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城”到“同城”:高铁造就更多“长三角人”
从“双城”到“同城”:高铁造就更多“长三角人”
新华社南京10月24日电 题:从“双城”到“同城”:高铁造就更多“长三角人”
新华社记者何磊静
早上7点03分,在上海工作的昆山市民刘晓晨坐上G7215次高铁列车,18分钟后,这趟从昆山始发的高铁准时抵达上海,刘晓晨出站换乘地铁,到单位时还不到7点40分。
“坐高铁速度快,准时准点,还不用担心堵车!”刘晓晨说,像他一样打着“高的”上下班的“长三角人”如今正越来越多。
据同济大学近期一项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长三角地区跨城通勤研究表明,数万“长三角人”每天往返上海工作,其中来自苏州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80%,而在苏州昆山花桥地区,跨城到上海中心城区工作的人数甚至超过上海奉贤、青浦等郊区新城。
对于这些每日跨城的“长三角人”而言,通勤是重要的生活议题。今年年初,苏州市民何春加入一个300余人组成的“苏沪往返长三角人”的微信群,据她介绍,群里80%以上的聊天内容都是关于如何抢火车票、如何避高峰节省出行时间等等。
高铁线路的开通很大程度缓解了“长三角人”的出行难题。从2010年的沪宁城际高铁、沪杭高铁投入运营,到2013年宁杭、杭甬高铁正式启用,长三角“高铁都市圈”日渐成熟。
记者从昆山南站了解到,自从2010年该高铁站开站以来,候车室里前往上海上班、旅游的乘客与日俱增,截至2017年底,发往上海的客流达439万人次,较运营初期增长超过470%。数据显示,工作日早高峰时段,从昆山去往上海的乘客数量就超过4000人。
作为苏州下辖的县级市,昆山位于上海、苏州两城之间。有分析人士指出,高铁扮演着上海和昆山“城市间轨道交通车”的角色,基本实现了两座城市的“无缝对接”,这种“同城效应”对于深度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具有重要示范价值。
“以前,旅客要购买经停昆山南站的车票前往上海,由于不是始发列车,所以票额少,很多人都要提前一周才能购到有座位的车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苏州直属站分管客运副站长陈黎说。
为了解决早高峰期间旅客多、票额少的问题,今年4月10日,昆山南站增开由昆山始发开往上海的G7215次高铁列车。“G7215次列车属于大编组列车,有16节车厢,可以承载旅客数量达1100人,能有效缓解旅客出行难的问题。”陈黎说。
这趟列车也被称为“长三角距离最短的始发列车”。据昆山南站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G7215次列车共发送旅客10余万人,日均发送旅客数量达800人。不少乘客对记者表示,住房成本较高等因素让许多上海上班族选择在隔壁昆山居住,“高铁上下班成本比在上海租房更划算。”
家在上海,但已在苏州火车站工作10余年的潘玲对“长三角人”的概念深有感触,“作为一名铁路工作人员,我接触到很多跨城上下班的人,高铁的开行拉近了城市的距离,促进了城市间的交流,也让更多人有了选择异地工作的机会。”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钮心毅表示,未来,如何从整体规划角度打造更高效、更高密度的长三角交通网络体系,为日益增多的“长三角人”提供通勤支撑,会是进一步深化长三角融合的有效路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