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在中国职场发语音信息易惹人厌:除非你是老板
美国石英财经网7月17日刊登题为《在中国,发送微信语音信息是身份的标志》的文章,文章指出,微信具有语音信息功能,它可以让用户按下按钮录下口信。在外行人看来,这只是又一种发送可与文本信息互换的留言的方式。不过,在微信上发送语音信息在中国的职业世界里被认为是令人讨厌的,而且通常只有上级向下属发送时才能得到容忍。 为什么会这样?报道表示,中国的许多专业人士使用微信、而不是电子邮件作为职场交流的主要媒介。像下面这样的聊天状况肯定会激怒收件人:
想象一下,有人在聊天群组里收到一段60秒的音频信息。如果此时你身处一个嘈杂的地方(例如一场联谊活动或聚会中),你就必须竖起耳朵或者找个安静的地方听信息。如果你是在图书馆里,你必须翻出你的耳机。如果你在开会,你必须等到会议结束。充分理解这一信息需要仔细聆听,有时甚至需要文字记录。
更糟糕的是,这条信息的内容并不以文本形式存放在任何地方,因此其中提到的任何东西在未来都是无法搜索到的。音频信息也不能转发。(注:微信确实有一项自动将音频信息转换为文字信息的功能,但是这种功能只对简体中文版的微信有效。如果发送者说的是汉语方言或者口音很重的话,这种转换可能并不准确。)
此外,微信并不支持在播放语音信息过程中暂停,或者忽略该音频信息以便跳到另一个时间点。如果你错过某个重要的词语,你必须从头开始重新播放整段消息。接收语音信息还需要使用更多数据流量,如果接收者没有WiFi信号,这些流量可能会产生费用。
文章称,给某人发送语音信息——而不是打字输入信息——等于在告诉他们:“我显然比你更忙,也更重要。”发送者节省了时间——以给接收者造成麻烦为代价。因此,它几乎总是被使用在不对称的关系中——例如当老板向下属传达指令时。
因此,除非你是在与那些明确认为你是他们的老板的人交流,否则不要在职业场景下发送微信语音信息。即使你打算发送一条很长的信息,请用文字把它打出来——并且写成一条长消息,而不是分成很多条短句子。这样可以减少了接收者手机振动的次数,从而为他们节省手机电池时间。
如果你因为特殊原因不得不发送语音信息(例如你正在开车,或许这条信息很紧急,又或者你的手指断掉了,无法打字),首先要表示道歉,并告知你没有别的选择。
文章总结说,尽管麦克风按钮是诱人的,但要坚持用键盘。(编译曹卫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