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博物馆”贵州成中国“高速平原”

交通 2018-11-18 21:17: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桥梁博物馆”贵州成中国“高速平原”

  资料图,贵州省罗甸县,大小井特大桥拱上立柱安装已基本完成。该桥左幅桥长1501米,右幅桥长1486米,其中主桥主跨为450米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桁架拱,是世界最大跨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大小井特大桥于2016年6月开工建设,预计2019年8月全部竣工。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刺骨的寒风从峡谷间吹过,60岁的王茂光头戴安全帽、手持对讲机,站在世界最大跨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大小井特大桥上,指挥20余名工人进行立柱安装,3小时后一根30吨的钢管立柱无缝隙地与拱内结合,误差不到5毫米。

  作为大小井特大桥吊装总指挥的王茂光,与桥为伴39载,几乎参与了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所有特大桥梁的修建工作,用无数日夜吊装了大大小小的桥梁30余座,囊括拱桥、悬索桥、钢构桥等高难度大桥。

  回忆往昔,王茂光不禁感叹道:贵州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闭塞交通的“抗争史”。

  作为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17.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山恋起伏,沟壑险峻、溶洞丛生,2007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不足1000公里。久困于山的贵州,想要发展就必须修路。

  近5年,贵州累计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6448亿元(人民币,下同),年均增长21.9%,保持在中国前列,是该省1978至2012年35年完成投资的2.8倍。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是王茂光常挂在嘴边的8个字。在他看来,贵州特殊的地形地貌迫使桥梁建设者千方百计设计出适合贵州山区的桥梁。

  “以前修桥每天要步行3个多小时才能到施工现场,一个月就得换一双鞋。”王茂光说,修桥时一年才回一次家。

  王茂光告诉记者,吊装技术是决定桥梁施工安全和完成保障的重要因素,大小井特大桥共58个吊装节段,节段最大净吊重达160吨,上百吨重的节段被一节一节吊到200多米的高空后再精确移动到位拼结起来合龙。

  大小井特大桥只是贵州桥梁建设的一个“缩影”。随着贵州高速公路从不足1000公里“长到”6000多公里,不仅改变了山区相对封闭的原始面貌,还成就了一批公路上的“明星”桥梁。

  世界第一座千米级山区钢桁梁悬索桥坝陵河特大桥、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世界最高桥梁的前100名中就有51座在贵州,几乎包揽了当今世界上的全部桥型,堪称“世界桥梁博物馆”。

  随着一座座大桥飞架在险恶的山岭间,从此天堑变通途,并托起了贵州“高速平原”,高速公路总规模排中国第9位。

  在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厅长高卫东看来,搭建的是桥,沟通的是路,连起的是小康和民心。随着一座座桥梁飞架南北,贵州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不断凸显。

  自2011年以来,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已连续7年位居中国前3位,2018年前三季度贵州地区生产总值破万亿元,接近2015年贵州经济总量。

  此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还打开了贵州封闭已久的“山门”。(独山)香港产业园、贵州・台湾大健康产业示范基地、瑞士(贵州)产业示范园等一大批园区和示范基地相继在贵州拔地而建。

  “贵州独山是一个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香港建溢集团创建节能玻璃有限公司负责人曾格刷说,集团有32家公司已相继落户独山,公司产品通过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输,已出口至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如今,穿行在贵州高原上,处处有桥梁、座座皆不同,昔日的贵州印象正被“高速平原”有力改写,坦荡如砥的高速公路网彻底压缩“千山万壑”。

  在王茂光看来,贵州造桥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未来贵州的桥梁技术还可以输出到“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造福当地民众。(周燕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