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大桥通车24小时车流量近5.5万车次

交通 2019-04-06 23:51:40 来源:中创网

  4月2日12时,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重要通道——南沙大桥(虎门二桥项目)正式通车,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首个投入使用的“超级工程”“民生工程”“创新工程”。

  自通车至4月3日12时,通行南沙大桥车流总量为54620车次,其中小型客车47139车次,中型及以上客车、货车等其他车型7481车次;西行东莞往广州方向为32848车次,东行广州往东莞方向为21772车次,整体交通顺畅。

  南沙大桥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核心区域,全长12.89公里,采用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的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使用寿命100年。大桥路线起于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先后跨越珠江大沙水道、海鸥岛、坭洲水道后,穿越虎门港,终点与东莞市沙田镇相接。项目由两座超千米钢箱梁悬索桥组成,分别是主跨1200米的大沙水道桥和主跨1688米的坭洲水道桥。

  一、互联互通,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一)从“珠江口东西两岸”层面看

  截至2018年底,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公路跨江通道中建成通车的有珠江黄埔大桥、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等3条。其中,珠江黄埔大桥具有连接广州东部地区南北向和东西向的功能,港珠澳大桥开通时间不长且主要服务于珠海、香港、澳门三地,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的跨江公路交通往来主要依托虎门大桥。

  随着珠三角经济的飞速发展,1997年建成通车的虎门大桥已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目前虎门大桥交通负荷大,交通拥堵成为常态。过江通道严重不足、水陆交通严重超负荷,成为制约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新建成的南沙大桥作为又一条跨珠江口重要公路通道,是解决珠三角乃至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的破局之作。南沙大桥的建成通车,可有效改善珠江口东西两岸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加强珠江口两岸的联系。据预测,南沙大桥将分流虎门大桥30%、珠江黄埔大桥17%的交通量。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强珠江口两岸的联系。经行南沙大桥,从广州南部到东莞的路程可缩短20公里,节省约半小时车程,群众出行更为便利,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对于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间人流、物流等经济发展要素的快速流动有着重要意义。

  (二)从“粤港澳大湾区”层面看

  南沙大桥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是广东省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重要基础设施。南沙大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投入使用的民生工程,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核心圈的重要交通大动脉。

  根据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目前珠江口规划的8条跨江公路通道中,珠江黄埔大桥、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已建成通车,深中通道建设进展顺利,莲花山通道、狮子洋通道、伶仃洋通道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这些重要通道将与纵向的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广珠东线、广珠西线等“黄金通道”一起,织起粤港澳大湾区的“梯形状”快速通道。

  南沙大桥的建成通车,进一步完善了广东省及珠三角地区公路网布局和功能,将更好地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群的交通流量需求,促进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提升大湾区竞争力,对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从“一带一路”层面看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求粤港澳大湾区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前沿,以泛珠三角区域为广阔发展腹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南沙大桥通车后,进一步完善了粤港澳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有利于推动大湾区城市群进一步发展,增强珠三角地区对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等省份的辐射,从而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的广州,依托南沙大桥,其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将日益突出,有效促进广州参与 “一带一路”建设。同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也为粤港澳大湾区提升国际竞争力、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拓展了新空间。

  二、多项世界之最,打造中国桥梁“超级工程”

  在建设过程中,南沙大桥秉承“安全耐久,环保节约,科技创新,至臻建设”的建设目标,创下了多个“世界第一”“全国第一”,打造中国桥梁“超级工程”。

  (一)世界首次同时建设两座超千米跨江特大桥。南沙大桥全线采用桥梁方式,由大沙水道桥和坭洲水道桥两座特大桥组成,为世界上首次在同一工程中同时建设两座超千米级特大跨度悬索桥。

  (二)世界第一跨径大桥。主跨1688米的坭洲水道桥跨径位居钢箱梁悬索桥世界第一。

  (三)世界最宽钢箱梁。南沙大桥八车道钢箱梁全宽49.7米,是世界上最宽的钢箱梁悬索桥。

  (四)世界最大锚碇地面积。南沙大桥地下连续墙基础直径达90米,壁厚1.5米,面积相当于15个篮球场,规模为世界第一。

  (五)世界最大桥面环氧沥青铺装面积。南沙大桥钢箱梁桥面热拌环氧沥青铺装总面积达到13万平方米,为世界最大规模应用。

  (六)国内最高悬索桥桥塔。南沙大桥设置四座门式主塔,其中,坭洲水道桥主塔260米高度,相当于90层楼高,为国内最高的悬索桥桥塔。

  (七)国内最强承载力散索。坭洲水道桥散索鞍总承重达到了230吨,是目前国内承重能力最强的散索鞍。

  自2013年项目开工以来,南沙大桥建设者还多次创造了桥梁施工的世界纪录。2016年,用五天六夜100多个小时的连续作业,创造了单次浇灌混凝土1.8万方的桥梁史上新纪录;2017年,82天架设504根共1533672米索股,创造了悬索桥索股架设速度新纪录;2018年,101天完成两座超千米级主桥钢桥面热拌环氧沥青铺装工程并多次创下单日摊铺面积超20000平方米的世界纪录。

  三、科技创新,推动提升我国桥梁国际竞争力

  在创造多项新纪录的同时,南沙大桥坚持新发展理念,促进行业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发展,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技术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国桥梁建设行业的技术进步,大大提升了中国桥梁的国际竞争力。如研发1960兆帕国产超高强度镀锌铝钢丝新材料,并实现悬索桥主缆索股实桥应用;首次研制使用“可更换式成品索主缆锚固系统”,为桥梁全寿命运行与维护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桥梁工程中率先应用“锥套锁紧接头”,开创了塔柱钢筋拼装化施工新模式;首次在桥梁上使用电控排水系统,为跨江桥梁的水环保提供了有效保障。

  (一)创新研制国产1960兆帕钢丝。主缆,被称为悬索桥的生命线。此前,国内实桥应用的钢丝强度最高仅为1770兆帕。南沙大桥建设者经过近三年时间的探索攻关,成功研制了国产1960兆帕钢丝,并大规模应用于南沙大桥。该项技术引领促进了国内主缆高强钢丝技术创新和发展,极大提升了中国桥梁技术的国际竞争力。2018年,1960兆帕悬索桥主缆索股技术研究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二)创新研发基于BIM技术的建管养一体化信息平台。在施工期间,南沙大桥率先开发了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特大桥梁第一代BIM建养一体化信息平台”并在项目管理中全面应用,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机器人等新技术,实现了信息技术和工程建养技术的深度融合,让工程建设“智慧工地”和钢结构“智能制造”从构想变为现实。特大型桥梁工程BIM+应用技术研究获“2017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