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公示

科技 2018-10-28 06:19:11 来源:建材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

  2016年度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

  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公示

  根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的规定,现将经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2016年度“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进行公示。拟授奖项目27项,其中:基础研究类6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技术发明类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类1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项);科技公益类7项(一等奖 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示的项目有异议的,应自公示之日起20日内以真实身份书面向建材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提出,以便进行核实、查证和异议处理。建材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按规定对异议人身份予以保密。

  (建材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结构调整与发展部  邮政编码100831)

基础研究类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科学发现点

建议等级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1

高性能热障涂层材料的成分设计与热物理性能研究

1.发现了陶瓷材料中的点缺陷引起的局域化学键、晶格畸变、晶格原子质量起伏对声子传导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描述点缺陷声子散射的定量物理模型;发现了通过等价替代掺杂可有效降低声子平均自由程及热导率;发现典型点缺陷中阴离子空位对于降低声子平均自由程以及热导率最为有效,研制出了陶瓷致密体具有高温极低热导率(1.0 W/m·K)的材料;发现在特定材料体系中点缺陷掺杂引起的晶格弛豫以及局域非简谐振动等新机制能够进一步散射声子,研制多种低导热高稳定性热障涂层材料;

2.发现了氧化物材料中特殊形态晶格缺陷如阳离子间隙以及氧离子空位对热膨胀系数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新的基于间隙阳离子的掺杂固溶机理,确定了间隙阳离子可有效降低材料晶格能从而显著提高其热膨胀系数的机理,提出了在材料晶格中引入间隙阳离子以提高复杂氧化物热障涂层材料热膨胀系数的方法;

3.建立了预测低热导率氧化物陶瓷材料组分和结构的研究方法,可预测所设计陶瓷材料的基本力学与热学性质;建立了热障涂层陶瓷材料的导热模型与计算方法,得到材料的结构特征及声子散射微观机制,对潜在的低热导氧化物陶瓷材料进行快速筛选,有助于设计和选择适用于高温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高温热障涂层的新型低热导率材料;发现层状材料的弹性性质、声子传输速度对于晶体学方向较为敏感。

一等奖

清华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潘  伟、万春磊、冯  晶、瞿志学、徐  强

2

非线性光学材料构效关系和新材料探索

1.率先发展了一系列适用于非线性光学材料倍频效应研究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计算和分析工具:“倍频系数”子程序包、“实空间原子切割”技术和“倍频权重电荷密度”分析,定量和直观地确定倍频效应以及各个微观基团对宏观光学效应的贡献,不再依赖经验参数,在原子尺度上精确地阐明复杂晶态中光学响应的物理机制;

2.提出了“非键轨道分析”和“MBVS带隙预测方法”,带隙计算误差小于5%,解决了平面波赝势方法无法准确预测此类材料带隙的难题;

3.揭示了非极性材料也可具有较大倍频效应的微观机制,并提出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大小是由微观基团偶极矩对外界扰动响应的“柔度”所决定的观点;

4.通过对多体系一百余种光学材料进行大规模运算,获得相应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针对材料中的杂质与缺陷提出了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构效关系研究思路;

5.建立了基于第一性原理的非线性光学材料高性能计算机辅助搜索专家系统,利用大规模计算模拟与实验研究的紧密结合,发现了一批具有潜质的新型深紫外、中远红外和具有新奇热学、力学性能的非线性光学材料。

二等奖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林哲帅

3

水泥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的基础理论研究

1.利用散体微结构理论表征浆体微观絮凝结构,建立了包括水灰比、外加剂掺量、环境温度等多变量的新拌水泥基材料流变本构模型,建立了聚羧酸减水剂分子结构-吸附分散作用-水泥浆微结构-流变性之间的关系,发现了聚羧酸减水剂为多层吸附,萘系减水剂为单层langmuir吸附,讨论了临界掺量(最大流动度掺量)与饱和吸附掺量的关系。提出了超支化、树枝状、纳米粒子等多种新型的减水剂分子结构;

2.提出了水泥浆“多级絮凝结构”的模型,以及减水剂对水泥浆体微结构的调控机制,构建了水泥浆微结构和流变性的关系;

3. 揭示了外加剂对水泥水化的影响及控制原理,提出了完整的化学外加剂影响水泥水化进程的理论,揭示了有机分子和微纳粒子通过吸附、络合以及自组装团簇作用,来影响水泥水化的内在机制。发现了三乙醇胺对氢氧化钙这一主要水化产物结晶形貌的调控,并提出了TEA与Ca2+的相互作用机理;揭示了PCE分子、聚合物纳米粒子对水泥水化的影响规律及科学机理,提出了物理缓凝(吸附)、和化学缓凝(络合)的概念;

4.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直接观测外加剂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发现乳液粒子在水泥颗粒表面呈langmiur 的单层吸附, 成功将原位 XRD技术应用于水泥-外加剂体系,实现了水化过程中各矿物相发展的实时测量。

二等奖

清华大学

孔祥明、张艳荣、卢子臣、路振宝、王栋民、张珍林、史志花、刘 辉、蒋凌飞

4

粘土矿物的结构调控及表界面设计

1.研究了典型非金属矿物的结构特点,归纳了矿物结构转型原理及调控技术,解析了矿物基储氢材料的结构转变途径与储氢位点的调控原理;提出了矿物固定二氧化碳的技术原型,解析了矿物固碳过程中的结构、形貌与性质转变规律;

2.解析矿物表面改性的电荷、离子属性、键性质的匹配与组合机制,探明矿物表面复合催化材料的功能设计原则,理清矿物催化材料的性能调控机理与方法,提出矿物基复合储热材料的设计思路与性能调控机理;

3.建立典型层状非金属矿物的优化结构模型,查明了矿物材料计算与模拟的合适函数类型及参数范围,明确了矿物材料表界面性质解析的基本原则与可行路径,解释了硅酸盐矿物表面的Al-O、Si-O表面层性质及其与纳米材料结合的基础理论,有效的充实了国内外矿物材料计算及理论发展中的重要知识,初步形成了具有矿物材料特色的理论计算与模拟体系。

二等奖

中南大学

杨华明、欧阳静、唐爱东、傅梁杰、张  毅、何  曦、金  娇、李晓玉

5

新型电光晶体探索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1.从晶体对称性与电光效应间基本物理关系出发,全面推算电光效应普式,建立电光晶体筛选原则;

2.生长了三方、四方和立方晶系6类29种新电光晶体,丰富了功能晶体种类,优选出可用于器件设计的电光晶体;

3.提出在晶体不同效应相互干扰(交互效应)条件下开发新电光器件的思想,克服旋光交互,实现电光应用、发展了新型电光器件并获得实用。

二等奖

山东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于浩海、王旭平、张怀金、张园园、王继扬

6

智能水泥基复合材料

1.揭示了智能水泥基材料的隧穿导电机制,建立了导电模型,成功解释了电阻率及其提高值随拉应力的增大而增大、电阻率及其降低值随压应力的增大而减小、碳纤维掺量越小相同的应变引起的电阻率变化越大的经典实验现象,开发了高灵敏系数(>800)的智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力敏传感器和温敏传感器,并应用于地下隧道管片的应力和温度监测;

2.发现并用理论证明智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伏安非线性,即场强-电阻率曲线为反S型,随着碳纤维掺量的增加,外加电场对材料伏安非线性的影响减弱,丰富了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机敏性,为拓展智能水泥基材料的应用、开发新型传感器和换能调节器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开发出了与土木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相容性的换能调节器,可预埋混凝土构件中实现变形调节并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

3.发现并实验证明最优化载流子浓度取决于温度和载流子有效质量的规律及多体系纳米复合热电材料κL接近玻璃态极限,提出高能带简并度、低能带有效质量和弱载流子散射是热电性能调控的核心,诠释了各种有效质量(态密度、能带和惯性)之间的差异与关联及其对热电性能的影响,提供了获得高热电性能的有效手段。

二等奖

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姚  武、裴艳中、陈  兵、徐  晶、左俊卿

  

技术发明类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发明点

建议等级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7

荷载与典型服役环境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评价技术与寿命预测

1.发明了模拟荷载-冻融循环协同作用的混凝土耐久性测试设备与评价技术,阐明协同作用下混凝土残余应变的发展规律,为工程无损监测和寿命预测提供支撑;

2.发明了混凝土在荷载——冻融循环协同作用下的服役寿命预测方法。建立了首个荷载-冻融协同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和寿命预测模型数据库;

3.发明了荷载——氯盐侵蚀协同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测试设备及方法;

4.发明了基于可靠度的荷载——氯盐侵蚀协同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寿命预测模型与方法。

一等奖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姚  燕、王  玲、王振地、吴  浩、孙继成、高春勇、高礼雄、杜  鹏、曹  银、黄鹏飞、李  娟、李长成

8

大型高稳定轻量化C/SiC 整体结构成套制备技术及其空间遥感应用

1.发明碳化硅基复合材料的结构调控与微区原位反应制备技术,实现材料的高模量与低热膨胀,为材料在空间遥感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2.提出碳化硅基复合材料构件加强筋结构的轻量化设计理念,发明整体构件一体化制备成套技术,实现大型高稳定轻量化支撑结构的成功制备;

3.发明碳化硅基复合材料树脂包封表面弱结合颗粒原位固结技术,有效消除颗粒脱落污染相机的风险,提高支撑结构的应用可靠性;

4.发明碳化硅基复合材料孔道构建反应熔渗制备技术,实现高稳定、高导热材料的制备,有效提高大功率光电器件支撑结构的热导率,改善系统温度均衡性。

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董绍明、罗世魁、王  震、张翔宇、丁玉生、何  平、阚艳梅、高  乐、胡建宝、周海军

9

超(超)临界工业锅炉用氮化硅陶瓷系列产品的研制

1.发明了一种高可靠性大尺寸氮化硅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优化设计氮化硅陶瓷高温下高抗冲击、高耐磨、高抗氧化材料体系,开发无粘结剂异形氮化硅陶瓷镶块近净尺寸高效成型技术、气氛压力烧结高致密化及微小变形控制技术,实现了大尺寸氮化硅异形陶瓷产品的成型,一次成型合格率达到90%以上;

2.发明了氮化硅陶瓷材料高强度连接技术,连接用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温性能优异,强度可达到500MPa,在空气中使用温度可达到1100℃ 。

二等奖

北京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

张伟儒、孙  峰、邹景良、张  哲、李  新、庄新江、陈  波、徐  鹏、王  培、韦中华

  

科技进步类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创新点

建议等级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10

环境友好型轻质多孔水泥基材料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

1.提出了多元废渣胶凝体系组成设计方法,发明了水化过程电阻率监测系统,阐明了多元废渣胶凝体系的水化历程,建立四阶段模型,提出了产物数量的计算公式,实现了多孔材料胶凝组分的科学配伍,拓展了废渣在多孔材料中的利用范围及效率;

2.建立了气泡张力与胞壁强度之间的动平衡模型,发明了水泥基多孔材料造孔与控孔技术,攻克了高气泡含量(30%~90%)胶凝体系形成过程的准确监测难题,实现了不同孔的有序可控;

3.构建了孔结构与宏观性能的本构关系,实现了基于孔结构优化理论的多孔材料设计;

4. 开发了从基体到集料、从材料到构造的多孔材料成套关键技术,制备了五大类多孔材料,实现了性能大幅度提升。

一等奖

东南大学

张云升、蒋金洋、孙  伟、高建明、佘  伟、张文华、刘志勇、秦鸿根、武胜萍、杨  林、郭盼盼、刘  诚、李司晨、张国荣、赵  鹏

11

外墙外保温岩棉制品规模化成套装备技术及应用研究

1.搭建了核心装备数值仿真平台,建立岩棉核心装备高热高速复杂温度场、速度场的数学模型;

2.发明了四辊四成纤及中心组合喷胶技术,提高了纤维质量和施胶均匀性,保证了关键工艺参数的稳定;

3.开发高效稳定废气焚烧换热技术、岩棉生产固废回用技术、集棉自清洁技术、高精度数控无尘切割技术,实现岩棉生产节能降耗、绿色环保;

4.创立了抗风载性能的实验方法,建立了岩棉外墙外保温应用技术评价体系。

一等奖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于守富、蒋伟忠、刘  春、汪丽婷、王佳庆、钱亦鸣、陆飞宇、丁巍东、石明扬、佘志伟、唐  健、孙振海、张健辉、周克冲、吕士武

12

基于挤压粉碎原理大规模高效处理钢渣的研究与应用

1.集成优化了挤压粉磨、选粉、抗磨、除铁等技术,开发出国际首条大规模、高效的钢渣超细粉磨工艺系统并成功运行;

2.研发了辊压机辊面的耐磨材料、柱钉及镶嵌技术,减少了柱钉底部应力集中,提高了辊面结构的可靠性,大幅延长了压辊使用寿命;

3.开发了骑跨式侧挡板和新型可调节进料装置,减轻了侧挡板磨损,提高料床稳定性,降低了辊压机震动冲击,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二等奖

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中建材(合肥)粉体科技装备有限公司

王虔虔、周  强、包  玮、尹传毅、王学敏、熊焰来、王  青、丁  浩、张永祥、韩修铭、王志凌、胡俊亚

13

利用尾矿和固体废弃物制备压裂支撑剂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1.开发了以焦宝石尾矿、废氧化铝吸附剂等工业尾矿和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制备石油压裂支撑剂的材料配方体系,通过提高支撑剂中针状莫来石晶粒含量,攻克了制备低密度高强度陶粒支撑剂的技术难题;

2.开发了物料多级均化技术、程控成球技术以及强制通风筛分技术,解决了低品质原料成分不均匀和传统工艺制备坯球所存在的圆度、球度和光滑度不高的技术难题;

3.研发了干湿混合制粉、高速滚动增湿压成球、烘干烧成一体化自动化回转窑、浮法表面整形、自动分选与包装系统的技术与装备,建成了8条自动化清洁生产线,具备了年产70万吨系列支撑剂的能力。

二等奖

金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学

张玉军、王晋槐、赵友谊、曾华生、刘世权、龚红宇、孙海滨、王瑞生、陈云建、李  刚、宋友杰、焦光磊

14

硅藻土基调湿净化功能材料研发及其涂装材料制备与评价技术

1.充分利用硅藻土的微介孔特性,研发矿物材料调湿技术和载体应用新技术,开发了调湿、净化、防霉新型环境功能材料技术;

2.以调湿材料孔道匹配技术和净化、防霉功能材料为基础,研制了硅藻泥装饰壁材产品和水性液态硅藻涂装材料产品两种环保功能性装饰产品,为墙面装饰的多元化、环境健康功能化做出了贡献;

3.开发了环境功能壁材的调湿性、净化性、防结露性能新的测试方法与测试技术,并建立了相关新测试方法或测试方法标准,包括2项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

二等奖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吉林省兰舍硅藻新材料有限公司、营口盼盼环保硅藻材料有限公司、吉林省春之元硅藻泥有限公司、青岛川一硅藻土有限公司

冀志江、王  静、侯国艳、曹延鑫、王继梅、张立功、韩国贺、马  勇、董卜祯、张琎珺、冯  喆、王晓燕

15

功能型环保节能酚醛树脂技术研究

1.首次采用固化反应热加速发泡的复合催化体系,通过配方优化设计,采用折光指数和水溶倍数双指标质量控制技术,合成了一种满足工程堵漏用低酚低醛、高发泡倍率酚醛树脂,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

2.首次采用复合催化剂和添加活性成分等方法,合成了一种单组份、无酸固化的拉挤酚醛树脂,解决了传统双组份对拉挤模具的腐蚀问题,同时提高了拉挤效率、降低了固化温度;

3.充分利用含酚类、醛类的废水作为原料,优化配方设计和工艺控制技术,通过添加特种有机胺类催化剂和采用反应程度控制技术,制备出一种无沉淀、无灰且产品质量稳定性好的岩棉用酚醛树脂,储存期延长一倍,极大的提高了树脂的水溶性,实现了废水的循环利用、节能环保的目的。

二等奖

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胡  平、王  雷、田谋锋、王  稳、姚亚琳、孙  燚、孙超明、张鸿雁、陈敬菊、谈娟娟、涂晨辰、张  力

16

高掺量抛光渣在釉饰陶瓷砖中的产业化应用

1.开发了一种适合于高掺量抛光渣陶瓷砖的低温烧成生产工艺技术,首次实现了坯料中抛光渣掺量超过50%的瓷质和炻瓷釉饰陶瓷砖工业化生产,烧成温度低于1100℃,解决了高掺量抛光渣陶瓷砖坯体高温易发泡、易变性等难题;

2.开发了抛光渣的预处理及解胶技术,优化了高掺量抛光渣陶瓷砖坯、釉配方消除了釉面缺陷,保证了低温烧成工艺条件下釉面耐磨性,满足了吸水率小于3%的釉饰陶瓷砖性能指标要求。

二等奖

江西和美陶瓷有限公司、广东家美陶瓷有限公司、东莞市唯美陶瓷工业园有限公司、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

黄建平、王永强、陈志川、王瑞峰、施少刚、肖惠银、陈伟胤、付长清、何英林、黄春保、黄建华、蒋永光

17

点支单向龙骨装配式外保温系统开发与应用

1.创新性设计开发点支单向龙骨装配式建筑外保温系统,实现了多点三维角度可调节,确保建筑外立面平整,结构安全可靠;

2.设计研发了叉指型隐形安装可更换固定技术,解决了可独立拆卸更换技术难题,构造简单,维护便利;

3.开发出耐久性面板防水增强技术和防水增强与装饰一体化生产的成套装备,实现了制品的产业化制造。

二等奖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富思特新材料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孙诗兵、王万金、刘东华、查炎鹏、毛倩瑾、易  辉、郭现龙、吴敬朋、王亚丽、田英良、易双武、赖振峰

18

2cm厚新型通体瓷质石材砖的研发及应用

1.研发了长石-石英-高岭土-钒钛废渣坯体配方体系,开发了系列产品实现产业化;

2.开发了通体类石材纹理技术,使瓷质板材更具近似天然石材纹理;

3.研发了适用于2cm厚瓷质板材压制成型关键技术,有效解决了成型过程中坯体分层、开裂、难脱模等技术难题;

4.研制了厚坯体瓷质板材一次烧成工艺技术,解决了烧成过程中坯体氧化不充分、生烧变形等技术难题。

二等奖

佛山市唯格瓷砖有限责任公司、淄博阿卡狄亚陶瓷有限公司

姚文江、时问津、庄德辉、李  强、谭  亮、吴仕昌、冉凡昌、张志国、陈再波、朱月虎

19

纸浆纤维增强镍渣加气混凝土的开发

1.研发了基于镍渣、粉煤灰、脱硫石膏制备纸浆纤维增强加气混凝土的多组分配方与工艺技术,解决了镍渣等低钙废渣代替部分硅质原料的关键技术难题;

2.系统研究了纸浆纤维改性、增强技术,有效改善了加气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解决了加气混凝土薄块易开裂问题;

3.开发了镍渣加气混凝土专用外加剂,改善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的浇筑稳定性,使加气混凝土的孔结构更为合理,孔径小、分布均匀,有利于降低加气混凝土干密度,提升加气混凝土的性能;

4.提出了在加气混凝土外掺无机盐,外掺无机盐中K+或者Al3+离子有助于形成托勃莫来石结构,促进了水热合成反应,提高了产品的性能。

三等奖

盐城工学院、江苏中鼎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吴其胜、张长森、诸华军、羊中军、杨建明、罗乃将、黎水平、徐风广、焦宝祥、孔加春

20

基于可视化能效管控中心的水泥企业节能减排新技术

1.开发了能耗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实现水泥企业用电量、产量等能耗相关数据的分类监控,并采用模型判断等技术解决了数据的准确性与缺失问题,保证了基础数据的可靠性;

2.提出了“4W”能效分析方法,建立了能效分析模型,实现了水泥生产设备的能耗分析,充分挖掘水泥企业节能空间;

3.开发了能源绩效考核系统,实现了面向岗位、班组、车间、分厂或全厂的多层次考核,保证了考核结果客观性,调动了操作人员积极性,推动能源精细化管理;

4.提出了能效分析的循环验证方法,提高了运行改善措施的有效性和节能效果。

三等奖

北京可视化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

高维嘉、刘前光、贡红军、邓全亮、赵向东、宋海鹏、练礼财、刘继涛、詹智明、周诗义

  

科技公益类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创新点

建议等级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21

绿色建材产品和部品全生命周期评价技术与应用

1.在国内建立了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材产品评价体系,实现定量化的评价建材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

2.首次建立了建材产品全生命周期能耗与碳排放计算模型,研发了建材产品和部品环境负荷数据库,集成开发了建材产品和部品从模型、数据、工具到应用的全生命期LCA评价系统工具;

3.首次将建材产品和部品的全生命周期环境评价(LCA)结果,与绿色建筑的功能目标相关联,率先开展了基于绿色建筑性能目标导向的绿色建材产品及部品选用技术指标体系研究,探索了用于绿色建筑的建材产品选用技术路径和方法,初步实现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评价的有效衔接。

一等奖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

蒋  荃、赵  平、龚先政、赵春芝、刘  翼、刘  宇、马丽萍、戚建强、李桂金、王亚丽、王  瀛、高  峰、刘玉军、刘婷婷、韩  琳

22

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耗研究及标准制定

1.研究创建了窑炉规模、窑龄、燃料、能量平衡、节能和质量的能耗层级分析体系和方法,分析确定了影响能耗的关系,确定了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准入值、先进值,促进企业提升节能水平;

2.提出了熔窑能耗间接测试的方法确定燃料数值,并提出以玻璃带出显热、烟气带出热量、熔窑表面散热为主的生产节能的评估指标,使企业更真实、合理地评估生产过程中的节能效果。

二等奖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秦皇岛有限公司

黄建斌、李  勇、黄治斌、卢忠伟、李晓杰、张凤阁、王  川、王立祥、纪福顺

23

安标评审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开发与应用

1.开发了集创建、评审、监测、统计等全过程管理的安标评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一套完整、高效的对标——自评——申报——-评审——监管信息传导链,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所涉及的主体有机结合;

2.采用统一的编码、统一的数据存储格式、统一的用户界面以及系统底层数据库,实现界面设计人性化、业务处理的操作功能便捷化、信息系统完成工作无纸化,具有良好的系统兼容和高效运行效率。

三等奖

上海众材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潘  红、冉  杰、孔  戈、陈  荣、杨勤佳、张  磊、王润梅

24

《蒸汽加气混凝土生产设计规范》(JC/T2275-2014)

1.首次提出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的设计规范,规定了10万m3、15万m3~20万m3、25万m3~30万m3三个等级的生产规模,保证生产线的科学合理性和先进性;

2.首次明确规定了从物料破碎到成品包装储存的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及养护制度要求;

3.提出设备要求纳入规范,明确提出了专用设备的基本规格和技术要求等条件。

三等奖

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常州同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姜  勇、齐子刚、程安宁、张建军、苏宇峰、陆  洁、张思成、虞奋扬、褚  琳、邵  为

25

JC/T 2241-2014《预制混凝土检查井》国家建材行业标准制定

1.在国内首次提出预制检查井的标准,适用于地下管道工程用圆形和矩形预制混凝土检查井,填补我国在该领域的标准空白;

2.确定了预制混凝土检查井产品分类、主要规格尺寸标记方法;提出预制混凝土检查井原材料和构造要求、预制混凝土检查井产品技术要求、预制混凝土检查井产品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提升了产品的系列化、标准化、工厂化。

三等奖

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苏州中材建筑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余洪方、王贯明、陈  辉、吴银宝、尚江山、刘远祥、莫  萍、肖吕阳

26

《玻璃熔窑全氧燃烧技术问答》

1.该图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比较系统介绍玻璃熔窑全氧助燃技术现状、原理、发展前景的科技图书,并介绍了玻璃熔窑的富氧助燃、纯氧助燃技术,对玻璃行业关心的技术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契合行业发展形势和需求,体现了适时性;

2.编者将作者长期从事玻璃熔窑节能新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的技术资料编入该书,涉及玻璃熔窑全氧燃烧方面的研究设计、熔窑结构及模拟、喷枪研制、耐火材料、现场制氧、熔制工艺等全氧燃烧关键技术和装备,采用一问一答形式,图文并茂,体现了科技书刊的权威性、实用性以及查阅的便利性。

三等奖

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赵恩录、张文玲、刘志付、何  威、陈  福、王志平、佟令玫、杨   娜

27

《氮氧化物减排》

1.该图书广泛收集了国内外水泥行业烟气脱硝最新技术以及建设、设备运行和调试的相关资料,结合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在水泥厂烟气脱硝工程设计、建设、调试与运行管理的丰富实践经验,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泥行业烟气脱硝工程技术知识;

2.该书突出烟气脱硝技术在水泥行业的工程应用,重点对工程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等进行全面阐述,为水泥行业烟气脱硝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提供直接帮助和指导,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三等奖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

毛志伟、程  群、王天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