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l App:网络社交,同样需要仪式感
近两年,网络社交App频出,从图片社交到视频社交,形式多种多样。然而如果抱着“交朋友”的心态试用这些软件,却往往会失望。很明显,大部分网络社交App对“交友”这一概念的定义,已经于传统认知相去甚远。
大多数国人小时候都唱过《交朋友》的儿歌:“敬个礼,握握手,我们都是好朋友”。哪怕是对缺乏边界感的小孩子,交朋友都需要一个过程。在完成诸如“敬礼”“握手”的仪式之后,一个陌生人才会被划归到“朋友”的范围之内。但在大部分的社交App,此类仪式都被简化甚至无视了。打开这样一个社交App,你首先会看到的是铺天盖地的大头自拍和所处位置的简要介绍。而当你按照系统提示的注册顺序上传自拍照片、公开所处位置之后,你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收到线下见面的邀请,中间的过程都被一次性省略。这样的交友路径迅速但草率,而很明显,此类社交App的用户的使用需求也不是为了寻找“朋友”。
当代社会的快速运转,正在不知不觉间蚕食掉我们的某些习惯:时间太紧,就省掉三餐中的一餐;忙于加班,就不必苛求纪念日的庆祝….这些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提速,却也消磨了生活中的仪式感。而上文中提到的网络社交App,明显也是提速的产物。连一句“你好”都不曾认真说过的“朋友”,只是网络上注定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为消磨时间而短暂存在。
《小王子》中说,仪式感是让某一时刻与众不同的秘诀。我们生活中,总需要留出“不赶时间”的一两刻,给别人或者自己制造一场回忆。在这短暂的时间内,你需要暂时放下现代人信奉的实用主义,做一两件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事情。仪式感在当代生活堪称昂贵的奢侈品,但在一些网络讨论中我们也能发现,仪式感并未消逝,也不会消逝,因为还有很大一部分90后、00后,愿意慢下来,为那些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浪费”时间。
当然,这群年轻人并不能代表全体。这些关于“仪式感”的讨论,发生在年轻人聚集的社交App Soul。在当代网络社交中,Soul代表的是与上文社交App完全相反的另一种存在。这个相对小众的App,将“灵魂交友”作为终极目的,用许多细节设计为用户交友减速,并将网络世界难得的“仪式感”加入过程当中。
首先在注册过程中,Soul是不允许用户上传照片作为头像的,所有用户都必须在系统头像中做出选择。通过屏蔽相貌因素带来的生理刺激,延迟用户的满足感。这样一来,用户不至于在相处过程中过于浮躁,也能将更多精力集中到相处本身。
在Soul的相处过程中,蕴藏着许多值得推敲的相处哲学。人与人的相识过程中,我们对对方的上心程度,往往是与在对方身上花费的时间成正比的。只有当愿意为对方慢下来,用户之间才能真正打开心扉,审视彼此,寻找灵魂契合。Soul对相处时间的处理和对用户仪式感的获得是相辅相成的。在聊天过程中,随着发送消息次数的增多,用户会获得相应的心动值累计,逐渐点亮Soul Mate字母。这一过程对用户既是激励,也是考验。在八个字母都点亮之后,用户会成为官方认证的Soul Mate。为了满足用户的仪式感,在成为Soul Mate的时候,两人会拥有共同的空间,记录Soul Mate感情发展的时间线。
这种种的功能设置,无异于在展现一种态度:这是一个专注谈感情的App。因为这种态度,Soul也更能吸引愿意在网络社交上花费时间、创造仪式感、结识朋友的人。在这里,“灵魂社交”不是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包装出来的噱头,而是通过细节雕刻逐渐成型的软件气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交通都进入提速时代,而提速的目的,无非是将更多的时间留给生活,留给幸福,留给那些生命中不一样的瞬间,以及和我们共享这些瞬间的Soul Mate。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