕昊表示,从美国回到上海,他惊喜地发现,城市生活的每个角落都能体现科技带来的巨大变迁。
“人们对新科技的接受不仅速度快、程度高,而且自然而然地让它们融入了自己日常的生活。”吕昊说,“这也正是人工智能产业的独特之处,它离应用非常近,在发现真正的需求、开发出解决的应用后,技术的发展之快会超出你的想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